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肉还是猪肉好”曾是成都百年老店盘餐市餐厅门联的上联,充分表达了川人对猪肉的喜爱。的确,在宜宾人的餐桌上,猪肉占据了主要席位。可就是对这餐桌上的主菜,有不少人正在纠结。 当前不久发生“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之后,不少人都萦绕着有关激素的困扰。记者从生猪饲料开始探访一条猪的整个成长链条,以此审视每天进入我们身体的猪肉安全吗? “土猪”VS“饲料猪” 励大妈是三江厂的退休职工,作为家里的主厨,她天天都要到安阜菜市场买菜。本来回锅肉、蒜泥白肉是她的拿手好菜,家人也爱吃,但听了儿女们对猪肉残留有激素的议论后,她在卖肉的架子前犹豫不决???这猪肉,到底买还是不买? 励大妈的邻居郭女士也有同样的疑惑,她老觉得现在的猪肉没有记忆中那么香了,听到乡下的亲戚说:“有些猪肉没肉味,就是饲料催出来的。”看着家里9岁的女儿,郭女士心里七上八下。 什么是“土猪”?什么是“饲料猪”?“土猪”肯定比“饲料猪”安全吗? 在一般消费者的心目中,“土猪”就是没有用饲料添加剂喂养的生猪,只吃玉米、红薯、菜叶长大,能避免摄入激素、抗生素之类物质残留,是安全的;而在喂养过程中添加了合成饲料的猪就是“饲料猪”,容易有激素和药物残留,很不安全。 事实并非如此。现代养殖观念认为,“土猪”指的是猪的品种,“土猪”也有可能是用饲料添加剂喂养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养殖户这样说:“猪的肉质、风味,70%由品种决定。养殖模式、饲养时间是次要因素,跟饲料的关系不大。” 宜宾市畜牧兽医局饲料工业科负责人、检验所所长陈代荣说,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都认为食用散养的“土猪”是安全的,可事实上,散养的也未必安全。 环节一:饲料 从1998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就接连不断查出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由此引发的集体中毒事件让消费者担忧不已。 “在我们这些年的检查中,没有(在饲料中)发现过瘦肉精。宜宾市‘瘦肉精’检出率保持了零的记录。”陈代荣说。 据介绍,我国最常用的饲料组成是:60%玉米,25%豆粕,5%鱼粉,约5%-7%麸皮,余下是3%-5%钙、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将饲料成分不同组合,最终结果有所不同。比如,加大能量饲料的量可以促进猪肚生长,而加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则能促进猪腿肌肉的生长。运用科学的方式搭配营养饲养畜禽,而绝非像一般市民所想的使用激素才能使畜禽长得又快又壮。 据统计,宜宾市现有各类饲料生产企业37家,2010年1-6月,全市完成生产各类饲料5.57万吨,其中饲料加工业完成2.07万吨,饲料原料加工业完成3.5万吨。对于这37家本地饲料生产企业,畜牧兽医局重点检查其生产条件,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生产记录、原料使用记录、产品出厂检验记录等各项记录,并着重按省上的要求,对饲料中是否含有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主要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进行检查。检查情况表明,所有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DDGS生产企业均按要求配置了三聚氰胺检测设备;绝大部分企业均能按要求开展药物饲料添加剂等原料的使用记录工作,基本能做到溯源。 宜宾市饲料兽药检验所副所长冯堂超说:“其实,在我们的多次检查中,宜宾市场上出售的绝大多数饲料的卫生指标是合格的,并没有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这些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存在;不合格的反而是营养指标,比如粗蛋白含量不够,这些问题并不会造成激素残留。” 环节二:养殖 作为生猪养殖大省的一员,宜宾的生猪养殖以中小规模饲养和农户散养为主;农户散养的一般使用部分商品饲料和部分自产饲料粮食,规模饲养的主要使用商品饲料。 陈代荣认为,农村散养的猪卫生状况并不好,很有可能食用丢弃的垃圾和隔夜煮过的稀食饲料,或将产生亚硝酸盐,使猪和食用猪肉的人中毒,一般农户饲养猪也没有完善的控防疾病系统,发生疫情时往往缺乏科学的处理措施;而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猪只时,猪舍设计科学,精心选种育猪,定期进行消毒检测,最后还会根据测试血清抗体的结果给猪只注射不同品种和分量的疫苗,全程监测,保证猪只健康和无药物残留,而科学配制的干饲料能根据猪的体重精确计量应喂的饲料,使猪只按预期速度增长。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才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方向。 连素方是宜宾县普安乡大房村的农民,她家每年一般要喂3-5头生猪,除了自己留一头过年,其他都拉到市场上卖了。“这几年猪肉贵,但是毛猪(生猪)卖不起价钱。我们喂猪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庄稼找点粪(肥料)。” 连素芳说,周围养猪户都在喂饲料,只是多少的问题。笼笼猪(体重40市斤以下猪仔)都要喂,就赶场的时候去买。一般10块、15块钱1包可以配100斤料,和在包谷粉粉、猪草、三粉里喂,要不然猪长得很慢。 看来连素芳用的饲料是预混料。陈代荣介绍说,猪饲料一般分为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全价饲料、混合料四种。