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未来5-10年中国饲料企业的赢利方式,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通过价格提高来获得。那么,如果大家都在打价格战,利润从何而来?答案只能是:来自于开源节流,开源靠经营,节流靠管理!那么,以下几点就特别值得关注:第一,如果经营有问题,单纯靠管理解决不了赢利问题;第二,通过加班或降低工资标准,向劳动力成本要利润,这样做的话,将产生更大的问题;第三,在价格压力之下,企业如果试图在原材料上动手脚,通过降低产品质量保利润,等同于自绝后路。 姜汝祥在写《中国企业如何突破“发展模式转型”天花板》一文之前,曾经找过不少生产企业家问过一个问题:如果原材料上涨一倍,员工工资涨50%,你的企业能够活下去吗?回答是:那要看下游让不让涨价。如果让涨价,那就没有问题,如果不让涨价,那活下去就很困难了。同样的问题问下游的企业,回答是:那要看消费者或市场让不让涨价。事实上,今年饲料原材料价格涨幅不到20%,饲料价格比往年上涨约10%,很多饲料企业、养殖户已经大呼“受不了”了。 这种情况清楚地表明了传统增长模式的困境:我们都在谈价格,而不是谈价值。根据姜汝祥的介绍,中国民营企业(自然也包括饲料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其实日本企业在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都曾经碰到过,他们又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日本企业的回答是:日本从来就没有多少资源,所以,原材料与员工工资的上涨,本来就是日本公司面临的正常竞争环境。日本专家甚至用一句话来总结说,这就是日本的宿命。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如何办?解决方案是,敬畏客户,开动脑筋,消除浪费。” 客户价值决定企业价值。在终端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疫病防控难度加大,养殖成功率有所下降,养殖户很难赚到钱的情况下,饲料企业倘若能够在苗种、饲料、养殖技术、管理能力、疫病防治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肯定能获得一席之地。但不少饲料企业甚少反思自身的战略,对未来的发展缺少一种长远的规划。 饲料业进入高成本时代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像鱼粉、豆粕一样,定价权掌握在别人手里,与其抱怨他人炒作,不如积极应对。在饲料生产中,生产过剩、搬运与库存的浪费还是比较厉害,这当中可以节省不少成本空间。更大的浪费在于企业管理层面,姜汝祥概括出7大浪费:(1)偏离目标(价值定位)的行为;(2)不讲投资回报率的行为;(3)没有客户细分的行为;(4)没有独特价值的行为;(5)不聚焦地域,产品与客户的行为;(6)偏离有效产出的行为;(7)偏离员工满意度的行为。这些浪费至少消耗了企业50%的利润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