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ony2005428

玉米中生虫子了怎么除去??虫子的学名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9 12: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很难搞定啊,头上有角那种好像叫“蟓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16: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玉 米 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成虫特征
体长3.04.0毫米,园筒形,赤褐色或黑色,无光泽。在鞘翅上有4个颜色较浅的黄色斑点。头部额区明显延长成喙,如象鼻状。前胸背板上的刻点园形,很密集。
栖息场地和习性
玉米象是重要的第一食性储粮害虫,可在稻谷、麦类、高粱、玉米以及油料、薯干、中药材、粮食制品等储藏物上发现,是我国头号储粮害虫。
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在温度28℃和相对湿度75%条件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35天。每一雌虫一生能产卵约100粒,多的可以产卵约300粒。
产在粮粒内部。产卵时,雌虫用其喙末端的上颚钻一小孔,然后产一粒卵于小孔内,并用产卵管分泌物把卵孔封闭。因此,我们在粮粒表面是看不到玉米象所产的卵的。经34天后,卵就孵化为幼虫。
幼虫
幼虫在粮粒内部发育,这是对谷物危害最严重的一个发育阶段。幼虫体长约2.5毫米,肥胖而多折皱,无足。在上述温、湿度条件下,幼虫期约20天。快要化蛹的幼虫身体变长。
在粮粒内部发育,体长约3.5毫米,开始时淡黄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在上述温、湿度条件下,蛹期约需12天。
成虫
成虫在谷粒外面生活,以粮粒为食。成虫能飞,爬得很快,有假死性。到冬天,成虫爬到粮仓外面,在向阳处的石块、垃圾、树皮等底下越冬。来年春天,在仓外越冬的成虫爬回到仓库,继续危害储藏的粮食。
    成虫额区延长成喙,容易识别。但具有象鼻状喙的鞘翅目储粮害虫不是玉米象一种,米象和谷象也有这样的喙。可根据鞘翅上有无4个淡黄色斑点,把玉米象、米象和谷象区别开来;至于玉米象和米象,就很难根据其外部形态加以区分了。
    我国既有玉米象,也有米象。玉米象的分布广,我国各地均有发生;米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北方较少。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16: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谷螟
 
学 名 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 印度谷斑螟、印度谷蛾、印度粉蛾、枣蚀心虫、封顶虫。分布在世界各地。
寄 主 食性杂,主要食害豆类、干蔬菜、干果类、枸杞、菊花、鲜枣、中药材、糖类、昆虫标本及稻、麦、食用菌等。
为害特点 幼虫吐丝结网,把被害物连缀成团,藏于其中为害,排出异味粪便,污染食物。大发生时往往连成1片白色薄膜,遮盖在包装物上。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9mm,翅展13—18mm,身体密布灰褐色至赤褐色鳞片,两复眼间具一向前方突出的鳞片锥体。前翅长三角形,基部2/5赭白至淡赭色,内横线较宽,不规则,外侧锈超至红褐色,翅中域暗褐色,亚端线不明显略弯曲,与翅外缘平行,淡铅灰色;后翅三角形,淡暗褐色有闪光,翅脉及翅端域色深。卵椭圆形,黄白色,长0.4mm,一端具乳头状突起,卵面具细刻纹。老熟幼虫体长10—13mm,胴部乳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稍带粉红色或淡绿色,头部黄褐色至红褐色。蛹长5.7—7.2mm,宽1.6—2.1mm,细
长,赤褐色,喙不伸达第4腹节后缘,后足露出,触角端内弯,腹端具8对钩刺。(图上) 生活习性 年生4—6代,北方3—4代,以老熟幼虫在室内阴暗缝隙中或壁角内越冬,翌春化蛹,羽化为成虫后即交尾产卵,卵多产在粮堆表面或包装物缝隙之中,每雌产卵39—275粒,卵期约10天,幼虫孵化后钻入为害,开始在堆垛的表层,后向下移至下半部,幼虫期22—35天,部分滞育幼虫能存活2年。幼虫老熟后爬到被害物表面或墙缝处结茧化蛹,蛹期14—21天,完成1个世代需40—60天。北京5—9月成虫陆续出现连续发生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1)清除虫巢,减少虫源。(2)仓库要安装纱门、窗,防止成虫飞进产卵。(3)必要时在仓库内挂敌敌畏布条。有条件的可用高温或低温处理。(4)大米、面粉等可套在密闭的塑料袋中,防止成虫钻入或产卵;(5)用磷化铝熏治。方法参见玉米象。(6)施用粮虫畏。25kg以下的粮食,用粮虫畏1个药袋,25kg以上放2个;如按空间计,每m2放2个药袋,使用时先把外包装药袋去掉,把内药袋放在粮食或贮物的表面或附近,也可埋入粮食5—10cm处,但食用前要注意取出来,严防误食。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16: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赤拟谷盗
 
