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行者说饲

致国务委员、农业部部长、商务部部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一封公开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6 18: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好,站到了相当高的角度,希望咱们以后做好本职工作时能在一定高度思考这样的好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3: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9楼 yumianfeilong 的帖子

我是想把帖子发到新华网和人民网上去的, 奈何新华网和人民网的管制太严, 没有通过审核, 没有办法只有发到人民网和新华网的博客里面去了。 后来还将帖子发到天涯论坛和搜狐论坛, 引起的关注度不够, 还是畜牧人网站专业, 关注我的帖子的人也很多。 最开始发表帖子的时候是两会开幕前夕, 但是就寄希望于可以引起两会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官的注意, 奈何, 网络时代的很多两会代表及政府高官还是网盲, 这不能说不是今日之中国的一个遗憾!!!!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3: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6楼 wuxingli 的帖子

定额是可以从种猪作为源头来定额的。 只要不是指定的种猪饲养企业就不允许销售可用于繁殖的母猪, 如此整体的养殖规模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加之大力提倡三元杂交商品仔猪的经济性, 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 怎么就不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
发表于 2008-7-26 15: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楼 行者说饲 的帖子

观点有些新意但不够深入,首先我们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多年来养猪也没有逃脱一个周期性(价低--淘汰母猪--肥猪减少--价格上扬--母猪增加--肥猪增加--价格下降),这是人所共知的这似乎成了一个魔咒,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缺乏计划性,缺乏计划性的根源是小规模大数量的小农经济饲养模式,当然疾病频发也是这个原因,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个根源--饲养模式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去认识这个模式问题呢?首先我们必须历史的去看待,任何问题都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非常落后的国家由于养殖业生产能力的不足(数量少,养殖密度低,占国民经济比例低)所以少有大规模的疾病流行,就是流行也不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明显影响,由于是处于卖方市场阶段,所以不存在生产相对过剩,也就不存在大的价格波动,这类似于我们70年代前的情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养殖数量和需求量不断扩大,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主体行业,畜产品成为人们餐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时问题就发生了,数量和需求扩大了但是养殖者的资金积累并没有迅速提高(或者说资金量的提高远没有赶上需求);养殖者的素质并没有迅速提高;熟练的养殖业产业化工人队伍并没有建立;这样就会产生几个后果,其一,养殖者信息不灵,计划心不强,盲目性大,这就造成了周期性;其二我们的畜禽环境恶劣,管理不当,密度很大,交流频繁的情况下生存,风险可想而知。所以说养殖业的现状是由社会经济现状决定的,养殖业的改观由来与经济的发展。当今是否需要大规模的发展集约化饲养,这不是由你我能够决定,这要决定于养殖主体的变化(有钱人的加入)靠贷款扶持发展的养殖业往往会畸形发展和养殖主题资金积累量的变化,还要有成熟的产业化工人的逐渐培养,这些东西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没有这些条件,规模化养殖无从谈起,并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另外乡镇兽医站会逐渐撤销这也是养殖业发展的必然,大规模的饲养意味着养殖场总体数量的大幅减少和对管理者素质要求的大幅提高,乡镇兽医站难于完成这种使命,并且也不需要那样多的管理人员,事实上我们有经验的兽医可能并不缺乏,倒是规模化猪场成熟的管理人员及熟练的产业化工人的缺乏十分严重,我们应把精力集中到这上面来,改变现状我提两个字,一个叫等,心急不得,很多东西水到才能去成,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另一个字叫管,管什么?建立行业准入制度,进入养殖也要有必要的环境条件,资金条件,技术条件,当然不同地区要有不同的标准,这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此才能对行业的发展有长远的利益。时间有限,不多说,有兴趣欢迎交流, LIMAOLIN4321@126.COM
发表于 2008-7-26 15: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草食动物也并不节粮,牛生产一斤牛肉耗精料不低于5斤,这远高于猪和肉鸡。
发表于 2008-7-26 17: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好,真希望中国的养殖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1: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6楼 limaolin4321 的帖子

