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机刚过,又面临通胀危机。 物价恐怕是近期最热的主题词,街头巷尾谈菜价、粮价、油价、肉价涨了的话题多了;报纸、电视、网络,讨论涨价的篇幅多了。 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涨价,老百姓主要肉食消费的猪肉近期也较上半年大幅上扬。作为养猪人,我们好像在阴霾中看到了丝丝阳光,有些冲动性的兴奋,但冷静后却快乐不起来。 2008年猪价上涨,供给短缺,让百姓忧心;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猪价下跌,贱如小菜,让养猪人揪心;急速的涨涨跌跌打乱了消费的步伐,也打乱了投资的方向。 如此的反复,让我们思考———猪该如何养? 肉价上涨不是游资干的 肉价上涨,有人说是游资炒作推动。猪肉是不耐贮藏品,而且冻肉老百姓已不爱吃了。从冻库内冻存产品看,我们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冻库群,占据着重庆90%以上的市场,库里却没有一块除常规猪副产品外的冻存猪肉。同时,近年我国冻库因农产品的丰富和安全食品冷链需要,本身处于紧缺时期,几乎没有空库来接纳新的冻肉,这说明如果有资本囤积猪肉似乎不可能,囤在哪儿呢? 有人说是国家货币发行多了引发涨价。其实猪肉包括所有食品对消费者来说需求是相对恒定的,这也是食物守恒定律吧。即只要不是灾荒,每一个人不因物价上涨就多吃一些,也不因物价下降就少吃一些,唯一可变化的是食物结构变化,吃什么或不吃什么,少吃什么或多吃什么。而在这种选择中,猪肉作为成百上千年的传统肉食消费品,仍然是人们的首选。所以老百姓口袋中的钱再多,从总量上也不会去多买食物、去多买猪肉,因为多了吃不完啊。 是成本推动,从普遍规律上说可能是这样。但生猪行业也不尽然,比如现在饲料的成本比2008年同期上涨13%,而猪价却不如当时。 之所以产生这些想法,可能与近些年衍生经济产品过多有关。我们找原因时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供需平衡道理,忘记了物以稀为贵! 投资巨头也在推波助澜 造成今天肉价上涨的原因还是生产的生猪减少了。这与生猪的生长周期和去年的下跌趋势是一致的。 2008年生猪紧缺,国家出台政策激励养猪,一时间各路资本竟相往猪业投钱。 国际资本高盛来了,IT巨头丁磊来了,房产、汽摩等资本也来了。于是,一头头大猪小猪被大家粉饰起来成为“金猪”。 因为人一天只能吃这么多,猪肉的需求增长始终是微量的也是有限的,投资的集中膨胀使生产迅速过剩。从去年4月开始猪肉一路下跌。许多养殖场又因投入不能跟上开始撤退,大家回头看看过去投资巨头们如今还有多少在养猪,养了多少猪? 毕竟生产出猪肉产品,从种猪开始至少需要13-15个月。所以,我们今年4月预测生猪行情的转变会在6月末启动,逐渐稳步上扬,而不会出现急速的上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