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87|回复: 0

[奇闻佚事] 一个鸡蛋的自我修养——论水煮蛋的优雅吃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3 11: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png

                                                         图1 鸡蛋熟度对照表

      我们对这样的场景应该很熟悉——晚餐时分,装潢考究的西餐厅里流溢着优雅的轻音乐,身着笔挺制服的侍者彬彬有礼地倾身询问:“先生,您的牛排要几分熟?”
      有趣的是,相似的场景在每天早晨也会依样上演——从美国到欧洲,从家庭小旅馆到街角咖啡厅,系着围裙的大妈或是嚼着口香糖的服务员漫不经心地问:“你的鸡蛋要几分熟?”
      见惯了批量售卖的白煮蛋茶叶蛋、简单粗暴的煎鸡蛋炒鸡蛋的中国人,大概很难理解西方人对于一只鸡蛋的执着。水煮蛋要像牛排一样区分熟度,煎鸡蛋也有煎一面(sunnysideup)和煎两面(overeasy)的区别。欧美国家对鸡蛋的热情远超我们想象,无论是慵懒随意的早午餐,还是正襟危坐的晚宴上,鸡蛋都可以是大放异彩的主角。而其中最朴素却又最讲究的吃法,就是用蛋杯(EggCup)吃水煮蛋。
       蛋杯的雏形据说在史前时代就已出现,最早的图像见于公元3年的土耳其镶嵌画,其小巧的杯状弧度正好可以竖立放置一个鸡蛋。蛋杯起初多为木质,从17世纪开始,银质和瓷质的精美蛋杯日渐风行,还配上专用的象牙小勺。无聊的欧洲贵族们研究出一套一丝不苟的食用方法:鸡蛋煮到溏心的程度,趁温热上桌,食客一手握蛋杯,另一手持餐刀横劈蛋头,去掉顶盖后撒上调料,再用小勺挖着吃。相传路易十五仅一刀便可精准地劈掉顶盖,引得人们纷纷效仿,蛋杯的销量也随之大增。当时的蛋杯还有各种尺寸,用来放鸡蛋、鹅蛋、火鸡蛋甚至天鹅蛋。


22.png

                     图2 Wedge wood的双头蛋杯,大头用来放带壳鸡蛋,小头用来放去壳的水煮蛋。

       蛋杯盛放的水煮蛋常以盐和胡椒调味,但口感毕竟有些单调。后来,人们将烤吐司切条,蘸着半熟的蛋黄液食用。金黄焦脆的吐司条“卟”一声戳破蛋白,浓稠柔滑的蛋黄溢出来浸润吐司,这样甜美又罪恶的口感实在太过诱人,以至于水煮蛋和烤吐司条(Eggand Soldiers)成为了英式早餐中屹立不倒的经典搭配。与此相应,商家也开始生产成套的蛋杯和吐司切条器,其中最萌的是一种“士兵”套装,将吐司切成士兵形状,配上穿制服戴军帽的小蛋杯,是许多小孩的早餐至爱。


33.png
图3

       蛋杯盛放的水煮蛋常以盐和胡椒调味,但口感毕竟有些单调。后来,人们将烤吐司切条,蘸着半熟的蛋黄液食用。金黄焦脆的吐司条“卟”一声戳破蛋白,浓稠柔滑的蛋黄溢出来浸润吐司,这样甜美又罪恶的口感实在太过诱人,以至于水煮蛋和烤吐司条(Eggand Soldiers)成为了英式早餐中屹立不倒的经典搭配。与此相应,商家也开始生产成套的蛋杯和吐司切条器,其中最萌的是一种“士兵”套装,将吐司切成士兵形状,配上穿制服戴军帽的小蛋杯,是许多小孩的早餐至爱。


44.png
图4

       班尼迪克蛋的起源简直如推理小说一般扑朔迷离,甚至还引起过不少纷争。其中叙述最详细(但不一定是最真实)的故事来源于1942年《纽约客》上的一篇采访,主人公Lemuel Benedict是华尔街著名股票经纪人,他声称在1894年的某个早晨,他因宿醉晃入华尔道夫酒店(Waldorf Hotel),想吃点早餐来缓解头痛。他点了“黄油烤吐司、水波蛋、脆煎培根配荷兰酱”,厨师OscarTschirky注意到这个奇特的组合,试验之后大为赞赏,把其中的吐司改为英式马芬,培根改为火腿,将其加入了菜单。另一本杂志《BonAppétit》也曾刊登过类似的故事,只不过主角换成了LeGrand Benedict夫妇,而地点则是纽约的德尔莫尼克酒店(HotelDelmonico)。班尼迪克蛋的发明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严谨的食物史学家认为这并不是一道偶然间被创造出来的的菜式,而是经过多年的演变发展而来的。早在1839年,一本名为《肯塔基主妇》(Kentucky Housewife)的食谱中就有类似的菜式:以黄油烤吐司和火腿片垫底,放上一个水煮蛋,撒上盐和胡椒,再淋上融化的黄油食用。OscarTschirky自己在1896年出版的食谱中也介绍了班尼迪克蛋的做法,但他名之为“费城蛋”(Philadelphia Eggs),并没有提到班尼迪克在其中做的贡献。

