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证实,大豆球蛋白G1亚基的酸性多肽连和β-伴大豆球蛋白中均含有IgE结合区域,可以抵制热加工和消化酶的作用,进入机体后通过消化道黏膜被原样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刺激体内IgE抗体的生成。生成的IgE抗体迅速与消化道 及全身各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摄入相同抗原,这种结合了肥大细胞的IgE抗体与相应抗原再度结合后,激活肥大细胞,使之脱颗粒并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3 前景展望 作为畜禽主要饲料原料的大豆在现实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大豆中存在的抗原蛋白是限制大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消除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作用多集中于研究开发加工处理生大豆的方法,如热处理、膨化加工处理、热乙醇处理以及酮制剂处理等,然而,由于大豆抗原蛋白是热稳定的抗营养因子,以上加工方法还不足以生产零抗原或低抗原大豆。 目前,利用基因消除法将大豆中表达抗原表位的基因去除以培育出无抗原物质的大豆蛋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目前,大豆抗原蛋白的理化特性逐渐被认识,其致敏作用的机制也逐渐被揭示。尽管如此,许多深层次的重要问题目前仍未得到解决。要真正全面系统地阐释大 豆抗原蛋白在动物体内的相关作用机理还需要不断地从动物医学、免疫学、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深入探讨。只有这些研究从理论上获得全面突破,才能实现在生产中掌握灭活大豆抗原物质活性的方法,有效监控大豆制品的质量以及保障大豆制品在人类食品和畜禽饲料中的安全与高效利用。 仔猪料高抗原与仔猪拉稀(下痢)的矛盾 由于大豆(包括豆粕)球蛋白的致敏作用,以及仔猪自身消化系统的不健全,加上饲料配比不合理,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钙含量过高,过多的蛋白质及钙质难以吸收。加上断奶应激又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能力,引起仔猪抗病力差、免疫力低等。就很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等。断奶仔猪拉稀(下痢)就在所难免。尤其是仔猪断乳时,由于机体正处于发育关键时期,机能尚未完善,加上断乳仔猪肠粘膜的营养不良及饲料抗原导致肠粘膜过敏性损伤,以及环境、饲料等的改变和病原微生物诸多因素的影响,就会出现导致仔猪食欲降低、消化不良、饲料利用率低、生长缓慢等现象。 而要特别提到的是,仔猪断奶后的14天,是猪生长过程中极为特殊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个阶段易出现两个现象,一是拉稀(下痢),二是掉膘。特别是下痢,对小猪伤害大,影响了养猪人的经济效益。小猪下痢一次,恢复到继续生长状态需要三天。仔猪断奶体重常为8公斤,体内多种系统还未生长健全,适应力差。在四天内,体重不增反降到7.5公斤是常见的现象,别看仅仅0.5公斤,要想恢复到8公斤体重,即使精心喂养,也需7天的时间。有人计算过,下痢一次3天,掉膘恢复要7天,这10天的经济意义是什么?若仔猪售价每公斤20元,多养一天,每公斤饲料价4.5元,10天是45元。仔猪体重差2—3公斤,又少收入四五十元,粗算就是近百元的差距。也就是说,在这十几天中就少了近百元,而养一头猪才赚多少钱。由此可见,断奶后的两周,是关乎仔猪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养猪水平得以提高的关键点,还是养猪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赢利点。因此,平衡好仔猪料与仔猪拉稀(下痢)的矛盾,就十分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