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护和促进肠道健康最关键 肠道是动物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和最大的免疫器官,尤其对断奶的幼龄仔猪非常重要,肠道的生长发育迟后、消化吸收机能不完善是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如何改善与增强肠道黏膜的生长发育成为国内肠道营养研究的热点。处于免疫空窗期的幼龄动物因肠道黏膜本身营养的不足导致肠道免疫脆弱,造成动物免疫营养缺失,对肠道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动物的机体健康状态迅速恶化,拉稀与腹泻变为常见,疾病爆发此起彼伏。有效解决肠道的营养支持与健康保护成为提高动物健康的重中之重。 我们综合国内外乳仔猪最新的研究成果,认真分析后认为目前乳仔猪料中最为缺乏的是肠道营养的支持与肠道的保护,目前肠道营养支持主要有短链脂肪酸类、谷氨酰胺肽(GLN)、核苷酸类等数种,这些肠内营养素不仅为肠道提供营养元素更重要的为肠黏膜提供快速的能量支持(肠黏膜的小肠绒毛主要是以短链脂肪酸和氨基酸等为能量和营养来源,葡萄糖并非是最佳的能量来源,区别与动物的其他器官生长发育营养需要),促进肠道健康发育。只有以肠道健康为标准,用营养保护好肠道健康与完整,动物才能发挥最大的消化机能和最佳的生产性能!特殊包膜丁酸钠根据最新的肠黏膜营养需要理论,以肠道健康为标准,优选肠内多种营养支持保护剂为核心原料,可快速为肠道黏膜绒毛提供全方位营养和能量,迅速改善肠道健康,促进肠道快速发育,增强消化与吸收能力,激发动物本身的消化潜能,提高动物肠道免疫机能,呵护动物机体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 肠粘膜营养素要真正起作用必须定位到可以安全到达肠道,分不同层次、部位连续供给粘膜营养需要,才能真正的起到确切效果,这是特殊包膜丁酸钠的核心包膜理念。特殊包膜丁酸钠不仅改善了普通丁酸钠特殊的臭味,而且定位定点缓释到肠道,可以更好的改善肠道健康,更多的为肠道黏膜提供营养来源,更确切促进肠粘膜的生长和发育,更实在地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这是与普通丁酸钠最大的区别。特殊的包膜壁材不仅保护短链脂肪酸-丁酸钠安全通过胃,而且可以促进脂肪的乳化吸收,提高脂肪能量的利用率,有效解决乳仔猪的脂肪性下痢。 从肠道营养消化吸收的角度,改善动物的肠道健康,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效率,是解决目前乳仔猪普遍存在的采食量不佳,生长速度不理想,腹泻多等常见问题的最关键措施。只有健康完整的肠道才有营养的最佳消化与吸收。先养胃(酸化PH值到4.2左右),后养肠(支持肠道营养),全面促进胃肠道生长发育与健康,提高内源酶分泌活力,促进胃的消化机能,修复受损小肠绒毛是有效解决断奶仔猪腹泻的最佳措施。 四、乳仔猪特殊营养需要体系 乳仔猪生长最大的问题是采食量问题,因采食量不稳定造成的生产性能损失是很多营养师忽视的关键点,我们业内很多技术措施把这个希望寄托在甜味剂和香味剂上,这是最大的误区。在乳仔猪上香味剂和甜味剂肯定有作用,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要重点关注原料的消化率如何,在乳仔猪阶段饲料的消化率与采食量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如果消化率提高5%采食量可提高10-20%;饲料的系酸力是影响消化率的关键,关注系酸力就是提高消化率,断奶阶段日粮的最适PH值为4.2,要达到这个数值,纯有机酸型的酸化剂是最佳选择,而且用量要经过实际计算和实地对饲料成品的PH值检测为最好;在乳仔猪上调控食欲中心最关键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可是我们的乳仔猪料中很难有足够的量供应,希望我们同行搞技术的一定要关注色氨酸在乳仔猪的需要量。我们的结论是合理的解决采食问题的技术思路才是有效提高采食量的根本。 乳仔猪最大的难题是腹泻问题。腹泻问题我们很多同行寄希望于抗生素的配伍组合(下猛药),但结果如何?腹泻是治住了但猪的生长有问题了,我们应重新思考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简单的提一下五方面的技术思路:入口饲料要化(膨化),胃内酸化到位(酸化),小肠营养保护(养肠),大肠微生物平衡(调节),直肠平衡离子。这五方面只要很好解决腹泻发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就不会寄希望于用高剂量抗生素配伍去防止腹泻,而是用抗生素去促进生长。这才是安全、绿色、健康的解决措施。 我们综合国内外的乳猪营养研究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生产需要,总结了一套适合国内乳猪料开发的特殊营养需要体系,希望这套内控的特殊需要体系能够改善我们国内乳仔猪料产品的质量和效果。本体系以净能为基础,以消化为核心,以可控制的项目为指标,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控性,期望对业内同行有帮助(有关详情可咨询康德权技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