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适之“麻将里有鬼”谈起----发酵工艺杂谈,献给发酵行业最帅工程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2 16: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城兄写的很是深奥啊,持续关注,好好学习

点评

哈哈,过誉,过誉。 随笔而已。  发表于 2010-7-22 19:4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8: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看到尹强贤弟留言,精神一振。

虽然实验紧张(一篇论文的补充实验),但还得要说两句----万一尹强这小子看了帖子,我这种剥洋葱的随笔方法,讲了好久都不涉及具体数据分析技巧,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但这家伙可能就要疯了。

那。

上文说到,“真数据?假数据!”,“就是真数据,也是假数据!”

面对发酵过程参数,即“数据”,为何要有“觉悟”,或警觉,认为就是真数据,也是“假”数据呢?这得在数据的构成谈起。

谈数据构成前,先讲讲数据的“来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酵的过程参数,又叫“生理参数”。

这并不是说,微生物会和高等生物一样,会有一个“生理”过程----天方夜谭,当然不会的,但是,我们回想一下上回说到“复杂系”构成上一级“母复杂系”的原则----简单化。为什么?

其实,复杂系的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在即便没有按照某种结构过程构成“母系统”)就是符合这个“简单化”原则的。这有点像积分。

函数在Y轴的平行于X轴的映射,每一个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函数(简单情况就是具体的数值,即常数函数),这些函数可以看做个体,作为“复杂系”的个体。在X轴上积分(注意,即便X轴上长度有限的线段,但线段上的点是无限的,可以与线段,射线,直线,甚至曲线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得到另一个函数--积分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类比为微观上复杂系之间的宏观表现。

通过这个类比,我们看,最后得到的积分函数,一定比积分前的函数,“复杂”吗?甚至积分函数的性质,一定比积分前函数在Y轴上的映射(尤其是当不是常数函数时),“复杂”吗?

我看不一定。

点评

此处重要,做个记号!  发表于 2010-7-23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9: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积分不一样的地方是,积分,一般是面对连续函数来说的,但是,子复杂系,细胞,在构成(包括不去构成)母复杂系,并在宏观上有所表现时,理论上讲,并不是连续的----看一看,每个细胞,每个个体,是独立的,他怎么和其他细胞“连续”嘛!

是这样吗?

不是!起码,在发酵中不能这样看,理由有两个。

1,细胞的最本质特征,是代谢,也就是物质(包括能量,动量)的交换。说简单点,细胞这个系统,是“开放”的----细胞虽然独立,单细胞生物的群体代谢,有可能----其实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看做“连续”的。

2,有限和无限的转化。
无限个不连续点,紧密相接,就可以“近似”看做连续的。同理:
有限个,足够多的,不连续点,紧密相接,就可以“近似”看做连续的。

怎样叫做“足够多”,这个把有限近似成无限的“足够多”的节点在哪儿?

实话实说,不知道。

但是,我们回忆一下第一页我讲到的游戏----横竖几个点的游戏,到了8道,也就是象棋,就已经可以“变化无限”了,那我们就可以放心的“假定”,发酵面对的个体,已经是“无限”的,是可以“积分”为简单情况的“连续”。

其实,这不是“假定”,是事实。一遍一遍,甚至无穷多遍,被发酵过程工程师例证为正确的事实。

这个“积分”,这个宏观上的细胞的表现,就是发酵的“发酵生理数据”----当然,严格来讲,措辞是错的,因为微生物的宏观表现,并不是建立在“结构”上的,和高等生物不一样,远没有形成“器官”,哪来的“系统”,何谈“生理”?

其实,别说器官,就是组织分化也没有----微生物的一个比较“严格”点的界定(微生物没有一般意义的“定义”,只有描述型界定----本来,微生物就不是一个分类学词汇),就是“没有组织分化的生物”(----谁界定的?我,叶孤城,呵呵,一笑)。

但是,“生理数据”,行业内就这么叫了,而且,还“数据分析”(没说综合,呵呵)了,还总结了大量技巧。

有限和无限的转化,这就是发酵过程工程的理论依据!

点评

关于“足够多有限点”近似或等同为“无限多点”--是可以证明的---以后要证明!!!! 用世界的实质是简单还是复杂来证。 (自己做个记号)  发表于 2010-7-27 09: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09: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hihi:

点评

哈哈,有美女听啊。  发表于 2010-7-23 0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0: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从控制方法上讲,宏观和微观在“复杂系构成上一级母复杂系”时,具有了“联系”,和“简单化”,那么,确定过程参数,并且,对过程参数进行调控就成为可能。

为什么要在证明“复杂”和“简单上”费这么大口舌呢?

因为,发酵的过程参数和化工不一样。

有多么不一样?

直接,和“间接”的区别,真和“假”的区别。

发酵,可以只需要,也只能够,得到“间接”的“假”数据。区别,就这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这么说?

我还是先在畜牧说起,然后提到化工。

为什么畜牧业当中,“概率学”特别重要呢?原因在于“小样本”。

实验个体,取样观察,如果是“非破坏性”检测,如,称重,那样本中个体数目是多少?100只?1000只?10000只?

我接触到的,宣称自己样本数最大的是帝斯曼(记不清,可能啊。可能是它。)在美国做的一个喂养实验,多少个体?50000只。

呵呵,牛啊!5万只!