这四种饲料中,预混料按猪需要的多种营养添加剂与载体混合后配成。预混料一般分为1%或4%的两种,也有12%的;预混料用量很小,配置精细,国家对这些添加剂都有严格的相关规定,每年都有相应的严格检查;本地农户用得较多,买回家后自己加上玉米、糠等比较省钱,而且加多少蛋白料自己心中有底。 连素芳说,自己留在家吃的猪也是要喂饲料的,“我们都是买正规的饲料,而且喂得又不多;没得哪个有闲心单独去喂一头的”。 冯堂超也说,用合格饲料喂养的猪,应该说是安全的,只是口感没有全粮食喂养的(土猪)好。对于公众难以理解的生猪只需要四五个月就出栏的疑虑,冯堂超说,大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猪能长多快,长多大,并不是激素能决定的,最重要的还是看猪的品种优劣和饲料的营养成分是否均衡。”陈代荣说,目前已经广泛养殖的生猪,都经过了长期的遗传改良,其生长周期原本就要比原有的本地品种要快很多。在蛋白质水平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摄入能量越多,猪增重就越快。传统的喂养方法是只用低蛋白质饲料,从而导致了猪的增重要缓慢很多。 陈正富是宜宾县复龙镇的饲料经销商,做饲料生意有七八年了。以前他经销的是新希望、正大那些大品牌的饲料,销路不错;后来他离家一段时间,再回头经营饲料销售时,原来的大品牌饲料经销权已经被别的商家拿走了。他只好听熟人推荐换了一个品牌,没想到来买的农民根本信不过。 陈代荣说,自从“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国家对饲料添加剂企业管得很严,每年都有相关部门的交叉检查、抽查和检测。“现在怕是没有哪个饲料生产厂要去触霉头哦!查到了是要被罚得倾家荡产,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环节三:屠宰 宜宾市商务局市场调节科科长曾先伟说,全市现在有312户定点屠宰场,其中宜宾城区主要有高金、众益、九顺、太子乐、汇宝这5家,全部实行了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每个定点屠宰场都配备有屠宰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和驻场兽医。“不过,在一些小乡镇,常常是一个人身兼三职”。 按照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猪胴体应当具有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检疫合格验讫印章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生猪检疫合格证;检验合格的其他生猪产品(含分割肉)应当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以上手续完备,生猪才可能进入下一个销售环节。“只能说现在我们因为受经济技术水平和检测水平的限制,多数屠宰场条件有限,连个显微镜都没得;工作基本上靠经验目测”。 “其实,发生在屠宰环节的问题一般是注水。而市民完全可以通过感官辨别猪肉是否注水???一般注水肉用手捏是没有粘性的;至于肉的色泽,并不是说越白或者是越红就好,正常的猪肉应该是呈暗红色。猪肉颜色的深浅,跟屠宰方式很有关系???手工屠宰的猪,因为没有采用电麻的程序,猪的血液流尽,因此颜色要稍白一些;而机械宰杀的生猪,电麻后猪没有挣扎,血液残留得多一些,因此最后的肉色就会红一些。”曾先伟说,不过这些,跟激素是否残留都没有关系。 而据畜牧兽医局的记录,各屠宰厂都出资购买了“瘦肉精”快速检测卡,驻厂检疫人员用这个卡对猪肉进行“瘦肉精”抽检。 环节四:销售 储维华是宜宾城区某大型超市的生鲜部主管。据介绍,他们超市全部采购的是宜宾本地一家食品公司的猪肉。“每批猪肉进场我们都要查验‘两章一票’(检疫章、检验章和屠宰证)。进入超市后,我们马上调入专用的屠宰间进行分割。”储维华翻出了相关的“两章一票”让记者查看。在屠宰间,这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摄氏5度左右,负责分割的师傅,穿的也是长袖长裤的工作服。这家超市的冷鲜猪肉保质期是3天,平时一般他们能销售300-500公斤,节假日保持在700-800公斤。如果他们在保质期内没有卖完会怎样处理呢?储维华说,冷鲜猪肉3天都卖不完的情况还没有在他们这里发生过;一般当天卖不完的他们就会做成其他半成品、成品销售了。 在集义街市场,记者发现有家肉摊子猪肉卖得特别快,别的摊子还剩大半架猪肉的时候,他们的猪肉只剩下零星的几块了。原来这是一家夫妻摊,男的叫周开国,他们在这一带卖肉已经有20多年了。两人卖肉几十年,坚持每天自己到屠宰场去挑选待宰的生猪。20多年来,他们每天“打肉”的地点从南门桥头、上渡口、下渡口换到如今的柏溪附近;每天下午三点去选猪,第二天凌晨3点去把屠宰好的猪肉运到自己的摊子上。 “要说没用饲料喂过的猪,现在除了深山老林里面,市场上恐怕没有了。只不过是喂多喂少的问题。我们去的屠宰场都有负责检验检疫的人,来源基本上都是农民自己喂的生猪;农民一般从成本考虑,一户一年基本上是喂两栏猪,也就是说每年出栏2次;没啥子农民有多余的钱买很多饲料喂猪的。他们图的还是用猪粪做肥料种庄稼。”周开国这样说。 采访后记: 在对生猪的饲料、养殖、屠宰、销售环节的探究中,最强烈的感觉是,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关心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懂得;我们的国家和相关职能部门,也并不是毫无作为或是不够重视。当然,每一种制度都不是完美的,的确也还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不过,我们不能用某些个例,以偏概全恐吓自己;也不能对某些问题人云亦云,听之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