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这个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中,海大发现,并不是说海大的客户今年都能有逆于市场形势的好收成,单个客户来看海大客户的需求同样有所萎缩,但客户数量的增加却填补了这种缺口,甚至为海大带来大幅增长。 “今年的情况出现之后,估计未来公司的客户还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薛华对此信心十足,“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公司提供的一整套服务包括饲料带来的效果才会更加凸显,这也会吸引更多客户用我们的产品。我现在担心的只是产能不够。” 产能瓶颈是最大困扰从现在的经营状况来看,海大的形势可谓喜人。在水产预混料方面短期内难有对手,而在一整套服务推动下,海大的客户黏性在不断提升,客户数量保持高速增长。薛华告诉记者,公司近几年最困扰的问题就是产能瓶颈。 “现在每年到了一定时候公司就断货了,一点办法都没有。”薛华称,“今年虽然公司的产能有所扩充,但是还是杜绝不了这种情况。从现在形势看来,明年的客户会继续大量增长,断货的可能性也很高。我现在就担心产能的问题,不知道几个新厂是否能如期投产。” 另一方面,“海大模式”的推广也对员工配置带来很大挑战。由于海大要求业务员必须走到田头,因此在人手上需求非常大,年初他们招了700多名员工,计划还要继续招收1000多名员工。这些新人全都是学水产养殖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他们将带着知识和技术,回到农村,为自己的家人、朋友、乡亲带去赚钱的方法。 有着这种供不应求导致的“甜蜜”困扰,海大似乎已经可以高枕无忧。但薛华仍是一刻不肯放松。 在市场没有技术的时候,他用技术占领了“桥头堡”;技术成熟并被市场普遍接受和认可之后,他用服务留住并吸引来更多的客户;在服务的模式成型之后,他又把眼光投向了打造产业链上。 水产饲料和苗种两条腿走路苗种,是与养殖技术、饲料并重的三大因素之一。这也是目前国内水产养殖业的短板之一。据悉,目前国内水产养殖极为分散,而农户在养殖时选取的苗种质量并不高,并且有许多都是当地亲本经过多代近亲繁殖的后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海大近几年一直在苗种方面进行大力研发。至今,海大已经可以提供质量较高的一代和二代苗种,但产量仅仅供应自己的客户尚有巨大缺口。他们的目标是未来两三年内能够满足自己旗下客户的需求。照此数据测算,仅虾苗就需要有一年300亿尾的产量,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珠三角地区需求量的七成以上。 短期来看,海大预计饲料主业的经营目标是2011年销售规模280万吨以上,当中水产饲料占比过五成。而在苗种方面,海大主要发展虾苗和鱼苗,预计2011年总供应量在100亿尾以上。 在薛华的心中,苗种业务将为海大带来又一重技术门槛和行业优势,因为在其之后要再进入这个领域的话,其他企业还需要数年时间的培育期。更难复制的是,海大集团目前已经建立起庞大的、经验丰富的人才梯队,人才的积累也将是一个漫长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