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养猪 国内猪讯 查看内容

中国养猪产业链将在未来两年内引爆

简介
我们判断,中短期生猪供给将呈现持续收缩态势。短期来看,一方面生猪存栏处于历史低位,且散养户存在一定压栏。中期来看,一方面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行,自2013年9月开始,连续20个月环比下降,目前已经降至3971万头, ...



  补贴与监管进一步推动了养殖行业的横向整合。第一,近年来国家对规模化养殖场的补贴力度持续增大,除了按规模给予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补贴外,还为规模化养猪场设立的设备、环保、育种、保险和疫苗补贴。第二,2014年国家相继发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新环保法》,加强了对生猪养殖行业污染的防治工作,各省级单位也实行了配套办法要求养猪场对废物废水的排放进行治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环境保护法》的施行,推动了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在养殖门槛提升、环保成本上升、市场风险加大的行业背景下,规模企业的资金、技术实力及规模效益会进一步的推动行业横向整合。

  中游屠宰环节的整合,倒逼养殖行业转型。相对发达国家我国生猪屠宰行业较为分散,但集中程度高于养殖环节,《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的颁布,有利于刺激屠宰企业整合加速,进而促进生猪屠宰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纲要提出,2015年淘汰50%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其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力争淘汰80%左右。这无疑为大型企业提高市场份额提供了良机,而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冷链的发展,冷鲜肉市场将不断增长,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将相应提高。

  流通环节: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化程度较低

  生猪经过屠宰厂后主要有几种产品形式:白条猪、分割猪肉、副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其中白条猪主要流通至经销商、零售市场以及食品加工企业;分割冷冻猪肉主要进入超市销售。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的现阶段特征为:(1)产能总量严重过剩,落后产能比重过大,部分定点屠宰企业设备设施简陋,未达到相关标准,屠宰操作规范和检验检疫制度尚未落实;(2)产业集中度偏低,约75%的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代宰制,恶性竞争严重;(3)屠宰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欠缺;屠宰执法在人员、经费、装备和检测能力等方面仍严重不足。

  2012年末全国定点屠宰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为42%左右。产业链源头的分散化导致了我国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的集中度较低,2011年前十大屠宰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为14.63%,高于养殖业的集中度水平,但远落后于美国84%的集中度水平。

  进出口以及收储环节:进出口和收储量小,对猪价不足以造成影响

  生猪进出口及收储环节,对猪价不足以造成影响。具体来说:(1)生猪进出口量在总供应量中占比不足0.3%,对猪价影响可忽略。(2)中央冻肉收储单次收储量在年度产量中占比不足0.3%, 12次收储中仅2次收储后猪价涨幅超过5%。

  生猪进出口量在总供应量中占比不足0.3%,对猪价影响可忽略。(1)2008年以来生猪进口量明显增加,但数量较小,在总供应量中占比不足0.0003%。(2)2000年以来生猪出口量缓慢下降,在在总供应量中占比不足0.25%。

  中央冻肉收储单次收储量在年度产量中占比不足0.3%,对猪价调节作用不明显。在12次收储中,猪价持续下降5次,涨幅小于3%的5次,仅2次涨幅超过5%。冻肉收储政策难以起到振兴猪价的作用,原因在于:(1)冻肉收储量小,占年度猪肉供应量比例不足0.3%,对猪肉供求情况难以造成影响;(2)收储政策增强养殖户对国家政策扶持信心,延缓去产能进度。

  大型屠宰企业会在猪价较低时储备冻肉库存而在猪价高位时抛出。通过拟合双汇、雨润和金锣历史上的存货/收入与猪价可以发现:(1)2006年以前猪价较为平稳,冻肉操作意义不大;(2)2006年之后依据猪价走势我们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三家公司的存货/收入与猪价大都是逆向变动,也即猪价低位时收储猪价高位时抛储。

  生猪供给减少是大势所趋

  影响生猪供给的因素,主要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类指标:(1)短期我们主要参考生猪出栏量和屠宰量指标,且二者正相关性较强。 (1)中期我们主要参考生猪存栏指标和仔猪价格,且二者高度相关;(2)长期我们主要参考生猪存栏量与能繁母猪存栏量,二者高度相关。

  短期:生猪猪源不足,刺激猪价上涨

  生猪出栏量下滑,定点企业屠宰量下滑。2015年3月生猪出栏2.03亿头,同比减少6%,环比减少3.72%,生猪定点企业屠宰量为1658万头,同比减少8.34%,环比减少19%,市场猪源并不充沛,市场供给相对减少。据草根调研发现,目前屠宰企业不得不上调收购价格,但是本次猪价上行并未带来养殖户补栏量的上升,30%以上的散养户选择退出养殖行业,预计生猪出栏会持续紧张。

  现阶段出现生猪供给紧张的局面一方面源于,现有生猪存栏处于历史低位并在持续下降。生猪存栏自2013年11月的46856万头的高点开始震荡下降,目前下降至3.87亿头,下降幅度为17.4%,从幅度上看,当前生猪存栏比过去五年平均存栏量低 14.3%;从时间维度上看,生猪存栏已经连续15个月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存栏量。

  另一方面源于养殖户压栏惜售。现阶段母猪/生猪存栏比例达到10.4%,创下同期新低,说明目前全国各地养殖户的压栏普遍存在;我们的全国各地的草根调研也发现,养殖户生猪出栏体重普遍超过标准体重(110公斤)10%以上。

  中期:仔猪供给减少,后续猪源紧缺

  全国 22 省市仔猪平均价格从1月中旬(17.38元/千克)已攀升至31.48元/千克,涨幅81%。(1)据调研发现,仔猪价格上升并非补栏热情提升所致,而是能繁母猪淘汰幅度增加导致仔猪供给减少(短期难以逆转),近期仔猪价格走势明显好于生猪价格走势;(2)仔猪与生猪价格出现严重背离,两者价格比高达2.3,逼近2011年高值。

