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肥市物价局施东进的调研,1月份生猪收购价在8.9元/斤时,合肥养猪户平均能从每头生猪上获利150元,而到6月份生猪收购价降为6.8元/斤时,每头生猪变为亏损100元。由此施东进得出,“1至6月份合肥市平均每头生猪获利仅17元”。 据施东进介绍,去年同期,每头生猪平均出栏价格7.92元/斤,生猪一度供不应求。在购买仔猪育肥方式下,平均每头生猪获利约300元,自繁自养的话,每头生猪可获利约440元。 以此计算,合肥当地今年每头生猪的利润额同比降幅超9成。 除投入产出比外,养猪户的盈亏计算时,还须将生猪病死率考虑在内——“因病返贫”尤其适用于行情不振的当下。据刘尧介绍,与其相熟的那位春节前高价“抢猪”的养猪户,因购得的30多头猪中病死率较高,“最少损失了5000多元”。 前述刘姓养殖户也称,之前他一头600斤左右的母猪,得病后仅卖了400元,以至于现在他“一看到猪有生病的迹象,心里就紧张”。刘称,不久前村里还有养猪户看到“家里母猪生的14只小猪仅成活一两只”后,“一气之下不养猪了”。 据该养殖户统计,同村的养猪户数量已经从最初的20多家降到了目前的5家,其中“有一户还为了降低风险只养一茬”。相隔不远的养猪大村仓上村,亦出现了“双减”的趋势。 “所谓‘双减’,就是养猪的人数量和生猪存栏量都减少了。”仓上村的养猪户尹连山称,2008年时,村里200余户中至少有60%的家庭养猪,而到现在,这一比重已下降到30%;同时“养殖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并且多数为自繁自养”。 据了解,当地很多村民放弃养猪后都选择了打工。“依目前的收购价看,一年出栏100头生猪,也赚不到两万块钱,而打工的工资则是每月3000多块。”刘尧说,比起这更重要的是,打工赚钱稳定,无需承担“赚一年赔两年”的风险。 资本争相涌入 网易、武钢等企业跨行业养猪,资本大鳄高盛收购专业养猪场,中粮等推出投资类养猪理财产品。 与散户退出相反,近年来大量资本争相涌入养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跨行进军养猪的企业或基金以及扩大养猪规模的上市企业已不下20家。 跨行养猪的诸多企业中,互联网企业网易称得上是“开山鼻祖”。2011年3月时,网易CEO丁磊称将投入3亿元建设1200亩的养猪基地。最新的报道显示,“丁家猪”养殖基地将于年内完工后分批圈养小猪。 今年3月,武汉钢铁透露,其“十二五”期间投入390亿资金发展的“非钢产业”中,将包括“养猪种菜”。至于原因,武钢总经理邓崎琳对比螺纹钢和猪肉价格后称,“一公斤钢材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 比武钢稍早一个月,以化工制造为主业的德美化工也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5.76亿元,建设年产36万头的“草本酶生态养殖项目”。地产商美林基业也欲斥资1.5亿元打造广州最大的单体养猪场。 与此同时,部分投行也对养猪兴趣浓厚。早在2008年,有公开报道称,国际资本大鳄高盛斥资2亿-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等地收购了10余家专业养猪场。2010年,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向牧原食品投资1000万元,帮助其商品猪养殖规模扩大到100万头。 此后,联想控股和九州投资共同向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注资近3亿元,后者在获得资金后启动了鹅和猪的产业化生产。2011年12月,联想控股还被传出试图与广东养猪企业壹号土猪洽谈合作。 今年,资本“玩猪”的方式更为多元。近期,中粮肉食和中粮信托开始试点发行“生猪养殖投资单一资金信托”。据报道,这款第一期募集资金1500万元的信托产品的操作方式为,外部投资者认购中粮肉食旗下20公斤的仔猪,出栏生猪按市场价格销售,收回的资金为信托收益。 6月底,浙江天堂硅谷发行了一期旨在整合湖南、湖北等地养猪场的基金。公开报道称,一期1.5亿元在半月内即超募,认购最积极的为医疗、水利行业上市公司的老总,“基本都和养猪无关”。 此外,原本就深耕养猪业的大型上市公司,也在此间积极扩大规模。最新的案例是,正邦科技在今年6月宣布,未来5年内将同北大荒合作累计投资35亿元,实现“黑龙江600万头生猪产业化”的战略。 “朝阳产业” 跨行业养猪的公司高管称,规模化养殖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只要“踩好步点、把握好周期”,盈利可以保障。 与刘尧这样的养猪散户不同,在上述争相进军养猪行业的企业和资金看来,养猪盈利似乎是道并不难解的命题。 据中粮信托预计,其发行的“生猪养殖投资单一资金信托”年化收益率约为6%。与天堂硅谷合作发行“养猪基金”的大康牧业在动用基金收购武汉一家养殖公司后承诺,首年实现净利润400万元,且每年增长率稳定在15%。 “国内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2010年IPO时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2010年上半年间,其生猪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4.15%、31.47%、23.42%及19.76%。今年一季度,其净利润同比增幅近147%。 “长远看来,生猪养殖的利润率还是比较稳定的。”国内一跨行业养猪的上市公司高管称,虽然养猪行业价格弹性较大,但只要“踩好步点、把握好周期”,“在价格低时补栏,价格高时出栏”,“盈利是可以保障的。” 该高管表示,与散户相比,依托庞大资金的规模化养殖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我们会有专业的团队去选择和培育仔猪以保证成活率,同时对疫病的监控和防治也很专业。”该高管称,这就规避了散户们不时遇到的“买到病猪就全军覆没”的问题。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马闯担忧,跨行业养猪的企业可能在短期内面临技术和管理上的匮乏。对此,上述高管回应称,规模化养猪是个“资金撬动型”的行业,技术和管理等完全可以引进“国外成熟的”。 该高管还透露,有雄厚资金依托的大型猪场,在饲料和销售的议价能力上都远高于散户,而且“规模化和专业化养猪是国家鼓励的方向。” “他们完全可以做到每斤肉卖得比散户高5毛钱。”施东进承认。 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养猪业中,散户占比接近60%,规模化养殖约40%,剩下的产业一体化的大型企业不足1%。 除能繁母猪补贴外,自2007年开始,国家开始对规模化养殖进行力度不小的补贴。其中,年出栏3000头的养殖场每个可获得中央补助80万元。“即使行情再不济,这也可以保证大型的养猪场不赔本。”散户刘尧对此颇为羡慕。 “在我们看来,养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上述高管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