学 名 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属鞘翅目,拟步甲科。别名 拟谷盗。分布在我国大部分省区,世界热带与较温暖地区。
寄 主 食用菌、玉米、小麦、稻、高粱、油料、干果、豆类、中药材。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面粉,该虫有臭腺分泌臭液,使面粉发生霉腥味,其分泌物还含有致癌物苯醌。


形态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体长3—4.5mm,赤褐色至褐色,体上密布小刻点,背面光滑,具光泽,头扁阔;触角锤状11节,锤端3节膨大,复眼黑色,两复眼腹面距离约与复眼的横径等长,前胸背板呈矩形,两侧稍圆,前角钝圆,有刻点;小盾片小,略呈矩形,鞘翅长达腹末,与前胸背板同宽,上具10条纵刻点行。前、中、后足5R节分别为5、5、4节。幼虫细长圆筒形,长6—8mm,有胸足3对,头浅褐色,口器黑褐色,触角3节,长为头长之半,胸、腹部12节,各节前半
部骨化区浅褐色,后半部黄白色。臀叉向上翘。腹末具1对伪足状突起。(图上)

生活习性 年生4—5代,以成虫在包装物、苇席、杂物及各种缝隙中越冬,雄虫寿命547天,雌虫226天,把卵产在仓库缝隙处,卵粒上附有粉末碎屑一般不易看清,每雌产卵327—956粒。最适发育温度27—30℃。相对湿度70%,30℃完成一代27天左右。把气温调到44℃,相对湿度77%,幼虫10小时、成虫7小时即死亡;50℃1小时即死亡;低于-1.1℃各虫态17天即死亡;-6.7—-3.9℃5天全死亡。
防治方法 锯谷盗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16: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锯 谷 盗
学 名 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innaeus)属鞘翅目,锯谷盗科。分布在世界各地。
寄 主 食用菌、玉米等。
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喜食破碎玉米等粮食的碎粒或粉屑。为害食用菌时,幼虫蛀食子实体干品,成虫也可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扁长椭圆形,深褐色,长2—3.5mm,体上被黄褐色密的细毛。头部大三角形,复眼黑色突出,触角棒状11节;前胸背板长卵形,中间有3条纵隆脊,两侧缘各生6个锯齿突;鞘翅长,两侧近平行,后端圆;翅面上有纵刻点列及4条纵脊,雄虫后足腿节下侧有1个尖齿。幼虫扁平细长,体长3—4mm,灰白色,触角与头等长,3节,第3节长度为第2节二倍,胸足3对,胸部各节的背面两侧均生1暗褐色近方形斑,腹部各节背面中间横列褐色半圆形至椭圆形斑。 生活习性 年生2—5代,以成虫在仓库内外缝隙、砖石下或树缝中越冬。翌春又返回仓库内,寿命3年以上,成虫活泼,喜群聚,喜把卵产在缝隙处或碎屑中,每雌产卵量数十粒至300粒,发育适温30—35℃。当仓库内相对湿度90%左右,气温35℃时18天即可完成1代,30℃21天,25℃则需30天,耐寒力较强。
防治方法 (1)仓贮玉米等种子或粮食要纯净干燥,颗粒完整。(2)控制成品含水量在12%一13%,贮藏中发现成品含水量超过上限时,要及时晾晒或置入55—60℃烘干机内烘焙。(3)干菇、干耳最好贮藏在3—5℃条件下,成品包装要密封在不透气容器中。(4)也可使用粮食防虫包装袋。具体方法参见谷蠹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16: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谷 蠹
