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11-22 17: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帖子很好,也有冲动想说几句.此问题的...
帖子很好,也有冲动想说几句.
此问题的引出是肠道对吸收营养的优先利用性,其实这个观点很朴素,动物不管怎么选育,首先它是先要保证存活,而肠道(或者说是整个内脏)是存活的物质基础,那么生物在养分匮乏(或者我们说的可利用性)的情况下,必然先保证肠道营养,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养分摄取的连续性.
我们说肠道营养需要在断奶过渡或应激期间需要增加是肯定的,这里面有两点:1,基本的形态结构保证;2,免疫动员需要(肠道为最大的免疫器官).植物大分子蛋白(或者说抗原)对肠道黏膜的刺激,在变态反应下,肠道本能的要加速更新以适应新需要,这种更新的增加也是免疫反应的一个结果,但这个过程如果不快速恢复必然影响肠道的形态和结构,但要恢复是需要物质基础的,也就是大家说到的DPS和AP的应用.
一个关键问题是:一定免疫应对的前提下(不是激发状态),通过供应何种物质对肠道形态功能的完善和成熟是最恰当的?
回答这个问题有难度,小肽\谷氨酰胺\丁酸纳\柠檬酸钾\抗生素\氧化锌\硫酸铜....都有用,问题是最丰富最便宜的提供途径.便宜的好原料到哪去找呢?呵呵
说到头疼医脚,那么大家为何就单单讨论小肠黏膜和绒毛损伤后的营养恢复呢,有没有想想大肠,那个细菌最丰富的大空间?
提三点:
1,大肠好象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退化的肠道部分,可能是因为小肠酶的消化途径是效率最好最经济的;
2,营养学(杨凤编)有这样论述:切除大肠后,发现对机体生产性能没有大的影响;后肠发酵所提供能量可提供维持需要的5-20%;
3,肠道细菌(主要是在后肠道)成年猪肠道内有1.2公斤,相当与一个共生器官;
这些都是基础,那么在这个基础下可派生出如下问题:
小肠功能被抑制的同时,后肠退化的功能是否能重新唤醒?
后肠发酵提供挥发性脂肪酸对肠道营养的作用有多大?
后肠通畅(象堵车一样)对前肠肠道功能的发挥有什么贡献?
后肠的免疫和避免后肠细菌的移位,以及代谢物和整个肠道免疫的作用有何关系?
相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讨论将更全面理解肠道营养的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