但是五万个体,从样本个体数目来看,在概率上,算什么?

小样本!典型小样本。

这是非破坏性试验----称重。

如果是破坏性试验呢?你能想象把五万头猪或者鸡(哪怕是鸡),搅烂,榨汁,过滤,混合,而后检测吗?而且是每几个小时,来他个“五万只”“大搅拌”?

显然不能。

其实,即便可以做到,这种“小样本”,还是受概率影响,没几个小时来一次的额检测数据,不具有连贯性,也没法在曲线上做微分或积分----受概率影响,曲线的积分和微分就没有意义。

但是,微生物能。发酵能。

在这一点上,发酵有优势----每次取样(破坏性试验),所取个体,不在全人类人口总和以上多少倍呢?

只有个体“数不过来”了,才是真正的“大样本”。

于是,曲线的连贯性来了,微积分,也来了----概率,可以暂时不用了。

这是大样本的好处。

当然,这个优势是相对畜牧来的,但相对化工呢?

我们看一下,就会发现,化工,过程检测,用的根本不是“大样本”。

点评

这儿提到的检测,还是近似为“真实值”---尚未讨论检测曲线的不连续性。  发表于 2010-7-27 09:05
“只有个体“数不过来”了,才是真正的“大样本”。” 怎样叫“数不过来”? 就是检测当中,因为个体足够多,已经可以“不必数”。  发表于 2010-7-25 1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0: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大样本”是什么?难道是“小样本”?

错。

化工在面对反应釜进行离线数据检测时,用的,既不是“大样本”,更不是“小样本”,而是“均匀样本”。

什么是“均匀样本”?

我们看一下海水。

把某一片海域,进入稳态时,取样,检测含盐量----我们用这个例子。

需要取几次样本?

三次,或五次。

舍去离群值,剩余的数据进行平均----对每个样本如此处理,而后,在对样本之间进行处理。

那么,这个“三次”,或“五次”,是看做包含多少个体呢?

根本没有个体!整个海域就是一个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就体现全部的,真实的个体(就是整体)的性质----3次,5次取样,是为了部分抵消检测误差,而不是抵消个体在样本中含量的概率问题。

这是“均匀样本”。

得到均匀样本,有两个前提:

1,样本中不含个体,或,换一种描述,取样对象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2,这个“个体”,其参数浓度,在任何方向上的函数,都为等同的一个常数。

这就是“化工”离线数据的假象模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0: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工离线检测取样模型,有什么好处?或说,均匀样本,有什么好处?

在性质上说,好处有两个,但是因为这两个好处得到的工程上的“省略掉的”麻烦,就不胜数了(为什么“省略掉的”,要加引号?是因为并不是化工在发酵上“省略”----发酵,是化工的“儿子”,是在化工上诞生的发酵,所以,这个所谓“省略”,其实是发酵在化工的基础上复杂化,而不是化工在发酵的基础上“简化”)。

先看好处:

1,均质样本,在忽略检测误差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能够得到“真实值”,或,直接体现样本性质,也就是样本的检测目标,“整体”的直接,或真实(特定时间点上)性质的参数,和数值。
2,由于“均质”,参数在时间的函数,就不再受宏观,和,也尤其是不受微观方向上性质的影响。

那在工程上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看第一点带来的,因为是真实值:
1,可以简化“检测-分析-反馈体系”的“分析”过程和手段----不必引入“复杂”(本身就是简单系)。
2,(由于上面“1,”,则,)可以应用目前数学算法,实现“反馈”操作。
3,(由于上面“1,2,”,则,)可以直接用具体参数,而不必分析参数曲线的趋势,和其他曲线关系,直接规定数值,实现控制。

我们再看由第二点,因为“均质”的好处:
4,由于均质,则曲线在时间上变化,足以描述反应进程,则,可以减少参数的设置。
5,同理,可以提前预知曲线或曲线微分的拐点,使参数的选点在不影响反应的而前提下,尽可能稀疏。
6,综合4,5,则,可以减少数据总量和处理难度----减少数据总量,则引出一个很大的优点----提高控制精度!(因为数据越少,相对精度越高!)

综上所述,“均质”,就是“简单”,简单就是“控制稳定”,控制稳定就是容易“工业化”----工业化本身是用“简单”思路贯穿始终的。

那么发酵呢?

面对无穷多个复杂系的发酵呢?

相信朋友们已经发现,发酵工业,无一不是和它的“母亲”,有机化工背道而驰的,而且,又只能用有机化工提供的设备,检测方法,甚至,使用类似的从业人员----有机化工的“产业工人”!

可是,要想搞好发酵控制,偏偏要反其道而为之!----怎一个“难”字了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5 11: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样本容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均匀度。做无机、有机试验,大多不用担心这一问题,因为在溶液是进行,只要充分搅拌就行,固体反应也要充分混匀或充分加热,均一性很好解决,不过过程控制也不简单。比如液体炸药,就是打破这种均衡产生巨大的破坏力。畜牧业生物试验,样本的均匀度是第一考虑要素,所以小样品试验期初要进行变异度分析,要“年龄、体重尽可能一致”。发酵,是另一个“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4 11:3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