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颗粒产生辐射式裂纹 3.4.1 产生原因 这种外观主要是由于颗粒中含有较大的颗粒,这些大颗粒在调质时,很难充分吸收水蒸汽中的水分和热量,不象其它较细的原料那么易软化,而在冷却时,由于软化程度不同,导致收缩量的差异,以致产生辐射式裂纹。 3.4.2 改进措施:①控制原料的粉碎细度和颗粒均匀度。②使调质充分均匀,让原料各组分都能充分均匀软化。③减少冷却风量,延长冷却时间。④必要时增加后熟化工序。 3.5 颗粒表面凹凸不平 3.5.1 产生原因:饲料中的表面凹凸不平,影响了饲料的美观,投喂到水中,饲料各部分的耐水性不同,使饲料在短时间内溃散。原因在于:①制粒的粉料中含有没有粉碎过或半碎的大颗粒原料,调质过程中未能充分软化,在通过模孔时就不能很好地和其它原料结合在一起,使颗粒显得凹凸不平。②调质后的原料中夹杂有蒸汽泡,蒸汽泡使饲料在压制成颗粒的过程中产生气泡,当颗粒被挤出环模的一瞬间,由于压力的变化导致气泡破裂而在颗粒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现象。任何含有纤维的饲料皆可能发生此种情况。 3.5.2 改进措施 :①妥善控制粉料的细度、改善调质效果从而在调质时使所有原料都能充分软化。②对于含纤维比较多的原料,由于容易夹杂蒸汽泡,因此不要在这种配方中加入太多的蒸汽。 3.6 颗粒出现腮须状3.6.1 产生原因 如果加入的蒸汽量过多,过多的蒸汽游离于纤维或粉料中未被充分吸收,而在颗粒挤出环模时,因压力的急剧变化蒸汽泡爆裂而将纤维或颗粒原料凸出表面,形成腮须,尤其在生产高淀粉、高纤维含量的饲料时,使用的蒸汽过多,情况越严重。 3.6.2 改进措施 改善调质质量。高淀粉、高纤维含量的饲料,应使用(0.1~0.2MPa)的低压蒸汽。蒸汽压力越低,开始凝结的时间越短,有利让蒸汽中的水分与热量能充分释放给饲料吸收。假若蒸汽压力太高,带压的蒸汽进入调质器的瞬间易出现闪蒸,在温度降到100℃之前不会则蒸汽不会凝结。于是有部分蒸汽储积在调质后的饲料原料中,当制粒时就导致上面所述的腮须状颗粒效应,总之应特别注意蒸汽的压力调节。另外要注意改善调质质量让添加的蒸汽充分被原料吸收。 3.7 单个颗粒或个体间颗粒颜色不一致,俗称“花料” 3.7.1 产生原因 饲料的颜色不均匀容易使养殖户对产品的质量产生怀疑。一般来说,饲料颜色不均匀与熟化和混合调质过程相关。原料的粉碎粒度不够容易导致原料混合不均匀,从而影响饲料颗粒不同部位的熟化程度。另外,熟化过程中温度过高、颗粒大小不一等因素也会影响饲料颗粒的颜色。主要表现为从环模挤出的个别颗粒的颜色比其它正常颗粒的颜色深或者浅,或者单个颗粒的表面颜色不一致,从而影响整批饲料的外观质量。综合而言,原因主要有:①饲料配方成分复杂,原料品种多;①混合不 均匀;③调质不均匀,制粒前的粉料水分含量不一致;④重复制粒的回机料添加量过大;⑤环模孔内壁粗糙度、模辊间隙、模辊磨损量不一致,环模内布料不均匀等 造成环模出料不均匀;⑥粉碎细度达不到要求;⑦粉料在料仓中有分级现象。 3.7.2 改进措施:①改善混合效果;②提高调质质量:加长调质时间、使用多层调质器或高效调质器、延长调质时间;③控制粉料的细度和均匀度;④制回机料添加量,添加回机料必须经过混合;⑤修整或更换环模、压辊;⑥调整模辊间隙到最佳位置,并且使所有的间隙一致。 3.8 颗粒耐水性差 3.8.1 产生原因 饲料的耐水性是指饲料在水中的抗溶蚀能力,通常以规定条件下饲料在水中的溶失率表示。国家标准中规定对虾饲料的耐水性要达到30 min。饲料耐水性差会导致饲料在未被摄食前就溶散在水中,造成饲料的浪费,并且污染水质。颗粒耐水性差的原因有:①调质时间短、调质温度低,造成调质不充分温度低熟化度不够、水分不足。②淀粉等粘结性原料含量不足。③环模的压缩比过低。④脂肪含量过高或粗纤维含量过高。⑤粉碎细度不够。 3.8.2 改进措施:①提高原料水分、调整浆叶角度延长调质时间、增加调质蒸汽。②对调质器夹层加蒸汽加热、必要时增加后熟化稳定设备。③调整配方适当增加淀粉含量、减少脂肪、粗纤维的含量;必要时添加粘结剂。④加大环模的压缩比、提高粉碎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