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是脱胎于台湾的农会, 台湾的农会就是以提供信息资源、提供信贷支持为主要业务。 养殖业的初期发展是需要资本的介入的, 现在的中国养殖业问题是转型的问题, 是如何让那些零散的小规模养殖户变成大规模的养殖场, 2007 年7月1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非无本之木, 实际上法律中定义的合作社是已经在广大基层农村有深刻实践探索的模式。 大企业都在做兼并重组, 小规模的饲养户联合起来不也是整合吗? 我坚信我对中国畜牧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判断是对的, 一切都有待于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你的很多意见可以作为对我的提议的补充, 如果你的本意是全盘否定我的观点, 那么你就绝对的错误啦!!!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1: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7楼 limaolin4321 的帖子

草食性动物是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的, 因为可以消化植物性纤维, 所以无疑饲养草食性动物是可以节粮的。 如果不是追求生长速度, 牛羊完全靠饲草一样可以生长, 牛肉的品质还可以得到保证。 中国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是一样的, 蛋白质饲料资源严重匮乏, 随着未来经济增长对肉蛋奶需求的增加, 这种矛盾将更加突出, 为什么不大力提倡发展草食性动物来消耗农村大量富裕的秸秆哪? 我很欣赏你的诘问式的风格, 但是首先你要清楚, 不是只有你自己是行家, 生于农村服务农业13年的我并没有完全脱离基层, 将秸秆做发酵处理并开发更广泛的可饲用植物性纤维在未来必然大有前途, 似此也必然可以杜绝焚烧秸秆带来的影响机场航班和污染空气的问题。 不知阁下以为然否?
发表于 2008-7-27 12: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观点也许是对的,但你首先没搞明白我们的分歧,我并没有反对农业合作社,这种组织在国外很有效,我反对的是将合作社政府化的行为,它应该是一种民间组织,这种组织只要老百姓接受,政府允许就行了,完全没必要去让总理知道  ,合作社如果成了政府组织那不成了第二个畜牧局了 ,以往很多合作社不成功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第二个分歧是规模化,我也并不反对规模化,恰恰相反我已经说了 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在规模化,但我是说不能盲目冒进,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他生存的经济土壤,要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政府直接推进的规模化往往会适得其反,你去看看有多少原来国家投资的规模猪场还存在,有多少主要靠政府贷款来建设的猪肠运营良好,现在养猪业的发展紧迫而现实的任务是提高质量而非增加数量,不是大规模饲养而是适度规模;第三个分歧,我认为行业的发展更多依赖于自身的发展而非政府的推动。第三个分歧是基层兽医站建设,我的观点是在成熟地区取消乡镇级兽医站,这一点其实是你的前述观点的必然结果,猪场规模化了,数量必然少了,假设全县有一百个猪肠,一个充实的县局完全能够管理,弄十几个乡镇站何用,亦不利于资源的集中合理使用,把全县的乡镇兽医站集中起来,减少开支,集中设备,设立完备的检验中心,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猪场,当然这是说在养殖集中度高的发达地区,在大数量,小规模的背景下并不合适。第四就是有关草食动物的问题,我们有产生了一个悖论,如果单纯从生物效率的观点来讲,似乎奶牛更适合,这也是国家鼓励奶牛业发展的原因,奶牛数量大了自然会消耗掉秸秆,现在韩国日本都去国外买秸秆,也并不是说他们的肉牛业很发达,我们并不否定牛即使不吃精料也可以生长,但是牛如果只吃秸秆两年能产多少肉,不知你是否计算过,我是实验过的,一头犊牛从出生不吃任何精料两年能长到500多斤(西门塔尔杂种)这还要喂部分青草,这种牛要是不经短期育肥,肉质很差,屠宰率不及50%,这种牛有多大经济价值可想而知,现在这种牛有销售市场的原因是有很多短期育肥场的存在。这种牛的成本多少?增重成本2000元/头,母牛摊销1200元/年,人工费水电费如何,农民机会成本如何,恐怕大家没有很好的计算过,你可能只是把自然经济条件下30目的一头牛的生活引入到商品经济时代,只是不恰当的,近几年肉牛养殖并不受宠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你认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你必须给出实际的数字能够证明。

 

 

 

 

 

  

发表于 2008-7-27 13: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写的信他们收到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9 23:4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