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饲料 饲料要闻 查看内容

直播:农业部就玉米结构调整和生猪生产形势举行新闻发布会

3248 原作者: 畜牧编辑
简介
农业部定于2016年4月7日(星期四)上午10时,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玉米结构调整与生猪生产形势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资导报:

  现在正值春耕大忙时节,很多农民都在徘徊不知道种什么,前几天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出台了,请问玉米的目标价格政策在什么时候出台?价格范围会处在什么区间呢?谢谢。

农10.jpg


  农资导报记者提问

  潘文博: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农民关心,社会关切。在3月28日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已经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农业发展银行、粮食局等多个部门召开了一个新闻通气会,在这个新闻通气会上已经向社会公布了今年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核心内容是什么呢?就是2016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怎么解释这句话呢?就是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调节生产与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这是第一层意思,就是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保持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目前,农业部正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好这项改革措施,保护好农民利益,保障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谢谢。

  央视财经频道:

  2015年的1月到10月,中国的进口猪肉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30%,而且进口的平均价是12.3元每公斤,相比同期国内22.8元的均价,在巨大的成本差异面前,对我国的猪肉生产有什么影响?谢谢。

农11.jpg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提问

  马有祥:

  2011年开始,我国猪肉进口量增幅很大,但绝对量不大,去年冻猪肉进口不到80万吨,加上猪杂碎80多万吨,加起来160万吨左右。我国猪肉产量5487万吨,进口比例较低。关于猪肉进口的问题,我们有三个判断,一是大量进口不必要,中国人吃肉没必要靠外国,因为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我国猪肉产量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改革开放初国内猪肉产量是1000万吨左右,现在是5487万吨,上了4个千万吨台阶,我们有比较充足的生产能力,也有非常灵活的市场发展机制。这几年尽管有猪周期,但也正好说明我们的生产能力是足够的,如果供不应求,就没有猪周期了。二是大量进口不合适。生猪产业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农民,近4000万户的养猪户,加上上游饲料工业,下游的屠宰、运销产业,产业链长,就业人口多,大量的进口替代国内猪肉是不合适的。三是大量进口也是不可行的。现在世界猪肉贸易量700万吨左右,日本、韩国、墨西哥等稳定依赖进口的国家,每年进口量400多万吨,剩余的可进口的猪肉不超过300万吨,如果中国猪肉出现大的缺口,进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目前国内外猪肉存在比较大的价差,这是养殖成本不同造成的。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内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稳定生产和市场。

  叶贞琴:

  考虑到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今天来的有些是境外媒体,请境外媒体的朋友们提个问题。

  路透社:

  美国和南美都非常担心中国大豆面积的扩大会不会减少进口?另外,刚才也谈到出台大豆发展的意见,中国大豆的生产,到2020年会增长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谢谢。

农12.jpg


  路透社记者提问

  潘文博:

  我们大豆生产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满足国内食用大豆的消费需求,油用消费基本是靠进口来弥补。在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大豆生产的目标就是在扩大一部分种植面积的同时,重点在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发展大豆生产,主要是结合这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把非优势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下来改种大豆,而且这些区域过去也是大豆的传统产区。谢谢。

  叶贞琴: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来源:中国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1234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0 16:1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