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转变为“养重于防” 规模化猪场要将工作的重点从以预防疾病为主,转变为养重于防。养不是指单纯的饲养,包括环境、营养和管理。兽医的工作重点转到预防保健上。 1.落实五项有效的管理办法 (1)全进全出是关键。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工艺一定要按全进全出进行设计, 全进全出生产是猪场防控疾病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2)实施早期断奶技术是提高生产成绩的主要措施。早期断奶技术还可以防止许多疾病通过母猪传染给仔猪。 (3)尽量减少混养,最好采用原窝转群,减少应激。 (4)实行多点式生产。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采用三点式生产,分为母猪繁殖区、仔猪培育区、生长育肥区。也可以采用两点式生产,将母猪繁殖区和仔猪培育区合并为一个区。 (5)采用公母猪分开饲养更有利于饲养管理。 2.合理使用疫苗 (1)不要乱用疫苗。 (2)使用高质量(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的疫苗。 (3)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4)正确使用疫苗。 (5)对于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疫病尽量不要使用疫苗。 (6)作好疫苗免疫后的效果监测。 3.疫苗免疫接种要根据本场猪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1)猪瘟必须要免疫接种,根据本场猪的抗体水平来确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猪气喘病采用进口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3)猪伪狂犬病要制定净化方案。 (4)口蹄疫必须要防。 (5)其它疫苗则根据需要。 4.建立完善的药物保健预防和治疗方案 (1)合理、规范用药,不要滥用药物。 (2)效果不确实的药物不要使用。 (3)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由兽医负责。 (4)药物的使用应从治疗用药转向预防用药。 (5)树立保健观念,预防用药,尽可能地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 五、树立科学的“消毒防疫”理念 1.树立消毒防疫理念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改变“重视治疗预防,轻视消毒”的观念。消毒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要占到6分,预防占3分,治疗占1分。 2.建立适合本场的《消毒防疫管理规范》。 3.建立严格、科学的消毒防疫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4.将忽视消毒防疫的因素观念彻底清除 (1)不能直接见效。消毒不同于治疗药物,不能立竿见影。 (2)有时不消毒也不生病。这是你运气好,但终究要生病;也有消毒也疫病频繁,有可能是消毒剂质量有问题或消毒方法不对。 (3)整体产品质量差。大量低价、劣质的产品充斥市场,使用户无从选择。 (4)节省费用。表面上节省了费用,实际上可能要花几倍或更多的治疗费用。真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 5.管理者要认识消毒误区,消毒要真正起到作用和效果 误区一: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 误区二:消毒前,环境不进行彻底清除。 误区三已经消毒的畜禽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 误区四:日常使用不严格、不规范等情况及采用廉价低质产品:当发生疫 情时,又不计成本超量使用刺激性、毒性很大的产品,使饲养动物造成损害或 中毒,疫情过后,反而造成大量死亡。 误区五: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pH值越高或越低,消毒效果越强。 误区六:长期固定使用单方消毒剂。 通过2006年全国大面积的“高热综合征”的爆发流行,给许多猪场带来灭项之灾,都是由于管理失误造成的。所以我深感规模化猪场管理者的理念急需改进更新,个体散养户更要彻底改变。猪场必须首先要创建良好的环境、消毒和防疫做到位,再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再严重的“高热病”等疾病也不会感染我们猪场,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成功的养猪人。 (作者简介:陈国宇,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猪分司总经理,从事规模化养猪十多年。) 本文内容由 wnsdyl11124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