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7-27 21: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阳光绿茶008 于 2010-7-27 21:17 编辑
回复 149# 叶赫娜兰.孤城
孤城兄讲的或然和必然的事,以及工科严谨的思维方式引发了我的思考.本来不想多说了,嘻嘻,在王博士怂勇下又在多说几句.
人在生气的情况下,看问题都有片面性(不生气时也有@@002:)..关于吸不吸收,严谨的说没有铁定的证据,生物学的研究就是如此,因为有物种\生理阶段等等差异.. 说黄芪多糖能吸收不严谨,说不能也不严谨.
又上一证据(不是铁证哈) :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 ulletin 2000 Aug ;16 (4) :403~5《六味地黄多糖在小鼠体内的吸收》 说的是分子量17-30KU的多糖吸不吸的事。
其摘要 目的 了解六味地黄多糖(CA423) 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及吸收部位。方法 给小鼠灌胃及静注CA423 ,用高效液相色谱/ 柱后荧光衍生化法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采用在体肠灌流技术研究A423 在小鼠肠道各部位的吸收。结果 口服灌胃后CA423 的Tmax 为1.00 h ; Cmax 为67.1 mg·L - 1 ;MRT 为3.30 h ; F 为35.9 %。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空肠下段及回肠的吸收率分别为16.5 %、6.32 %和3.09 % ,在大肠中不吸收。结论 CA423 可通过口服以大分子形式吸收,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上段。
在讨论中,作者写道:“多糖口服后以其大分子形式吸收的报道已见数篇,如右旋糖酐 ,硫酸皮肤素等,但其吸收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其他大分子化合物如胰岛素、蛋白酶等一样,通过胞饮作用(pinocytosis) 而吸收。Heyman 等以家兔的十二指肠观察了Biostim(RU 41740) 由粘膜至浆膜的穿透,从中研究其吸收方式。结果提示,Bios2tim 的吸收不是通过细胞侧通道(paracellular) , 而是穿过细胞( t ranscellular) ,可能是小肠上皮的细胞内摄作用即内吞作用(endocytosis) 。本实验结果表明CA423 的口服吸收率(35.9 %) 不同于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的结果(73.8 %) ,这也提示大分子糖吸收前后在体内可能降解为小分子糖。”
以上不是黄芪多糖的事,但是多糖大分子的事。可吸收也没说定是以多糖完整结构还是降解为小分子。可以确定的是可能性存在!
所以在黄芪多糖的研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必要争论几十年后的事。现在没效就不买,有效就用,管它吸不吸收。张仲景的六味地黄丸不也用了千年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