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粕类饲料是指含油多的籽实脱油后的副产品。主要包括豆饼(粕)、棉籽饼 (粕)、菜籽饼(粕)、花生饼(粕)、芝麻饼(粕)、胡麻饼(粕)、葵花饼(粕)、玉米饼(粕)、玉米胚芽饼等。脱油或生产饼粕类饲料的工艺有三种,一是压榨法,二是浸提法,三是预压浸提法。经压榨法脱油后的产品,呈饼状,称为油饼。其生产工艺为:原料精选——脱壳——粉碎——压片——预热——压榨脱油。经浸提法脱油后的产品呈片状,称为粕。其生产工艺中的前处理部分与压榨法相同,但脱油时是采用有机溶剂处理。预压浸提法是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生产工艺。 饼粕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0%~50%,除蛋氨酸含量较低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很丰富,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饲料。由于生产饼粕饲料的工艺不同,其产品中的含油量亦不同,从而影响到饼粕的能值和蛋白质含量。一般饼中的含油量在4%~6%,而粕的含油量在2%以下,有的低于1%。蛋白质含量亦相差2%~4%,饼类饲料蛋白质含量低于粕类饲料。矿物质含量中磷多、钙少。富含B族维生素,但缺乏胡萝卜素。除棉籽饼粕和菜籽饼粕等少数饼粕外,大多数饼粕的适口性较好,利用率较高。 (1)大豆饼(粕) 大豆饼(粕)是我国主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来源,也是所有饼粕中品质最好的饲料。豆粕呈片状或粉状,有豆香味。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状,浅黄色到淡褐色,色泽一致,偶有少量结块。闻有豆粕固有豆香味。颜色金黄、颗粒均匀、有豆香气味的是好豆粕。反之,颜色灰暗、颗粒不均、有霉变气味的,不是好豆粕。 大豆饼(粕)的粗纤维含量较低在5%左右。蛋白质含量高为40%~45%,去皮豆粕的粗蛋白质高达49%,大豆饼(粕)的蛋白质品质较好,豆饼(粕)赖氨酸含量2.5%~2.9%,高于其他饼粕类饲料,异亮氨酸含量亦较高。豆粕蛋氨酸含量0.5%~0.7%,钙含量0.25~0.35%,磷含量0.55%~0.70%,大豆饼(粕)的代谢能(鸡用)较高达9.2~11.0MJ/kg,在饼、粕类饲料中仅次于花生仁饼、粕。其缺点是蛋氨酸含量相对较低,特别是与赖氨酸含量相比。含磷量虽较高,但半数以上为植酸磷,利用率较低。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但缺乏胡萝卜素。 生大豆饼(粕)含有抗胰蛋白酶、凝集素和皂角等抗营养因子,其中以前者的影响最大,需加热脱毒处理。在脱油过程中加热会破坏这些因子,破坏的程度和加热的温度与时间有关。如加热不足,则在大豆饼(粕)中残存一定活性的抗营养因子,影响其营养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是抗胰蛋白酶,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但在大豆脱油过程中加热过度,亦降低大豆饼(粕)的营养价值,使氨基酸被破坏。用量一般为10%~25%,另需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蛋氨酸、骨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