学 名 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鞘翅目,长蠹科。别名谷长蠹、谷小蠹虫。分布除辽宁、吉林、宁夏、西藏末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地及全世界。
寄 主 稻谷、小麦、大米、玉米、高粱、豆饼、粉类、块根、块茎类蔬菜、中药材及干果。
为害特点 成、幼虫蛀害粮食粒成空壳,引起储粮发热霉变,是粮仓内最厉害的贮粮害虫之一。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mm,宽0.6—1mm,细长圆筒形;体色深褐,具光泽,眼黑色,头部隐蔽在前胸下;触角10节,1—2节近等长,3—7节细小,末端3节内侧膨大,呈三角形片状,前胸背板中部隆起,前半部生4排倒生的短齿似鱼鳞。卵长0.4—0.6mm左右,长椭圆形,乳白色。末龄幼虫体长2.5—3.3mm,蛴螬形,头小略缩入前胸内,初乳白色,后变成浅棕色。触角短小2节,胸部各节气门圆形,小不明显,胸足3对。蛹长2.5—3mm,头下弯,前胸背板圆形,复眼、口器、触角、翅均为褐色,余乳白色。腹部可见7节。鞘翅、后翅伸达第4腹节。(图上)
生活习性 华中年生2代,华南2—5代,多以成虫在发热的粮谷中或粮粒内越冬,少数以幼虫越冬。气温28℃,相对湿度70%,完成1代历时40天,寒冷地区则需6个月。成虫飞翔力强,常钻入粮堆里温度最高的地方或聚集在距粮面67—100cm处为害。气温高于37℃成虫常钻出在仓库内飞翔。每雌产卵200—500粒,把卵产在粮粒蛀孔处或粉屑中,初孵幼虫钻入粮粒中蛀食,直到羽化成虫,该虫抗热抗旱性强,粮食含水8%时还能发育或繁殖。每年4月成虫开始活动交配产卵,7月中旬第1代成虫出现,8月下旬一9月上旬第2代成虫为害严重。一直持续到9月份,气温下降后,开始进入越冬处,全世代历期43—91天,卵期11—13天,幼虫期28—67天,蛹期3—4天,成虫寿命1年。
防治方法 (1)冷冻杀虫,冬季把库温降至0.6℃以下,持续7天以上,也可在仓库中把虫粮在仓外薄摊后冷冻。(2)高温杀虫,把粮库内温度升到55℃,可杀死该虫。(3)生物防治法。当小麦中除虫脲剂量达1—10mg/kg时,能有效防治谷蠢一年之久。(4)采用磷化铝熏蒸法,具体方法参见蚕豆象。(5)农户或小型粮库也可使用粮食防虫包装袋,可有效地防治小麦、玉米、粟、豆类、稻谷害虫,同时还可防止霉变,有效期2年,对已生虫的粮食,装入袋后一周,杀虫效果80%,二周后杀虫效果达100%。
发表于 2008-10-3 14: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熏蒸效果很好的,用塑料布把原料覆盖密闭就可以。
发表于 2008-10-19 09: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技术总监叫人喷了0.1%的敌敌畏,也不知有没得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09: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虫子的时间已基本过去,没有虫子可言了??
41楼的sdpf524——怎么你们现在还在用陈玉米吗??
没有用新玉米??
@@004: @@004:

用高浓度的敌敌畏喷洒,治标不治本,只是把表面的虫子杀死,过不了几天,还会有大批虫子出现,而且喷过的玉米还要等上几天通通风才可以用
原来我们用过此方法,效果不是很理想!
@@007:
发表于 2008-10-19 13: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米象。呵呵,第一次听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5 16:4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