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就其(包括农户)所生产的生猪,可以(仅仅是可以)全部以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收购。一方面,这不过是饲料全价直销的部分利润返还,另一方面,我们养的是无药物残留、无添加剂的“生态猪”,供给市场的是“生态肉”(一种概念性的品牌。就如“绿色”、“安全”、“放心”都是一种概念的概念肉),其价格要高于政府放心肉一至两元(0.5元就可以)。也就是说,它不仅是纯绿色的放心肉、安全肉,也是不亚于地域特色(如萧山猪之类)的优质肉。就其所生产的肉制品,同样也冠以“生态X XX”。而如此高价保障养殖户的利益,不仅仅是为了长期保有这些客户资源,更是为了开始阶段(以合同)迅速发展养殖户。更重要的是:在整个产业链条,生猪饲养利润较低,屠宰和流通环节利润较高。从利润率上来看,流通环节常年保持在15%左右。“生态肉”也为屠宰、专卖(流通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方式: 企业首先要先有一个标准的模式。然后把模式做成宣传光盘,由职工内部及分销商推出安全示范。可在若干村镇,每村或每镇帮扶一家做成示范。经宣传四个月后就会迅猛发展。而我主张,招聘本土化推销员。一般一个县有15个乡镇,一个乡镇按15个村计算,那么一个县就有225个村。每村招一名初中生做业务员(厂价饲料、代销提成)以最低的养殖门槛进行示范。要知道五万元钱好处费,也很难办成一个公务员(年薪4万);而高中、大学阶段需要多少钱?要花十几万,可毕业后还不是找工作难!!!(月薪仅仅2000元都难)。而更好的方式是:找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小额创业贷款),参观、培训,进而变成示范户、中心户。那时,养殖户是人人赚大钱,而且毫无风险总是赚钱。结果就是:农民、城里人,甚至硕士、博士,求您要养您的猪(或鸡鸭)。而技术人员要收费才能帮人建猪场。而一个县200多个“千头猪场” 加上代销,五万吨应该不难(二年内完全实现)。也就是说10个县30-50万吨销量可以实现。而全国有3.44万个乡镇,61.4万个行政村。(不是自然村) 所以,任何一个初中生,都可成为你不带薪的员工,他不仅可以养殖赚钱,而且可以帮助发展更多的养殖户,来赚取提成款。 但你必须要有:必须切实可行的、必须低门槛的、必须安全的、可以示范的养殖方案。 那么,是不是都来养殖,会造成猪价降低、原料涨价,甚至粮食危机(粮荒)?不会的,但阵痛是会有的。 因为,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拿到这个可信的、安全的、可以示范的养殖方案。一段时期内,因为某些企业去掉了经销商的利润(企业与养殖户均分),即使猪(肉禽蛋)价下降,不仅你的养殖户照样赚钱,而且,企业照样赚钱。而猪价降低、原料涨价,就会加速一些企业关停并转,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集中(向谁集中?)。而任何企业若不调整策略,用更大的规模,更充分的产业链,或更完善的价值链,来减少生产、销售和管理成本,就难以获得生存的机会。倘若未来5-7年,企业数量真的急剧减少,中国只剩下几百家饲料企业,不也是大势所趋吗(避免良莠不齐、缺乏食品安全)?所以,企业不必担心猪价降低、原料涨价。而养殖户,你可以找有方案的厂家。至于经销商,与其让养殖场压着你的资金赚钱,为什么不自己把养殖场开办。而最早使用这个方案的养殖户,赚到钱以后,若跟风养殖太多,环保问题就会凸显。国家、省市就会限制养殖业发展。(比如取消补贴、提高水价、排污收费、设立环保标准等等)也就是说,提高门槛。而企业跟风,我们有一项专利设计(新材料,专利保护二十年),那是有使用权的。 事实上,发展方式还有许多。 鉴于饲料销售现在是买方市场,顾客就是上帝、就是爷爷,因此,需要我们不卖饲料,而用其他方式,从而实现卖方市场(当爷爷,不当孙子)。总结一下大概有下面十五种方式,来实现饲料销售的目的。 一. 投资法 二. 融资法 三. 贷款法 四. 加盟法 五. 担保法 六. 租赁法 七. 招聘法 八. 卖书法 九. 联防法 十. 本土法 十一. 示范法 十二. 一元(角)法 十三. 三十(百)法 十四. 加工法 十五. 移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