  长期:能繁母猪产能持续收缩,影响长期生猪供应

  供给层面的核心——原始产能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13年9月开始,连续20个月环比下降,目前已经降至3971万头,降幅高达21.8%,能繁母猪存栏量创新低。

  我们认为,此次周期,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幅度远超以往,生猪的产能和库存都已处在历史最低点,从周期品研究的角度判断,行业即将迎来反转。

  草根调研结果显示民间产能淘汰幅度超出预期。从我们生猪草根调研信息来看,民间的生猪产能淘汰幅度超出预期,主要体现两个方面:1、连续的猪价低迷给养殖带来的深亏使得退出养猪行业的养殖户大幅增加,中小型养殖户的淘汰比例超过40%,且趋势仍将延续。2、规模化猪场扩产减缓,母猪自然淘汰后补栏降低,存栏水平下降幅度在10%。我们预计整体能繁母猪存栏较13年高点下降幅度达到25%-35%。

  同时,我们认为,近期猪价上涨所带来的补栏积极性并不高,能繁母猪存栏量将在低位保持较长时间。主要逻辑有三点:1、根据我们调研信息,目前养殖户多数面临资金问题,90%猪场还有贷款未能还清,暂无足够的资金进行产能扩张;2、政府对于环保的严格控制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使得新进的养殖户大幅减少;3、前两年的深亏使得大部分养殖户对未来猪价信心不足。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根据行业专家以及结合我们调研,2012年10月的能繁母猪5078万头的高点大约过剩的幅度在15%左右,即当时的盈亏平衡为4310万头。考虑PSY由14头/年提升至15.5头/年(提升幅度10.7%),那么2015年4月的397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即相当于当年的4395万头,考虑到需求的绝对量会有所增加,现阶段的能繁母猪必将导致未来供需短缺。

  需求篇:透视猪肉消费,测算需求总量

  目前猪肉需求主要呈现以下变动特点: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结构中趋于稳定,2005年以来猪肉消费占比基本不变;猪肉总需求量继续增长但增速趋缓。总体上,经过测算

  国民经济平稳肉类消费结构稳定

  长期以来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1980年以来肉类消费结构出现两次快速变化,首先1989年至1996年是牛肉消费的快速增长,紧接着1997年至2014年羊肉消费的占比的快速增长。在2005年之后肉类消费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猪肉消费占比保持在85%的水平。肉类消费结构的改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居民收入的提升,二个是饮食习惯的变化。

  居民收入的提升增加牛羊肉需求。相对于猪肉而言,牛羊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所以收入提升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直接体现在牛羊肉的消费量增长上。高收入家庭的牛羊肉消费量显著高于低收家庭,且猪肉消费占比相对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收入的增加将带来牛羊肉消费增多。其次,受到中国部分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和西方餐饮习惯的影响,我国多数人口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牛羊肉需求增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和文化融合趋于平缓,肉类需求结构也趋于平缓,目前猪肉消费占比仍然处在高位。

  剖析需求结构,分类需求测算

  我们将猪肉的需求划分为城市家庭消费需求、农村家庭消费需求、餐饮业消费需求、企业消费需求、学校消费需求、机关消费需求、医院消费需求。其中城乡家庭消费需求、餐饮业消费需求和企业消费需求对猪肉的总需求量影响较大,需要进行逐一测算。而学校、机关、医院的猪肉消费量占比稳定,最后按照占比10%计入总需求。

  收入增速减缓抑制家庭猪肉需求增速

  由于城乡家庭猪肉消费能力有所差异,城镇化率带来的城乡人口变化趋势不同,所以对城乡家庭分别进行测算。城乡家庭猪肉需求总量测算方式如下:

  城乡家庭猪肉需求 =城镇家庭人均猪肉需求ⅹ城镇人口+农村家庭人均猪肉需求ⅹ农村人口

  其中城乡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依据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进行估算。

  城乡家庭人均猪肉需求的估算

  随着惠农政策的发展,农村家庭生活改善。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的差值先减小,后续有稍稍增大,从2004年以来保持稳定。

  家庭可支配收入对家庭的消费支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城乡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城乡居民人均猪肉需求增速下降,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明显,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相对稳定。预计城乡家庭人均猪肉需求增长减缓。

  城乡人口的测算与家庭猪肉消费总量的测算

  2000年后我国城镇化率一路高速增长,在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越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3%。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国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99%,城镇常住人口将进一步增加。

  依据IMF对我国未来几年人口的预测,以及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的预测,推算出我国在未来几年的城乡人口情况,结果显示城镇人口将进一步增加,农村人口进一步减少。

  城镇化的推进改善了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改变了中国城乡人口的分布结构。由于大量农村主要劳动力涌入城镇并逐渐带领家庭迁入,使得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这也带来城镇家庭猪肉消费总量增加、农村家庭猪肉需求总量下降,最终形成较大的剪刀差,并且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趋势。

  测算结果表明2015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减缓,城乡家庭的猪肉消费增速也相对缓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1

支持

超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下级分类

精彩专题

IHU正德培训
IHU正德培训
IHU正德培训,畜牧人, 畜牧人论坛,论坛热点,三个标准...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庆典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庆典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庆典...
青贮饲料专题
青贮饲料专题
青贮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饲料来源。本主题主要介绍青贮饲料的基本知识、制作技术、质量评定方法与饲喂注意...
水产养殖之水质调控
水产养殖之水质调控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水质的季节管理,水质调节方法等。...
仔猪腹泻与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与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往往不是指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它既可能是由单独一种疾病...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1 05:2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