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饲养管理 试验在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试验场进行,试猪饲养在1.2m2的金属笼中,试验期与预饲期间,保持舍内温度在25—28℃,相对湿度在55-70%。每天两次(8:00、14:00)清洁和消毒,并保持圈舍通风、干燥。预饲7天,期间喂乳猪颗粒料。 表3 基础日粮的组成及营养水平
2. 每kg多维预混料中含VA 50,000,000IU VD3 10,000,000 IU VE 25000 IU VK3 5000mg VB1 2000 mg VB2 16000 mg VB6 6000 mg VB12 30 mg 烟酸 35000 mg 泛酸钙 25000 mg 叶酸 500 mg 抗氧化剂 500 mg 3. D表示可消化氨基酸基础。 1.5 测定指标 1.5.1 生产性能指标 生长试验28天,试猪日喂4次(8:00、12:00、16:00、20:00),喂量以食后料槽略有剩余为度,自由饮水。饲养期间每隔7天称重一次,采食量、剩料、污染饲料每天结余。每周统计各重复猪的饲料消耗、增重,并以此计算ADFI、ADF和F/G。 1.5.2 腹泻指数 每天记录仔猪腹泻头数。腹泻指数( %) = ∑(腹泻仔猪头数×仔猪腹泻天数) / (试验仔猪头数×正试期天数) ×100 1.5.3 硒的利用率 生长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选择健康、接近平均体重的4头公猪,分别单独关到代谢笼中,预试3天,正试4天,收集粪和尿。试猪采食量为生长试验中各处理平均采食量的90%,所有猪只日喂2次,8:00与18:00,自由饮水。每天结算采食量、排粪量和排尿量,粪和尿中分别加入10%的硫酸(粪按100g加10ml,尿按100ml加10ml)。试验结束后将四天的粪和尿混合均匀,再取样。 用原子荧光法测定饲料、粪、尿中的硒含量,所用仪器为北京海光仪器公司生产的AFS—230E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 1.5.4 血清中IgA、IgG、IgM浓度 试验结束第二天早晨6:00空腹,分别对第一、第四处理的4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5ml, 制备的血清样品分装于Eppendorf试管中,于-20℃冰箱中保存。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试剂盒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及免疫球蛋白M(IgA、IgG、IgM) 。 1.5.5 T-淋巴细胞转化率 试验结束第三天早晨6:00空腹,分别对第一、第四处理的4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5ml,IgA、IgG、IgM测定血浆T-淋巴细胞转化率。用PHA 刺激培养的形态学方法(杜念兴,2000)测定[18]。 1.6 数据处理 以每个重复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