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更加注重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必须是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必须是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或产品,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大宗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进一步优化种养业结构,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市场紧缺、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重点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这是优化农业结构的主要着力点。要统筹布局北方牧区、传统农区、农牧交错带、南方草山草地四大片区,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的通道,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 六要更加注重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我国农业已经处于全面开放的国际大环境、大市场中。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也要有世界眼光,在全球化背景下谋划农业发展战略。要推进农业对外开放,优化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调控政策,适当进口国内紧缺的资源性农产品,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实现国内外资源有效配置、国内外市场统筹利用,既保障供给,又保护产业、保护农民。要着力构建农业“走出去”政策体系,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培育一批“走出去”大型农业企业,开发利用国外农业资源。 记者:应该说,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农业部将遵循哪些原则? 韩长赋:你说得没错。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系统工程、长期任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注意把握节奏和方法,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尊重经济规律。深入研究需求特点、市场走势,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引导农业生产,善于通过市场流通链条带动农业生产,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防止因盲目跟风、搞“一窝蜂”,遭到市场惩罚、农民埋怨。 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加强分类研究,科学制定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少一些理想化、简单化、片面性,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中国农民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充分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政府部门重点是做好规划引导和服务、及时总结推广创新实践、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忌越俎代庖、行政命令,坚决防止一刀切、下指标、定任务。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过去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创新。现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正在经历多年未有之变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需要依靠改革创新。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农业部部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能调低粮食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