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各地基层政府发展养殖业,一直存在一个似是而非的误区,就是在过分看重大型养殖方式的优点,而忘记了这些优点(其规模效益、环保、食品安全,带动关联产业和农民就业,等等)存在多项前提,绝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实现。 近年来在我国京沪穗深等多个一线城市,消费者普遍反映,大型养殖企业出品、工业生产线下“走下来”的猪肉产品,口味远远不如农民散户养殖的水准,却通过挤走散户产品的方式,卖到了原先肉嫩味美产品的价格;更离谱的是,等到大型企业产品全盘垄断市场,他们再以增值销售的方式,推销所谓绿色猪肉、土猪肉、无公害猪肉,让消费者要吃到好肉就必须为之付出更昂贵、乃至数倍的价格。 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荒唐的伪市场逻辑吗?不是说规模养殖成本更低、效益更高吗,怎么会出现价格调高、产品质量反而更低的怪现象呢?消费者付出更高的价格,获得质量降低、安全系数难以得到保证的猪肉产品,这其间的部门监管在哪里,还不能引起他们对偏畸化的“贪大求洋”政策导向的反思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