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全套的“技术服务”模式在当时帮助了海大迎来跨越式发展。2002年公司自建的第一家工厂,资金都是赚回来的。2003年起,海大陆续投资设立了广州容川、广州海雄、广州海贝等公司以进入预混料的下游行业——配合饲料行业,到2006年,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公司业务发展得到一个华丽的跨越。 详解当下“我们不是卖饲料的” 无论是从公司的发展历史,还是从公司的现状,都可以发现,海大的立身之本就是饲料,尤其是水产预混料和全价料。公司的公开资料也显示,其主要业务就是从事水产、畜牧饲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公司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到,其目前营业收入中90%来自于饲料产品。可以说,海大就是一家拥有独特技术优势的饲料企业。 但薛华并不这么认为。 “我们不是卖饲料的。”薛华十分认真地看着记者,耐心地解释道,“我们的目的,是提供一整套服务给农民,让他们能够赚钱。饲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在水产养殖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薛华对于水产养殖有着很深刻的看法。他表示,在水产养殖行业里,对最终的收成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当中饲料仅占了其中的1/3,苗种的质量和养殖技术各占1/3。海大此前集中精力在工业化生产的饲料,甚至可以说是当中最简单的一个环节。其余两个环节不控制好,即便是同样使用海大提供的饲料,最终的收入也会有很大差别。为了让农民能够真正赚到钱,薛华决定把另外两个环节全部抓起来,为农民提供一整套服务。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海大此前的各种努力中可看出当中的艰辛。 按照海大的计划,要在某一个地方开拓市场,首先要派海大的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气候环境、水质环境、养殖模式。在数据齐备之后,海大的研发部门会开始进行模拟实验,寻找出最适合当地的养殖方式。当模式成功后,再由业务员进行实践操作以对他们进行培训。直到业务员掌握了这种方法之后,便把他们全部派到养殖户那儿去手把手地教农民怎么做。 “我们的业务员是非常辛苦的,一般都呆在塘口,很多都是一个月才回来几天开会。”简单的一句话,说出海大人的艰辛。 预计全年增长10%-40%他们的努力已经带来了明显成效。虽然为农民提供的所有服务和技术支持都是免费,但完善的体系和成功的案例为海大带来了极高的口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据薛华介绍,今年由于气候反常,水产养殖旺季较往年推迟,水产饲料行业产量明显下滑。但在这样的形势下,海大却仍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三季报显示,海大今年全年预计能实现10%至40%之间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