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二)养殖业相关热点舆情 养殖业方面,上半年相关事件发生较为频繁,事件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热点舆情主要集中在病死畜禽处置、养殖环节抗生素和重金属滥用、问题肉制品等方面。其中,1月份"速生鸡"事件、3月份"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和5月份"肉类食品犯罪"典型案例舆论影响较大,媒体及公众的关注周期较长,话题延展性较强。 1、受"黄浦江死猪事件"影响,病死畜禽处置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热点。 3月初,养殖户将死猪弃置河道致黄浦江上流水域出现大量死猪的消息曝出后,引发舆论的持续关注和热议,使得"黄浦江死猪事件"成为当月热点舆情事件。此次事件还在全国引起了连锁反应,一时间各地纷纷曝光丢弃病死禽畜的消息,包括湖北宜昌长江支流发现大量死猪、陕西咸阳渭河城区段出现死猪、四川彭山河道散落千只死鸭、江西河流发现大量死鸡、湖南浏阳河漂浮70多头死猪、河南省灵宝市境内水域漂浮死猪等等,新华社"中国网事"综合媒体报道制作"'猪漂流'阶段性地图",并指出"尽管其他地区尚未出现类似沪浙两地数量庞大的死猪漂浮现象,但死猪漂浮已不是一个小区域的问题"。有媒体评论指出,这充分暴露出国内养殖户集中区域的病死家禽家畜无害化处理机制和监管层面存在严重缺失。 2、养殖环节药物滥用依然是舆论紧盯的常态话题,重金属滥用则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 2012年,养殖业抗生素滥用问题就是媒体报道的热点,出现了多个热点新闻,特别是12月份"速生鸡"事件则成为了年度热点舆情事件。综观今年上半年舆情热点,养殖环节抗生素滥用问题依然被媒体关注。 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记者调查:饲养牲畜吃人药 谁受害?》为题报道了河南海润兽药厂在生产兽药过程中添加违禁抗生素事件,消息曝光后,引发大量媒体转发。当晚,农业部责成河南省有关部门迅速查处,并派出工作组前往河南督导。事件发生在速成鸡事件后,形成了连锁式的负面影响,部分网友认为,速成鸡事件并非个案,而是国内普遍现象。《京华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当地地方执法部门对养殖用药情况缺乏基本监管,每一次执法的"姗姗来迟",都意味着纳税人购买的公共服务严重短缺。如果公共服务者始终不用看纳税人的脸色行事,那么这种懈怠与失职便很难彻底纠治。3月上旬,《南方周末》、《财经》杂志等媒体报道了我国养殖业存在的抗生素和重金属滥用问题。媒体介绍,中美两国科学家分别在北京、福建、浙江的三个大型养猪场检测到149种耐抗生素基因,养猪场还在饲料中超量添加铜、锌和有机砷制剂,使得生猪体内重金属超标。《财经》杂志指出,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和重金属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风险不可小觑,亟须充分评估与应对。4月中旬,《第一财经日报》在广东一家饲料厂暗访后指出,含砷添加剂的使用面并未如传言那么严重,但不排除小型猪场超量使用含砷添加剂的可能,并质疑监管部门在实际的监管工作当中,还存有种种不足。 3、问题肉制品案例频繁曝光,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众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 今年2月和5月,媒体集中报道了"公安部公布6起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和"公安部公布了打击食品犯罪专项行动中的10起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等消息,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涉及到辽宁假羊肉卷、贵阳"毒鸡爪"、江苏犯罪团伙用狐狸和老鼠肉冒充羊肉、福建40吨病死猪肉流入餐桌等案例让公众震惊,也引发了国务院的关注。 对此,舆论指出,肉制品质量问题事件都或多或少的折射出政府部门的监管措施和监管力度问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论称,面对这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监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些庞大数字和血的教训之下,任何的诸如力量薄弱、资金不足等问题都显得苍白无力。新华社评论称,假劣肉制品背后有多少"假劣监管者"?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追问。老鼠多固然是老鼠的问题,但同样也是猫的问题。猫不会捉老鼠,老鼠焉能不多?假劣肉制品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假劣监管者"却无需为失职渎职担责,好比只用一只手拍巴掌,因为无法形成合力,自然也无法拍响。 此外,1月初,《法制日报》曝光河南大用集团长期加工病死鸡卖给肯德基麦当劳;1月27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题为《问"水"牛 横行到何时》的报道,揭露了石家庄牛肉市场乱象;6月,《羊城晚报》爆料,深圳惠州交界处存在不少私宰场,每日有超过万斤的注水牛肉流入深圳市场。以上报道,均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