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环模和制粒机因素 环模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环模的压缩比、孔径、孔壁粗糙度、减压孔的直径和深度以及维护使用状况等。不同品种饲料对环模的压缩比及模孔直径的要求 有所不同,压制不同品种的饲料,需要选用相应的压缩比和孔径,以获得所需质量的饲料颗粒。环模的维护使用状况也会影响颗粒饲料质量,如出现如下情况,颗粒 饲料质量将会明显下降:环模的工作面不均匀的磨损、过多的蜂窝孔、有效厚度降低和模孔内表面出现斑点或刻痕等。 制粒机的因素主要是转速。环模在制粒机上的线速度一般为4~8m/s(线速度在外径上测量),能提供两种压模转速的制粒机在生产品种广泛的饲料时可获得最佳效果。一般来说,制粒机的转速越高,饲料颗粒的质量越差。 2.4 冷却因素 颗粒饲料离开环模时的温度达70℃~100℃,水分达15%~18%,为了安全储存和输送,确保颗粒的耐久性,减少颗粒的破碎,颗粒料温度要降低到不高于室温5℃,最好控制在3℃以内。水分降低到10%~12.5%,这一过程是通过冷却器来完成的。一般空气温度每升高约11 ℃,其持水能力就可提高一倍,故当半成品水分高时,可以通过提高进入冷却器的空气温度来调节颗粒成品的水分。目前被广泛地与环模制粒机配套使用的是逆流式冷却器,这种冷却器自动化程度高,颗粒冷却后表里如一、无裂缝、外观光滑。 3 颗粒料异常外观的产生原因及改进办法 生产中,颗粒饲料产品有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外观质量缺陷。现将颗粒饲料中常出现的加工缺陷归纳如下,并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各种改进措施。 3.1 颗粒弯曲且一面呈现许多裂纹 3.1.1 产生原因:这种现象通常是在颗粒离开环模时产生的。原因有:①当切刀刀口位置离环模与压辊啮合区表面较远或切刀平面与啮合区切线角度不合理或刀口较钝时,颗粒从模孔挤出时是被切刀碰断的或撕裂而非被切断的;②减压孔过大。这2种情况会造成有部分颗粒弯曲且一面呈现许多裂纹。 3.1.2 改进措施:①增大环模的压缩比,增大环模、压辊对物料的压缩力;从而增加颗粒料的密度、硬度和强度;②提高粉碎细度;③如果添加了糖蜜或油脂应控制添加量 并改善糖蜜或油脂的散布均匀度。以提高饲料的密实度,防止饲料松软;④调节切刀与环模表面的距离和角度;⑤使用较比较薄的切刀(1~1.2mm厚的锰钢片 性能较好)并且生产过程中磨损后要及时磨锋利;⑥必要时使用粘结剂,改善颗粒料内部的结合力;⑦减压孔直径与有效孔直径差应控制在0.2~0.4mm。 3.2 水平裂纹横向贯穿整个颗粒 3.2.1 产生原因:与颗粒弯曲显现类似,裂纹发生于颗粒的横切面,只是没有弯曲。其产生原因主要:①含有较多纤维的蓬松饲料制粒时,由于其中含有比孔径长的纤维, 当颗粒被挤出后,因纤维的膨胀作用使颗粒在横切面上产生贯穿的裂纹。②调质温度低或时间短,调质不充分,饲料熟化度不够。③粘结性原料含量过少。④调质后 水分高。 3.2.2 改进措施:①增大环模的压缩比,增大环模压辊对物料的压缩力;从而增加颗粒料的密度、硬度和强度;②提高粉碎细度,使其中最长的纤维长度不超过粒径的三分之一;③降低产量以减小饲料通过模孔的速度,增加密实度。④提高调质质量:加长调质时间,或使用多层调质器或高效调质器。⑤当粉料的水分过高或含有尿素时,也可能产生枞树皮状的裂纹,应控制添加的水份和尿素含量。 3.3 颗粒产生纵向裂纹 3.3.1 产生原因:①配方中含有蓬松而略带弹性的原料,在经过调质是会吸水膨胀,经过环模压缩制粒后,会因水分的作用及原料本身的弹性而弹开,产生纵向裂纹。②环模压比过低。③调质温度低或时间短,调质不充分,饲料熟化度不够。 3.3.2 改进措施:①如果有必要而且配方成本允许,调整配方。②使用较饱和的干蒸汽降低粉料调质后的水分。③降低产量或加大压缩比,尽可能地延长饲料在环模中的时间;④有必要时添加粘结剂,也可以减少颗粒产生纵向裂纹。⑤提高调质质量:加长调质时间,或使用多层调质器或高效调质器。⑥必要时增加后熟化工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