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观点指出,如果一家钢铁企业过度偏离主业,将很大一部分资金和精力用于发展非钢业务,尤其是与主业毫不相关的业务时,也会导致主业发展的后续乏力,这是比较危险的做法。 一位钢铁央企的前任总经理对记者表示,即便非钢产业不跳出钢铁主业的根基,也很难大规模产业化,中钢集团就是最好的例子。 多元化经营,似乎是每一轮经济低潮时央企的集体选择。当年央企三九集体就是被无节制的多元化扩张拖垮。武钢养猪还令市场联想起春兰空调。上世纪90年代后期,占据市场多半份额的春兰空调风光无限,迫不及待地将触角伸进其他多个领域,摩托车、洗衣机、冰箱、汽车底盘和压缩机等项目纷纷上马,试图打造一个庞大的“春兰帝国”。如今,中国空调业的主流阵营已没有了春兰的立足之地。 从历史经验而言,武钢养猪转型发展并非开天“创举”,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由于主业式微,大举进入辅业领域以为救命稻草,甚至将辅业扶正,当辅业不景气了,又想全身而退,结果是主辅剥离困难,辅业成为国企甩不掉的沉重包袱。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看来, 武钢跨行养猪,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主业亏损之时,抓一堆辅业来发展,等辅业不好了,就急急忙忙要剥离,事实已经证明,辅业剥离难度很大,这样反复搞来搞去,企业迟早被拖垮。 问题二:跨行养猪对养猪业带来的隐忧 据有关媒体报道,武汉新洲区为武钢长期对口扶贫地区,近年来,武钢已投入近百万元帮助建设新洲区的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武钢在这里搞养殖,新洲区政府承诺了一揽子优惠政策。” 按照武钢总经理邓崎琳的说法,今年武钢将在武汉郊区周边承包几千亩荒地建绿色养殖基地,开展养猪、养鸡、种菜的立体生态养殖业,“准备建万头养猪场,年内就有生猪出栏”。 据媒体报道,新洲区村民刘洪斌向记者证实,目前,武钢正在与当地村民商谈征地事宜,由农民提供土地,武钢提供资金并负责销售。 以此判断,武钢养猪是铁板钉钉的事实。砸重金跨行养猪或延伸产业链进入养猪业远不止武钢一家。据统计,近一段时间,还有中粮集团宣布计划在2012年-2015年期间,投资20亿元建设种猪养殖基地及相配套的产业链项目。山西焦煤集团宣布携手双汇首次进入生猪屠宰加工业。该项目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第一个合资项目,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大约4亿~5亿元,三期8亿~10亿元 、正邦科技预计5年内投资35亿元在黑龙江实现600万头生猪产业化、德美化工三年内投资5.76亿元,建成年产36万头生猪养殖规模、新希望集团计划5年内在辽宁投资50亿元,包括养猪300万头等。 本课题组梳理公开信息发现,新希望集团、正邦科技及中粮集团等公司投巨资养猪均属于延伸产业链的多元化。而武钢股份、山西焦煤及德美化工等上市公司完全属于非相关产业多元化养猪。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与养猪原本无关的上市公司均是使用养猪以外的名义从股市募集的资金,在其主业因产能过剩生存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把巨额资金扎堆砸进养猪行业,势必会造成养猪行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将他们原来所在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带到养猪行业。 据报道,随着生猪价格的回升,无论主业是否与生猪养殖有关,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了“养猪”的行列,熙熙攘攘为利而来。分析人士认为,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看好目前生猪养殖业的高盈利性而进行短期业务拓展的,这将导致生猪养殖业的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利润下降。另外,生猪养殖业受市场行情和瘟疫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企业的风险度也将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