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最佳滞留时间实际上应该是多长呢?这个问题从未得到过充分研究,但多数研究的结果都表明调质时间在30-90 秒之间时颗粒料的质量和产量都会得到改善。所以,如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就都会有确实的机会使颗粒料的质量得到提高。你必须了解调整之前的状况,以便确定作出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 增加滞留时间的几种选择:粉料通过调质室的速度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1)桨叶的角度;2)搅动轴的转速。可以通过对这两者的调整而实现最佳滞留时间。 桨叶的角度:一般来说,OEM调质器的桨叶在制造厂内就已设置成了前倾30-45度角。换句话说,随着搅动轴的转动,所有的桨叶就将粉料驱赶向出料口。如果搅动轴的速度较快(大于每分钟150转),可将桨叶的角度减小到比较中间的位置(5-15度)。换句话说,可以将桨叶的角度设置到几乎与搅动轴垂直的位置。这样就可减弱每个桨叶的“泵出”作用从而延长滞留时间。 在慢速(每分钟80-100转)调质器,桨叶可设置为与搅动轴更为平行的位置(与搅动轴成5-15度的夹角),这一角度可将粉料掀起来从而将其带到调质缸内四周。 设置桨叶的工作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是一个调试着进行的过程。要注意的是,应使进料口处(即在调质缸体的前四分之一处)的桨叶保持在出厂时设置的位置上,这样可确保粉料被迅速向前驱赶入调质器从而形成一个空虚的区域以便于蒸汽进入调质室。桨叶角度的调整应在调质器长度方向上中央约50%处进行。我们的建议是,桨叶的设置应能使粉料在调质器内仅占据调质器总容量的70%。 调质器内粉料太满就会阻塞进料斗从而发生机械损坏。此外,操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延长粉料的滞留时间会增大调质器驱动马达的负荷从而造成过载。在马达负载情况下测定其流出的电流,然后进行调整,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搅动轴转速:第二个可加以优化的因素就是搅动轴的转速。在谈论改变搅动轴转速之前,应该先说明两种普遍采用的做法。有些工程师主张采用一种称为“抖床”(stirred bed)调质的做法,而另一些工程师则采用“液床”(fluidized bed)调质法。搅动轴高速转动(液床法)会使粉料在通过调质室的过程中被掀起来,目的是迫使粉料粒子进入调质室的顶部从而得以接触该处的游离或过量的蒸汽,这样就会有较多的蒸汽冷凝在粉料粒子上,蒸汽也可因此而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搅动轴慢速转动会让粉料沉积在调质室底部而被“轻柔”地推过调质室。这显然会延长粉料的滞留时间,但会使调质室上部的蒸汽得以自由流动而得不到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