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需求量增加推动国内玉米价格上涨 今年年初开始,受生猪存栏量高位及需求疲弱的影响,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曾经一路走低,加上玉米价格的高位运行,国内生猪养殖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猪粮比价2月初跌破6比1的盈亏临界点,3月初跌破5.5:1的黄色警戒线,4月初跌破了5:1的红色警戒线,并且连续多周运行在5:1的红色警戒线下之下。为了稳定生猪生产,国家先后启动了五批冻猪肉收储计划。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国内猪肉及生猪市场价格从6月份开始恢复性上涨,猪粮比价7月中旬开始恢复在6:1的盈亏点之上运行。据发改委数据显示,12月15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13.97元/吨,较前期略有回落,但仍处于今年以来的较好水平;全国猪粮比价为6.59,生猪养殖业处于比较良性发展的状态;2010年11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5470万头,也处于今年以来的高位。饲料养殖业效益的提升推动饲用玉米需求量增加,对玉米价格构成支持。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的复苏,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开始上涨,玉米深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对玉米需求量增加。2010以来,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继续上涨,推动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维持高位。为了稳定玉米价格,优先保证饲料养殖业供应,从5月18日开始,国家在东北产区的临储玉米拍卖中限制深加工企业参与;11月16日开始,跨省移库临储玉米拍卖中也开始限制深加工企业的参与; 从7月15日起取消了酒精和玉米淀粉的出口退税; 11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对玉米深加工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清理的紧急通知”,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目前,包括酒精和淀粉在内的玉米深加工产品仍然保持高位运行,深加工玉米需求保持较好状态。2010年12月31日,吉林地区玉米淀粉出厂均价为3000元/吨,较去年年底上涨450元/吨。吉林地区普通食用酒精出厂均价为6500元/吨,较去年底上涨1000元/吨。 大宗商品涨价带动国内玉米价格走高 从近期的商品涨价、粮食涨价、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来看,首先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级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避免经济二次探底而采取的包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内的措施为全球及国内商品市场释放了巨大的流动性,成为包括粮食价格在内的商品价格大幅走高的源头所在。由于流动性充裕,包括原油在内的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近期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走势,虽然国内粮食市场主要品种价格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呵护下总体呈现了稳步走高态势,但由于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走高,粮食市场“价格洼地”仍然明显,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开始跟随上涨。从玉米市场的情况来看,由于今年政策收储在玉米市场作用的弱化,影响玉米价格的其它因素的作用得到加强,相关商品的涨价对玉米价格的上涨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对包括玉米在内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