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消息,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9月13日在大连举办。大会以“临储政策市场化改革中的发展机遇”为主题,聚焦于玉米临储政策市场化改革中产业的风险管理与发展机遇。新浪期货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表示现在所指玉米的营养都是可化验的指标比如说能量、脂肪、蛋白质。但是某些指标比如新鲜度、适口性、氨基酸结合度、消化吸收率等难以检测的指标往往被忽视,玉米新鲜很重要,谁愿意吃陈年的粮食呢?所以中国的玉米生产与使用应该更加有计划,应该绝大部分做到年内消化,不能消化部分由玉米加工企业来进行消化。 以下为金卫东演讲实录: 大家好,今天9月13日,45年前开国元勋林彪元帅以叛国的罪名命陨于蒙古温度尔汗,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王败寇,如今的现实却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优胜劣汰。中国饲料工业经过30年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转折点,在最初阶段即2000年以前,谁能生产饲料谁就赚钱;2001年至2007年进入价格战时期,有资本有实力的大鱼吃小鱼;2008年到2013年这个阶段开始进入服务营销、人才竞争、技术竞争阶段;2013年开始进入产业调整,协同竞争的阶段;2020年以后我们将引领世界饲料工业发展新趋势。畜牧业的改革总体而言就是提高效率,去产能,降低成本,提高品质,优化养殖结构,增加有效供应,强调环境和谐,注重食品安全。这是2015年的行业数据,和前面几年对比很多指标都是下降,但是每头母猪产肉量却是增加的。畜牧行业也在发生着总体的转移,养殖区域总体而言由南向北转移,其中只有一个品种发生向南的转移就是蛋鸡,蛋鸡这一变化是市场导向,因为大家喜欢吃新鲜的鸡蛋,而肉类动物的养殖、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普遍开始向北转移,从华南到中原,从中原到华北,从华北已经非常明显向东北转移,因为东北地大物博,东北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消化畜牧业产生的环境压力,东北有分明的四季,严冬遏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冻死寄生虫和虫卵,所以在东北养殖业用药少,种植业也是一样,所以东北的大米特别好吃,东北人在这样的营养支撑下长得又高又帅,这是营养的基础。 下一步中国畜牧养殖业将向西北发展 西北有更广阔的空间,还有比东北干燥的气侯,不利于疾病的传播,现在西北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被诟病很多,有一个地方很受益就是西北,西北的降雨量明显增多,所以西北有可能恢复到几千年的生态,我曾经参观一个甘肃的铲齿象博物馆,几万头大象的骨骼标本,那个铲齿象体积很大,食量也应该特别大,由此可知远古时西北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环境的变迁就是这样,从丰盛而变贫瘠,贫瘠又变丰盛,西北降雨的增加,丰富的劳动资源,将成为未来中国肉蛋奶的供应基地。畜牧饲料业逐步转型发展,第一个阶段饲料生意好做,有饲料就可以,第二阶段要求饲料物美价廉,现在我们正在进入个性化的生产阶段,很多功能性的畜牧业产品让人健康,富含DHA,富含高品质的氨基酸,欧洲10年以来不断通过育种提升肉鸡生长速度,从去年开始,欧洲开始更加注重鸡肉品质,开始养10年前淘汰的老品种的鸡,因为它肉质好。现在大规模养猪大行其道,可是很多优秀的地方品种又开始引起企业的兴趣,东北民猪、北京黑猪、广西的香猪、云南本地品种都在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从养的层面看,从小规模的饲养,到越来越有规模的饲养,到超大规模的机械化饲养,现在进入可追溯保证食品安全的全产业模式,养鸡的企业自己供应饲料,加工肉品的企业有自己的养殖基地和饲料工厂,甚至最后在餐桌上可以追溯到哪个农场,哪个栏养殖出来,这样的产业转型对整个行业产生挑战和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