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仔猪豆粕消化率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晶时间:2010-09-20来源:猪业科学 豆粕是猪的主要蛋白饲料原料,但是豆粕的消化率不仅仅跟豆粕的质量有关,同时也与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有关。最常提到的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是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通过热处理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强调豆粕加工要熟化。因为生的豆粕会影响蛋白的消化。但是即便没有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响,仔猪对豆粕的消化依然有影响,以下是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的关于大豆球蛋白致敏情况的信息。 1 大豆球蛋白的致敏机理大 豆球蛋白作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在仔猪致过敏反应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他在食品加工中如何参与凝胶、发泡和乳化特性的形成。至于在畜禽过敏反应方面,则以大豆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对幼龄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等研究为主,而在以单个抗原蛋白为对象探讨其对动物的致过敏剂量和作用机理方面还很欠缺。鉴于此原因,并考虑到在所有幼龄动物中,仔猪对大豆抗原的致敏反应最为敏感,因此,以仔猪为动物模型对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向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球蛋白纯品,评定了仔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皮肤试敏试验,测定了血清中IgE、IgGl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测定了小肠中IgE浓度、肥大细胞数目和组胺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引起仔猪的过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导致过敏仔猪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造成肠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生长受阻以及过敏性腹泻。研究表明,仔猪发生过敏反应的程度与大豆球蛋白的剂量相关,相对高剂量可导致更为严重的免疫反应。 β-伴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 目前,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对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作用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亚基水平。用免疫亲和层析、基因表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纯度大于93%和99%的β- 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这些高纯度样品的成功获得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探讨大豆抗原蛋白致敏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了过敏反应模型,将体内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系统研究了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对大鼠的致敏作用。结果发现,在灌服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后,大鼠的IgE 和IgGl抗体浓度显著升(p<0.05),肠道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加,肥大细胞脱粒现象明显;肠道组织中组胺的释放率和释放量增加;淋巴细胞过度增殖,CD4+T细胞显著升高,血液和脾脏中的IL-2,IL-4和IL-5的分泌量增加。这些免疫反应最终引起小肠炎症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造成免疫功能和组织器官的损伤及消化吸收不良。因此可以初步推断,β-伴大豆球蛋白是诱发大鼠免疫机能紊乱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该试验还首次证实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在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