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月度舆情关注重点 1月,"速生鸡"事件虽已接近尾声,但网络舆情热度未减,受其影响,当月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舆情指数较高。另外,"番禺垃圾菜"、"郑州假兽药"、"石家庄注水牛肉"、"农药920遭菜农滥用"等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发关注。此外,"新西兰奶粉二聚氰胺"、"挂牛肉卖马肉"等国外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后,吸引了世界目光,也引起了国内舆论的聚焦。 2月,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指数有所下降。其中,"海南毒豇豆"、"宁波鲜奶合格率68.88%"、光明牛奶"保鲜剂"风波虽吸引了媒体关注,但由于各方及时应对,事态迅速得以有效控制,事件影响力相对有限。此外,月底"湖南镉超标大米"的消息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但未对本月舆情指数造成较大影响。与此同时,本月,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被媒体频频曝光,欧美鱼肉造假、德国鸡蛋造假、荷兰牛肉受致病菌污染等均被媒体报道并引发关注。 3月, 受"黄浦江漂浮死猪"、"湖南镉超标大米"、"河南废水灌溉"、"美素过期奶粉"几个重要质量安全事件影响,舆情指数小幅攀升,事件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及乳品行业。此外,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其中乳品安全、重金属污染等成为讨论重点。 4月,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指数下降明显,"H7N9禽流感"疫情成为主要话题。此外,受到"美素丽儿奶粉造假案"和"多国限购令"等消息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再次引发关注。 5月,"山东潍坊毒生姜"及"湖南镉超标大米"两个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此外,公安部公布十起肉制品犯罪案例,特别是江苏制售假羊肉案、福建制售近40吨病死猪肉案引发舆论聚焦。频繁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食品安全再度成为公众热议和焦虑的社会问题。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两度提及食品安全监管,李克强总理强调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的言论,得到媒体和网民一致响应。频繁出现的质量安全事件和国务院整治食品安全监管的态度,受到高度聚焦,致使本月舆情指数达到今年上半年的最高值。 6月,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事件相对减少,"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事件受到舆论关注,并引发了争论。此外,广州和山东农民滥用"禁限农药"、蔬菜可能"喝了"高度农药、"樱桃生虫"、"陕西渭南滥用高毒农药"、"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等事件被曝光后,引发了舆情的小幅震荡。另外,工信部发布"双提"行动方案以及九部门联合颁布奶粉"新政"等国内乳业监管改革相关信息成为社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