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县屯城镇水口村委会千秋山村,生态养殖富了当地农民。
文昌市锦山镇利用本地优势大力发展文昌鸡养殖。
新年伊始,海南畜牧业再传喜讯:生猪日出岛突破5000头。而此前一个月,文昌鸡出口也传捷报:海南潭牛文昌鸡公司与新加坡客商签下大单,未来5年供应新加坡文昌鸡4000万只,货值16亿元。海南畜牧业捷报频传,推力是“无疫区”的金字招牌。 “无疫区”建设率先通过验收 2009年11月25日,注定将载入中国畜牧业发展史册。这一天,海南“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率先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填补中国没有“无疫区”空白,为中国畜牧业树起一座里程碑。 海南无疫区建设始于1999年,但硕果结在“十一五”期间。 海南岛四面环海,易感动物不能从大陆和毗邻区域自然进出;海南岛生态保护好,养殖环境一流;海南岛地处热带,光热资源极为丰富,有利于预防、控制和扑灭口蹄疫等疫病;海南是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拥有立法优势。 1999年8月26日,农业部批复:同意把海南列入“无疫区”建设范围。海南成为全国5个示范区之一,并且是全国惟一以全省区域建设示范区的省份。 过去5年,海南加大投入,加快无疫区建设步伐。2006年以来,省政府从预算外资金和省长备用金中,共追加投入5000多万元。值得指出的是,2008年,省编委一次性批复83个事业编制,在全岛9个重要口岸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 多年努力,我省在全国率先构建全省兽医工作、动物防疫、动物防疫监督、动物疫情监测、动物防疫屏障和法律法规等六大体系,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免疫抗体效果考核、疫情监测和报告、外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引入备案报检等四大工作机制。 为控制、扑灭和净化动物疫病,海南创新“五保”措施,即“市县保投入、部门保质量、乡镇保密度、村委会保到户、监督保效果”,每年春秋两季对畜禽实施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狂犬病等6种重大规定动物疫病强制免疫。 利用四面环海的自然屏障,海南布下天罗地网阻断动物疫病从岛外传入。在海口秀英港、美兰国际机场、粤海铁路火车站、洋浦港口等口岸建立9个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在海口建立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厂;在海口和三亚建立动物检疫隔离观察场。 无疫区建设,为畜牧业发展撑起一张巨大保护伞。“无疫区”金字招牌,成为海南畜禽产品走向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畜禽实现从调进到调出的转变 无疫区建设推动海南畜牧业大发展。“十一五”期间,海南畜禽从调进转向调出,实现历史性转变。 由于养殖方式落后,千百年来,海南生猪一直未能自给。生猪依赖岛外供应直到2005年才得以结束。此后,生猪出岛一路上涨:2006年40万头,2007年76万头,2008年120万头,2009年152万头,2010年达到173万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