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应激性疾病的症状 1.猪应激综合症 应激因素的强烈刺激使猪发生潜在性疾病,甚至出现突然死亡的症候群.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①猪肉变性 肉眼可见肉质松软,水分渗出,色泽灰白,主要由于在运输中拥挤、捆绑、冷、热刺激所引起.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安、眼无光、站立不稳等症状,宰后剖解病理变化,背最长肌、腰肌、股肌、肱二、三头肌色泽苍白,肌肉松弛、液体渗出、表面湿润,折光性强,似用热水洗过一般,严重部分如烂肉状,易于插入,失去弹性,水肿严重,在肌模上有小点状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猪肉轻度变性,宰后可见肌肉干燥,质地粗硬,色泽深暗,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受到低强度应激源刺激引起的. ②实质性心肌炎(急性心脏衰竭)多发于4~6月龄、体重在50~90千克的猪,其特点是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经剖检可见心肌苍白、灰白或黄白,有条纹或斑点状变性. ③成年猪背肌坏死 常发生于75~100千克的猪,临床检查可见单侧或双侧背肌肿胀,按压无痛感.宰后可见背肌坏死. ④猪急性腿肌坏死 这类猪肉外观特点与白猪肉相似,主要发生在腿肌,腿肌呈现出急性浆液性坏死性炎症,主要由于长途运输中捆绑、挤压引起. 2.猪胃溃疡 属于一种慢性应激性疾病,圈小无运动的群养猪易发生,平时不显症状,在运输过程中或在激烈冲突后突然死亡.剖检可见胃中有大量的淤血块,胃粘膜糜烂,易于剥脱. 3.同类相残 在高密度饲养的情况下会引发同类相残的行为,相互践踏,并引起死亡.分析原因是环境对动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应激反应. 4.条件性细菌感染 在应激的情况下,猪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细菌迅速繁殖,毒力增强,侵入血液,引起毒血症、菌血症. 5.倒毙综合症 因抓捕、惊吓或挤压,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剖检可见心脏有原发性病灶. 6.运输病 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容易使猪发生急性支原体肺炎、日射病、热射病等,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粘膜发绀、肌肉震颤、口吐泡沫或呕吐.往往会引起死亡. 二、应激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圈舍设计及建设要合理,要体现动物福利的原则.保持通风,避免阳光长时间直接照射到动物身上,冬天要防寒,夏天要降温.保证足够的饮水并保持圈舍干燥卫生. 2.合理饲养管理,定专人饲养,定时、定量加料,要在日粮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每一群猪的大小要相同或差异不大,强弱要分开,密度要合理,减少噪声保持安静,减少转圈和抓捕次数,严格防疫制度,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圈舍. 3.减少、减轻应激的诱因.在购、销、运输、饲养的过程中要避免恐吓、粗暴捕捉,防风吹、雨淋、暴晒、挤压和撕咬 24.喂饲误区五 早些年,由于粮食产量低,人们吃饭都成问题,所以人们养猪就习惯于放养.而现在有些农户还错误地认为放养更利于猪的生长,其实放养不仅不易长膘,而且易患传染疾病,更不利于环境卫生,也不能积攒农家肥.特别是,放养猪易长蛔虫.而每头猪蛔虫卵数60000个影响料肉比10%,6000个影响料肉比5%,600个影响料肉比3%.而多次使用驱虫药,也不利于猪只生长,同样也会提高料肉比. 25.喂饲误区六 农民养猪,有时会混群同圈养.大小猪同圈饲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造成猪只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厮咬,不仅不利于小猪和弱猪的生长,而且不能根据猪龄特点合理供料.更为重要的是:猪群里若有"弱猪".这种"弱猪"虽然经过诸多防疫,可由于其体弱,其免疫力就会大大降低.因此一有疫情,首当其冲,它们就成了疫病的温床,进而也就成了最大的活体传染源.加上农民只打疫苗,忽略防疫管理等,成批死猪也就在所难免. 26.喂饲误区七 养猪穿什么衣服,猪爱长肉.恐怕没人注意这个问题,但是,穿错衣服,猪不长肉或生长放缓,却是事实存在的.特别是外购仔猪,一个星期都处在恐惧之中,加上转群所带来的应激反应,猪只不仅食欲不振,而且生长也会放缓.所以,穿错衣服,也是影响养猪赚钱少甚至不赚钱的因素之一. 27.喂饲误区八:饲养无效公母猪 正常猪场母猪年产2.2胎,胎产活仔10头以上,每头公猪应保证20-30头母猪的配种,如果猪场没达到上面指标,很有可能是饲养了不少无效母猪.无效公母猪主要有以下几种:(1)长期不发情的母猪.(2)屡配屡返情的母猪.(3)习惯性流产的母猪.(4)饲养在妊娠舍中,但却不出现返情的母猪.(5)产仔数少或哺乳性能差的母猪.(6)有肢蹄病不能使用的公猪.(7)使用频率很低的公猪.(8)精液质量差,配种受胎率低的公猪等.这些公母猪的饲养,浪费人力,浪费饲料,浪费栏舍等,应及时淘汰. 28.喂饲误区九:技术不过关 这个现象很普遍,如不看食欲随意给仔猪加料而造成的剩料或不足,不看膘情机械地饲喂妊娠母猪而引起过肥或过瘦,不看时机配种造成的受胎率低和产仔数少等.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缺乏技术造成的,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力量解决. 29.喂饲误区十:饲养无价值猪 什么是无价值猪?无价值猪主要是一些病弱僵猪.如:无法治愈的猪,治愈后经济价值不大的猪,治疗费工费时的猪,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猪,治疗费用过高的猪.还有更为隐藏的,如拉揸猪(后出生抢不上奶乳的猪、抢不上食的猪),等.这些猪还是及时淘汰出圈为好,否则,一旦变成"弱猪",同样,这种"弱猪"一样也是经过诸多防疫,可由于其体弱,其免疫力就会大大降低.因此一有疫情,首当其冲,它们也会成为疫病的温床,进而也就成了最大的活体传染源.反之,即使勉强长大,也会浪费人力,药品,精力,最后收效很小 30.喂饲误区十一 农村小规模养猪,一般是不考虑养殖密度的.然而,规模性养猪,就不得不考虑养殖密度了.因为它涉及猪舍的投入问题.投入大,当然是赚钱少甚至不赚钱. 那么,养殖密度基于什么来考虑?一般来说,夏季疏养,冬季密殖.夏季疏养是为了降低猪舍温度.而冬季密殖是为了猪只之间相互取暖,减少猪只能量消耗,也有利于节省采暖燃料.更为重要的是,合理密殖是为了减少猪舍投入、以及减少猪只活动(少耗料). 实践证明,有利于猪体生长和圈舍利用率提高的密度是8-12头/圈,每头占地0.8-1.2平方米,其中夏季每头占地1.1-1.2平方米,冬季占地0.9-1.0平方米.每圈猪的大小应一致,体重差别过大要及时调整,以促使均衡增重而统一出栏.然而,小猪和大猪又有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