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饮水 一日龄雏鸡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一般在毛干后3小时即可到育雏室给予饮水。雏鸡体内60%-70%是水分,因脱水或排泄损失10%的水份就会引起机体失调,损失约20%的水分即可引起死亡。出雏24小时后消耗体内水分8%,48小时耗水达15%,因此雏鸡到后必须先饮水后进食,以促进机体胃肠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除胎粪,增加食欲,利于开食之效,故初饮显得尤为重要。 1、初饮要求 (1)雏鸡到达之前,安放好真空饮水器,数量以每70只1日龄雏1个4L的真空饮水器,如用水槽则每只需2cm饮水位置。请选新鲜且清洁的水,防止垫料落入饮水器或饮水器翻倒,将饮水器放入在一个2.5cm×15cm×15cm的板中砖头上,雏鸡到饮水处的半径不超过1cm。 (2)水质要求清洁,无污染的自来水或深井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质标准》。初饮水温与室温相同,一周后直接用自来水,初饮的水中一般加入5%-10%白糖或5%-8%的葡萄糖,同时加抗生素、多维素和电解质溶液,增强雏鸡的体能。 (3)真空饮水器或水槽需保持清洁卫生,四小时更换一次饮水,同时用优质的消毒剂清洗饮水器或水槽。(注意饮水疫苗前一天不能用消毒剂清洗) (4)5-7天后开始将真空饮水器移向自动饮水器旁,8-10天,真空饮水器逐渐减少,使雏鸡发现新的水源,最迟不超过二周,使其完全适应自动饮水器 (5)正确调节饮水器的高度和水量。一般自动饮水器和饮水槽的缘保持在鸡的背和眼之间的位置高度,槽内水量保持在0.5cm-1.0cm之间的水位高度,当饮水器保持在正确高度和适当水量时,水溢出量最少,有益于垫料管理。 (6)雏鸡到达后饲养员即日及时调教喝水,调教喝水的雏鸡需占5%左右,这样雏鸡才会很快学会喝水,注意调教时莫让水淹没鼻孔。 2、饮水量 通常饮水量是饲料量的2-3倍,且因气温的不同有所变化,如下图表参考。
表4、室温与饮水量,采食量的关系
七、饲喂 1、饲喂前的准备:进雏之前,一定要选择和准备好喂料器以及所选用的品牌饲料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喂料器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用于0-14日龄的鸡。第二类用于10-14日龄以上的鸡。主要有人工喂料槽、人工喂料吊桶、机械化链条槽式喂料器等。整个饲喂期广泛使用的主要是平底料盘,人工喂料槽或人工喂料吊桶。 料盘——10-14日龄前的雏鸡,每100只可用1-2个平底料盘,以料盘不超过高度1/3,以防浪费,3-4天以后将平底料盘向第二类喂料器移近。 料槽——加料不超过料槽高度的1/2,每天加3-4次防止浪费,决定其空间时要计算喂料槽两边。其密度如下: (1) 1日龄至14日龄,每只鸡2.5cm。 (2) 15日龄至42日龄,每只鸡4.4cm。 (3) 43日龄至上市,每只鸡7.6cm。 料桶——目前应用广泛,使用方便,一般保证每50只鸡1个料桶。 对于第二类喂料器,一定要随鸡的生长而相应提高喂料器的高度,保持所有喂料器槽缘同鸡背在同一高度,以提高饲料转化率并防止垫料混入。 2、饲料 (1)种类:根据不同的生长日龄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不同阶段饲料: “510”:特别鸡花料,0-21日龄饲喂。 “511”:肉中鸡料,22-42日龄饲喂。 “512”:肉大鸡料,43日饲喂至出售前一周。 “513”:肉大鸡料,依照停药规定,出售前一周至出售。 (2)料型: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粉料:适口性差,采食量少,易飞散损失。 颗粒料:适口性差,采食量多,鸡不能挑剔,可全部吃净,防止浪费。 膨化料:经高温膨化处理,味香,适口性好,采食量多,更易于消化,促进鸡只增重,同时沙门氏菌等病菌经高温杀死,保证雏鸡健康,是当前饲料工业发展的主流。 3、开食 雏鸡第一次吃食称开食、开食何时为宜,一般认为在初饮后,1/3的雏鸡开始有啄垫料的时候即可喂料,这段时间大约30分钟-60分钟,不可过早或过迟。开食实行自由采食,以不浪费饲料为原则,能吃多少给多少,以促进鸡只增重。每天喂料4-6次为宜,每次添料不超过喂料器深度的1/3,以防浪费。 开食的方法:准备好浅料盘,开食用的配合料上面撒层碎玉米或碎大米,以每100只雏鸡用450g 配合料,料上面加450g-750g碎玉米或大米,有助于防止料粘嘴和因蛋白质过高使尿酸沉积而糊住肛门。 4、确定肉鸡性能的指数: a.饲料转化率:所用的饲料量除以所生产的活鸡体重。 b.生产每公斤肉鸡的饲料成本=饲料转化率×每公斤饲料价伤格。 c.性能指数(P.E)=肉鸡活重除以饲料转换率再乘以100,这个指数严格地用于一批鸡与另一批鸡的比较。 d.每单位地面空间的毛利=毛收入减去饲料成本然后再除以鸡舍面积。 e.成活率=售出的鸡数除以开始饲养时的雏鸡数(包括附加部分)。 f.每只鸡的平均重量=售出鸡公斤数除以售出的鸡数。 g. 生产效率因子(P.E.F)= 平均体重×成活率饲料转换率×出场日龄 ×100 h.如果这系数高就有益。它不仅考虑了肉鸡的体重和饲料转化率,同时也考虑了肉鸡上市的年龄及死亡率,是一种比前面几种都准确的评估方法。但注意单位要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