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猪出岛量不断扩大,文昌鸡也大量飞出岛外:2009年文昌鸡出岛2800万只,2010年达到3100万只。此外,东山羊、嘉积鸭也开始进入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大酒店。 畜禽大量出岛得益于标准化规模养殖迅速推进。过去5年,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实施能繁母猪补贴,推广畜禽良种,扶持规模饲养户,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从家家户户分散养殖走向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养殖,生猪年出栏量5年增加近1倍,达到740万头,保证岛内供给后有大量剩余。 目前,全省年出栏生猪超2000头、年出栏禽超5万只的养殖专业村300多个;年出栏生猪超5000头、年出栏禽超10万只的畜禽养殖小区280个;年出栏生猪超50头、年出栏禽超2000只的养殖户达1.3万户。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005年全省不到50个,而到2010年底,全省已经达到152个。 规模养殖场迅速大量崛起,成为推动畜禽产品大量出岛出口的主力军。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畜禽产品出岛的养殖企业200多个,海口罗牛山、海口美健、琼海大甲、海南鑫柯、定安瑞东、海南潭牛文昌鸡公司等都是畜禽出岛大户。目前,我省畜禽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广西、贵州等十几个省市区,并逐步占领港澳高端消费市场。 海南畜禽大量出岛,“无疫区”建设给畜牧业发展营造健康环境,畜禽产品质量得到岛外市场认可。广州、深圳等地畜牧部门对外地调进生猪抽检发现,海南生猪连续5年合格率保持100%. 农民搭上产业化发展快车 畜牧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是大势所趋。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将被逐步淘汰。怎样让农民分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成果?海南走出了一条独特发 展之路:政府引导农民与企业共建养殖小区,让企业带动农民加入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大军。 李先汉是儋州市东城镇长茂老村农民。他与温氏公司合作养殖,去年出栏鸡2.6万只,纯利润达到4.5万元。 李先汉养殖致富不是个别现象。在儋州市,共有960多个农户跟温氏合作养殖,每年赚3万至10万元。 为帮助农民搭上畜牧业产业化快车,省农业厅引导农民改变分散养殖模式,与企业共同创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小区,4年争取国家投入5000多万元,带动农民、企业共同投入4亿多元,建成300多个养殖小区。 “十一五”期间,海南畜牧业发展迅猛,产业化程度迅速提高。据统计,全省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从5年前的40%提高到70%,涌现出大批畜禽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5年间,海南养殖农户数量虽然减少,但畜禽产品供应年年增长,原因就是,在政府扶持下,相当部分农民与养殖企业合作,以“公司+农户”模式共建标准养殖小区,分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成果。海口罗牛山公司、海口美健公司、海南永基公司、海南潭牛文昌鸡公司等200多个养殖龙头企业,都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养殖走上致富路。 省农业厅畜牧业处处长周晓宏说,小区规模养殖能够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传统方式养猪、养鸡需要约1年时间,年出栏率不到50%.规模化科学养殖,猪4-5个月可出栏,年出栏少则几百头多达上万头,出栏率高达150%―200%;鸡50-90天可上市,年出栏少则1万只,多达百万只。 畜牧业对农民增收贡献越来越大。至去年底,海南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25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的24%.两项指标多年保持大幅增长态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