“国色朝酗酒,天香夜染衣”---文人骂人技法的演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08: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心可诛!”

翻脸了,不错,孔老夫子可是真的翻脸了,是骂。

骂谁?少正卯,对,就是这位“卯”先生(少正不是姓氏,是官职),挨骂了,按照骂人的两个特征,1,翻脸,2,明确的目标,这可是板上钉钉子的----孔老夫子骂人了。

嘿嘿,但是,别忙。

史记上记载,孔子“诛”少正卯-----问题在这儿,孔子骂这句话的时候,是杀了少正卯之前,还是之后?

如果杀少正卯之前,很显然,这话是骂人的---骂的大活人嘛,摆明了骂人!对,这赖不掉。

但是,如果是孔子杀了少正卯之后,说的“其心可诛”呢?这就不是骂人了,成了骂死人---骂死人,是另一种文化现象,不在本贴讨论范围之内,咱只讲“骂人”,OK?

可是也备不住就是杀少正卯之前呀?

对,是备不住,但是,也没有文献说一定在少正卯被孔子诛杀之前孔子说的这句话呀?

同样,咱得听胡适之的,以“存疑等无”的观点,还真不能证明就是“骂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08: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可惜不可惜?

仲尼骂的如此痛快,淋漓尽致,居然“骂”是骂了,就是没能明确到“骂人”!

既然如此,叙述骂人技巧,就不能以孔子开始----但是,诸位可要知道,骂人的立场,可是孔子定的----为什么呢?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仲尼给读书人定下了两个标准,那两个标准?

1,追慕先贤。

2,登高一呼!

没有了这两个读书人的本分,就没有文人站出来骂人!

而这两个读书人的本分,也就是骂人为什么要骂“始作俑者”的原因----并不是什么人都骂的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08: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中你的立场虽然很经典,但是,他“骂”的技巧,在周朝,却是“非主流”的。

为什么?

因为孔子用的是“直笔”,而不是“曲笔”---他直接就把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摆明了骂---虽然不是“骂人”,但却是直接的骂,直骂。

那周朝骂人的主流是什么?

点到为止!

季札骂自己的侄子,点到为止,晏婴出使楚国,双方对骂,还是点到为止----这,是那个时代的风气,是主流的骂人法。

说道点到为止,就不能不说一个人,谁?申包胥!哭秦庭的申包胥!

他骂的谁?

伍子胥,大忠臣,也是大逆子,伍子胥!

点到为止,却又深入骨髓,痛在脊柱,骂的伍子胥,生不如死岂止一句“惭愧”了得。

申包胥,是大贤人,他骂人,不是随便几个不肖子就能当得起的,也只有伍子胥,配得上他那一骂----最起码,伍子胥他听得懂啊。

您想啊,申包胥自个儿在这儿激动,哆嗦着,战抖着,伸手一指,就一句话,如果碰上几个市侩,他根本就不懂申包胥在说什么,那还不成了笑话了?

那申包胥还骂呀?这种人,他不骂!

咱看看他是怎样一句点到为止,把伍子胥骂的抱头痛哭的!

那叫痛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3: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几问:(1)从外延上讲,是文人包含读书人还是读书人包含文人?(2)请问李宗吾、李敖算不算是读书人?(3)如果算是,那被李宗吾所骂而跳上来喊“骂的就是我”及被李敖“泼妇骂街式”所骂的人(从你角度理解这两类具阿Q精神的人你对他们是嗤之以鼻的)又够得上“被读书人骂难道不是真的很荣幸吗?”这个标准不?这两类人与“荣幸”又是否是相矛盾的?(4)“其实在东周,从苏武被任命开始,文武分家的影子已经有了……”,你觉从时间跨度上讲合理否?要知道,历史年表好象是“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那“在东周,从苏武被任命开始就有误,北海牧羊的苏武并非在东周,而是在汉武帝时。   对不起,我别无他意,在你面前,我永远是学生,也只能是学生。

点评

我试着回答一下,如有差错,只好等着别人嘲笑了。 见下帖。  发表于 2010-8-28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3: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在东周,从苏武被任命开始,文武分家的影子已经有了……这句略改一字,即“在东周”改为“从东周”,再接后面句子在语法上就没语病了。因为“从……从……”是时间或者地点上的承接与连续及延续,表明了东周、苏武不是在同一大时间段内。

点评

孙武(也就是《孙子》作者)被任命,是文武开始分家的标志性事件,继而,后来吴起(《吴子》作者)的任命,加深了这种分家程度。 这儿不会错。  发表于 2010-8-28 15:53
“我们知道,汉朝以前,是文武不分家的---出将入相,出则带兵,入则与政----当然,其实在东周,从孙武被任命开始,文武分家的影子已经有了,但是,还没有明确的政策。” 对吧,我写的确实是孙武。  发表于 2010-8-28 15:51
不对,是从东周,孙武被任命,开始。 谁说是苏武?我看看。  发表于 2010-8-28 15: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6: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1)从外延上讲,是文人包含读书人还是读书人包含文人?

