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畜牧业遭遇了国内舆情的猛烈冲击,速生鸡、黄浦江漂流猪、H7N9禽流感、双汇并购、兽用处方药、鸡蛋期货、畜禽污染、香港奶粉限购令、牛肉价格飙涨、食品安全、活禽交易、电子商务等12大话题成为农牧舆情关键词,成为媒体与消费者关注与热议的焦点。 1、速生鸡 源于2012年底的“速生鸡”词汇在2013年初继续发威,并被消费者持续关注。由于缺乏畜禽养殖的专业知识,对现代科学发展的进度认识不足,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是“违背自然催生的动物食品”。 事实上肉鸡40天左右出栏在世界范围是属于正常水平的。其生长周期的缩短,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影响: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饲料营养结构的合理安排和温度湿度等养殖环境的有效控制。 但是,由于误解导致消费量下降,一度不少养殖户忍痛杀鸡转行,损失惨重,对市场影响也很大。 2、黄浦江漂流猪 2013年3月5日,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和金山区胥浦塘等部分河道上游陆续发现死猪漂浮的情况,有关部门随后展开打捞。截止到2013年3月19日15时,据不完全统计,共打捞漂浮死猪10164具。3月24日上海宣布基本完成死猪打捞工作。 消息曝出后,引发舆论持续关注与热议,网民通过网络段子、漫画等形式,对部分养殖户乱抛死猪的不道德行为表达不满情绪,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和网民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方式的关注与思考。 事件发生后,死猪主要来源地嘉兴市提出,将按照布局合理、生态高效、环境可承载的要求,推动生猪养殖产业从低、小、散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此后减量提质成“风向标”,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紧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9月25日,农业部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工作启动会,正式启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工作。 总之,黄浦江漂流猪事件敲响了养殖业污染的警钟,引起了高层的高度重视,并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国生猪业格局将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3、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在2013年4月成为网络媒体聚焦重点,由于媒体的过度渲染,造成消费者心理极度恐慌,对禽肉类产品消费骤减,家禽业损失惨重。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测算,截至5月19日,家禽养殖业损失已超过400亿元。 随着有关部门及地方相应加大了应对力度和信息公开力度,防疫措施有力开展,舆论逐渐趋于冷静理性。截至5月30日所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区均已终止了流感流行应急响应,农业部召开全国加强H7N9禽流感病毒监测稳定家禽业生产视频会议部署有关工作,5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扶持家禽业发展问题……在诸多利好消息刺激下,市场活禽销售触底回升。 进入第四季度,浙江、广东、香港出现数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引起各方关注,不过媒体、消费者明显理性,市场所受影响大为减少。 总之,H7N9的发生,促进行业洗牌,倒逼传统家禽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消费者对禽制品的消费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