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备受关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 专家认为,在CPI中具有重要权重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2月份CPI未能回落的主因,特别是近期生猪价格上涨压力增大,国际粮食及大宗农产品价格攀高等因素对物价稳定带来挑战,稳固物价调控成果须积极应对成本价格上涨和输入性通胀两大关键问题。 CPI环比上涨,食品类价格仍是主因 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1.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7%,非食品价格上涨0.1%,食品价格的上涨成为2月份消费价格环比上涨的主因,特别是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5.2%。 统计数据和居民的感受基本吻合。济南市民李振说,虽然有些蔬菜的价格比春节时有所下降,但整体感觉仍差不多,特别是和春节前比,价格反而有所上涨了,如青椒的价格已翻两倍。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2月21日至28日的各类食品价格较春节前后的2月初虽出现明显下降,但相比1月初仍有不小幅度上涨,特别是蔬菜和肉类。 很多投资机构分析,食品类价格没有下降,以及翘尾因素依然较大是2月份CPI没能回落的重要原因,特别是2月中的春节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整个月份的物价水平。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吕爱文说,CPI涨幅同比虽没能下降,但也没有上升,在目前这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这样的结果已属不易。 他表示,今年上半年特别是第一季度CPI仍处于高位,是市场的普遍预期,但由于国家加大调控力度、翘尾因素不断减弱,以及春季蔬菜等产品供应的加大,CPI涨幅向下的“拐点”在上半年肯定会出现。 有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猪肉价格的上涨,可能会给CPI回落带来阻力。农业部的数据显示,1月份生猪存栏量为44510万头,环比下降1.92%,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已由去年5月份的9.62元/公斤上涨至今年2月底的14.55元/公斤,涨幅高达51%。 国际粮价高企,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从去年8月份开始,受俄罗斯、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粮食主产区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国际粮食减产预期浓重,再加上美国定量宽松政策下流动性泛滥和美元贬值等货币因素影响,世界粮价一路飙升。输入性通胀开始成为密布在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国家头上的阴云。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全球食物价格已连续7个月上涨,与2007年至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极度相像。报告指出,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创历史新高,全球食品价格指数高达231点,环比增长3.4%,这是粮农组织自1990年开始统计食品价格以来出现的最高值。该组织判断,全球食品价格形势严峻,未来数月食品价格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