这个问题的回答,先要有一个立场----我的立场,和别人无关----就是,在这儿,在这个帖子上,我,不用引申义,用词汇的原意。

比如,我假若提到“教授”,那就是“诲人不倦”,“立志科研”的教授,而不是“白天教授,晚上叫兽”的禽兽---那是市侩穿上了学者的衣服,其实,本质并没有变化,我直接叫他的本质----市侩,而不叫他“教授”的。

同样,这儿的“文人”,“读书人”都用本意。

那,我们看看,这一句:“不读书,算哪门子文人?”

所以,在这儿,文人属于读书人,属于读书人的一类---一大类,有可能是大部分。

那么,文人和读书人的区别在哪儿呢?

文章!

您得写过文章才叫文人啊。

标准呢?很低----中国文人的标准很低----国家有一系列标准,比如SCI,比如AEM,比如核心---但,那是和职称有关的,不是和是不是文人有关,要成为文人,要写文章,什么叫文章呢?

“凡著诸竹帛者皆为文章”,写了,有人看了,就叫文章。

怎么样,简单吧?

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坚持了读书人本分(“追慕先贤”,“登高一呼”)的人,认字的人,如果不仅仅是“登高一呼”的“呼”,而且,还基于良心,基于正义,把这个“呼”给写下来了,那就是文人!

比如,孔子说“其心可诛!”典型的登高一呼的很激动的骂人或者,骂死人的话---很直接,没有复杂修辞,谈不上文采,但是,与道义有关,而且,还被人写下来了----这就是文章,而孔子,也就成了天下读书人的表率,文人的祖师爷。

传统对于文人的标准,真的很简单。但是,也有一个前提,就是,真正的文人,必须,也只能是“读书人”,坚持了本分的读书人----因此,古人云;“文以载道。”

只要做了读书人,再作文人,很简单,提笔就是---问题在于,书是不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个“读书人”的本分,你还要不要,这个读书人的名分,还在不在---“追慕先贤”,“登高一呼”,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需要勇敢---战胜自己的懒惰,才能“追慕”,战胜自己的怯懦,才能“一呼”----读书,就没那么简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6: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2)请问李宗吾、李敖算不算是读书人?

李宗吾肯定是,李敖,我看了他的一点文章,感觉还是----他毕竟“登高”了,还“一呼”了----不过,存疑---如果有人拿出证据,说李敖“不慕先贤”,没有生活和行为的楷模,没有操守,那我也没话说----我不了解李敖,相对于李宗吾的骂人,他的书我读得很少----孤城几乎不读当代书,对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6: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3)如果算是,那被李宗吾所骂而跳上来喊“骂的就是我”及被李敖“泼妇骂街式”所骂的人(从你角度理解这两类具阿Q精神的人你对他们是嗤之以鼻的)又够得上“被读书人骂难道不是真的很荣幸吗?”

读书人骂人,骂的是“始作俑者”,骂的是开坏风气头的人----比如,现在“非主流文化”,“一夜情”,刚开始,有读书人反对,有人再骂,但是,现在,读书人不会再去骂他们了----还是那句话,奥,您是坏蛋我就骂您呀?坏蛋那么多,您算老几?我累不累呀,才不骂您呢---咱只骂开头的人不是?

李宗吾骂了开两个坏头的人---一伙儿,在李宗吾生前,另一伙儿,在李宗吾死后----这个,我本来想把李宗吾当做骂人的大师的,就在于,他老人家居然能在他生前预测到改革开放之后有一大伙人跳着脚找骂,厚黑学呀,乖乖。

就拿这两伙人来说,都是开了怀头的人,前后之间,真是“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必经,这两伙人都是“开头”的人,是“始作俑者”,所以,也应该看做是挺“荣幸”---一般人也许是没有那个创意,也许是没有他们无耻的厉害呀。

您说,这被骂的,都是开山鼻祖,都有大量“无耻行径”的“知识产权”,他能不荣幸吗?人才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6: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4)“其实在东周,从苏武被任命开始,文武分家的影子已经有了……”,

不是苏武,是孙武----孙武被任命,是标志性历史事件----文武分家--我用拼音,也许有误,刚才看了一下我的原文,似乎也没错啊---就是“孙武”呀。

点评

另外,苏武也是一位大贤,孤城仰慕如立山下而望峰兴叹,见其姓名,孤城即不敢造次。  发表于 2010-8-28 17: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4 12:2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