55.png

                                     图5 蛋黄随着荷兰酱缓缓流动,是班尼迪克蛋最诱人的瞬间

       班尼迪克蛋看似随意家常,但做法其实十分考究。英式马芬不能用餐刀切开,而应用叉子从中间划开,凹凸不平的表面受热不均,在烤制后才能形成焦脆与柔软并存的口感。荷兰酱要依靠慢沸的水产生的蒸气来均匀加热,并小心地加入温热黄油迅速搅打,营造丝绸般的柔顺口感。培根或火腿不能太薄,否则一煎就会变得干硬难嚼,但也不能太厚,以至于抢了其他食材的味道。而水煮蛋的火候最难控制,要求蛋白已经凝固,而蛋黄才刚刚变稠。一切食材都要迅速组装完毕,上桌时还热气腾腾,蛋黄一戳破就可以汨汨流出,伴着荷兰酱渗入疏松多孔的马芬。这样精心制作的班尼迪克蛋,吃起来简直如一个完美自足的小小天堂。
       水煮蛋的诱人之处往往在于流心的蛋黄,那质地让人想起融化的黄油,爆浆的芝士,滴落的糖浆,以及一切高热量的罪恶美味。相比之下,全熟的蛋黄就显得无趣多了,如果你看过那些小孩被鸡蛋噎死的新闻,大概更能理解干巴巴的蛋黄是多么反人类的存在。不过,鸡蛋还有一种经典吃法,就是以全熟的水煮蛋为基础的。把煮硬的鸡蛋切半,挖出蛋黄,加入酱汁、调料压成泥,再挤回蛋白中,就成了高大上的餐前小吃“魔鬼蛋”(Deviled Eggs)。Deviled是指用重口味香料如辣椒、芥末等调味的菜肴,之所以用这个单词,是因为舌尖火辣辣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烈焰熊熊的地狱和魔鬼(Devil)。


66.png
                                                                        图6

       若论历史悠久,魔鬼蛋并不比蛋杯逊色多少。虽然Deviled Eggs这一名称在18世纪末才见诸记载,但把蛋黄取出来和香料搅一搅再塞回去的做法,早在13世纪的西班牙便已出现,而往整只水煮蛋上撒香料的吃法,更是可以上溯至古罗马。早期的魔鬼蛋长得有点像蛋杯,也是把鸡蛋竖立放置,横切开一头,小心挖出蛋黄进行调味。显然,这样挖蛋黄是需要一定技巧的。1908年的食谱中出现了把鸡蛋沿长轴切半的方法,取出蛋黄,加黄油、酱汁调味后塞回蛋白,再把两半蛋白合成一个完整的鸡蛋。虽然简化了取蛋黄的步骤,但成品外形只是一个光秃秃的白煮蛋,而且蛋黄酱必然会有剩余。后来,人们开始将蛋白平放,用裱花嘴来挤蛋黄,并加上各种花哨的装饰,就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魔鬼蛋。
       相对于蛋杯和班尼迪克蛋,魔鬼蛋确实简易得多。基础的魔鬼蛋一般用蛋黄酱、第戎芥末酱来搅拌蛋黄,赋予它柔和顺滑的口感,再用盐、胡椒和辣椒来调味。不过,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你想象得到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和蛋黄一起塞进那个小小的蛋白坑里。肉类有培根、火腿、虾仁,酱汁类有酸奶油、千岛酱、鳄梨酱、青酱、香醋、咖喱酱,还有各种小块芝士,切碎的蔬菜,都可以为魔鬼蛋带来千变万化的风味。作为最常见的餐前小食,以及复活节的保留项目,人们对于它的外形要求甚至超过了口味。起初,有些人会用甜菜汁浸泡蛋白,将其染成淡淡的紫红色。后来,食用色素席卷鸡蛋界,各色魔鬼蛋成为节日宴席的常客。圣诞节的魔鬼蛋常用红、绿色素,复活节则多用嫩嫩的粉色、蓝色和绿色,甚至还有美国独立日魔鬼蛋,以红、白、蓝三色组成,与美国国旗的颜色遥相呼应。染了蛋白还不够,我见过最丧心病狂的做法,是将蛋黄染成诡异的鲜绿色——大概连生它的母鸡也认不出这是个鸡蛋了吧。


77.png

                                        图7 美国独立日鸡蛋,作者声称这是她12岁儿子最爱的食物
                                                            ——中国大概没有家长胆敢让自己孩子一口吃下这么丰富的色素。

       魔鬼蛋虽然是典型的家常快手菜,但由于其外形和口味的可塑性超强,如果讲究起来,逼格也可以高到破表。用鹅肝酱、鱼子酱调味都是小意思,用生鱼片、龙虾肉进行装饰也毫无压力,然而最为土豪的,莫过于这款“松露魔鬼蛋”。用意大利白松露油、法国黑松露盐为蛋黄调味,挤出精细的花纹,再薄薄切一片黑松露,点缀一朵纤弱的食用金箔,就可以盛在精美的瓷盘中上桌。生于美国大农场的一枚普通鸡蛋,竟可以端坐于高档餐厅的灯光之下,在众多顶级食材的环绕中顾盼生辉,这大概是一个水煮蛋所能想象到的最完美的蛋生。


88.png

                                                                    图8
                                                                                                  转载丁小穗 凤凰读书公众微信号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9 15:5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