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上出现了猪的全程的颗粒饲料,从乳猪到肥猪,当然还有母猪料。
这种做法是为了增加企业竞争力来打击其他企业呢?还是真的在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呢?
颗粒饲料在运输过程中可避免饲料混合均匀度降低,可是又有那家企业测过粉状饲料被客户拉出去100公里外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呢?当然,在饲料厂内测的混合均匀度要根据混合机的大小来测量,到了外面,要根据一包饲料不同的部位来测量。会降低多少呢?到现在好像也没有一个数据来证实颗粒饲料减少饲料分成的优势。
再有就是在猪的面前,颗粒饲料确实比粉末饲料受欢迎多了,做成颗粒以后会减少粉末大约1/3的体积,会比粉末饲料增加采食量,减少饲料浪费。这些都是颗粒饲料的优点。
可是在制作颗粒饲料的时候,从配方上面,维生素的含量就要高于不是做颗粒饲料的配方,拿维生素A为例,超过70度对维生素A的破坏很严重,可是温度不高的话,饲料的杀菌作用(颗粒料的卖点之一)还有糊化效果又不好。所以二者就产生了矛盾,为了减少矛盾的冲突,自然选择维生素量的多添加。在高中化学的时候大家都学过,高温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一种方法,那饲料经过高温,本来预混料里面就有很多东西相互影响质量,那么在这种高温环境下,是否会加剧呢?
再有就是生产颗粒料的时候,会增加很多的生产费用,设备损耗,电费,人工费等等,做得好的企业也就增加个几十块,不好的企业要增加上百元,如果在加上设备成本回收呢?那费用就更加的高了。
当饲料做成全程颗粒以后,对于养殖户来说,猪的生产效益真的能够把这些成本回收回来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