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5|回复: 0

[疾病防控] 怎么预防羊多发的传染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9 16: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染病是由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某些途径侵入易感动物体内,与机体发生相互拮抗作用,引起一系列的免疫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同时能把病原体排到外界环境中,使其它易感动物被感染或者发病,这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常见多发的羊传染病主要有:口蹄疫、炭疽、羊痘、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腹泻、布氏杆菌病、羊黑疫、传染性脓胞口炎等。美国瑞普斯生物药品集团三羊开肽产品(羊同源精制血清抗体)系用小反刍兽疫、羊痘、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高度精致浓缩抗原接种于健康羊群,产生高效价抗体后,收集血清,采用酶切、透析、沉淀技术提取IgG Fab片段加保护剂制备而成。本品注射后可快速被机体吸收(1个小时可达到最高血浓度),与病原体结合后能够迅速中和病毒彻底清除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迅速控制羊场疫情;同时,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促进抗体形成,阻止病毒性细胞的复制,从而起到抗感染抗病毒杀菌的作用。
以下根据多种多发传染性疾病三羊开肽治疗方案:
(1)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具有传染快、发病率高的传染病。主要由消化道传染,也可经粘膜、乳头及损伤的皮肤传染。在新疫区流行,发病率可达100%;在老疫区发病率相对较低。常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缓,夏季平稳。多在蹄部发生水疱和溃疡,表现跛行、采食困难、流涎、食欲下降。体温高达40—41℃,持续两到三周。这种病对初生的羔羊危害严重,有时呈出血性肠炎,并因心肌炎而死亡。对怀孕的母羊可导致流产。
防治:本病处于国家规定的动物A类传染病的首位,属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靠定期接种疫苗来避免其发生。发现有此病出现时,应立即进行封锁,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对病羊应处死深埋或焚烧处理。对疫区及周围地区的易感动物紧急接种血清抗体免疫。另外要加强消毒工作,可用2%烧碱水对羊舍、用具消毒。也可用强力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为主原料的制剂)按照1:150—400浓度进行预防性环境消毒。由于口蹄疫病毒对日光、热、酸、碱均很敏感,常用的消毒剂还有20—30% 草木灰水;1—2%的甲醛溶液;0.2—0.5%过氧乙酸;4%的碳酸氢钠。
(2)羊炭疽: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5天,多为最急性,突然发病,患羊昏迷,眩晕,摇摆,倒地,呼吸困难,结膜发绀,全身颤栗,磨牙,口、鼻流出血色泡沫,肛门、阴门等天然孔流出血液,且不易凝固,数分钟即可死亡,尸体长时间不僵直。羊病情缓和时,兴奋不安,行走摇摆,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粘膜发绀,后期全身痉挛,天然孔出血,数小时内即可死亡。外观可见尸体迅速腐败而极度膨胀,天然孔流血,血液呈煤焦油样,凝固不良,可视粘膜发绀或有点状出血。注意对死于炭疽的羊,严格禁止剖检。
预防与治疗:1、在发生过炭疽病的地区,每年要对羊接种一次Ⅱ号炭疽芽胞菌苗l毫升。春季可对新引进的羊或新生的羔羊补免。接种前要作临床检查,必要时检查体温。瘦弱、体温高、年龄不到1个月的羔羊,以及怀孕已到产前2个月内的母羊,不能进行预防接种。接种过疫苗的山羊要注意观察,如发现有并发症,要及时治疗。无毒炭疽芽胞苗(对山羊毒力较强,不宜使用),对绵羊可皮下接种0.5毫升。2、炭疽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所以有炭疽病例发生时,应及时隔离病羊,对污染的羊舍、用具及地面要彻底消毒,可用10%热碱水或2%漂白粉连续消毒3次,间隔1小时。病羊群除去病羊后,全群用抗菌药3天,有一定预防作用。山羊和绵羊炭疽病程短,常来不及治疗,对病程稍缓和的病羊可采用血清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病羊肌肉注射三羊开肽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3、患炭疽病死亡的羊,严禁剥皮吃肉或剖检,否则,炭疽杆菌形成芽胞,污染土壤、水源和牧地。尸体要深埋,住过病羊的羊舍及用具要用10—30%的漂白粉或10%硫酸石炭酸溶液砌底消毒。4、炭疽杆菌对青霉素、土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其中青霉素最为常用,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5万单位,每8小时肌肉注射1次。
(3)羊痘:病原是痘病毒,病羊的痘疮和痂皮中都含有很多病毒。吸入带有病毒的尘埃或吃了被病毒污染的羊料、饮水可被感染。羊痘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传染很快,病羊痊愈后能获得终身免疫。患羊最明显的症状是体温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结膜充血,流鼻涕,食欲减少,精神萎靡。一般发热1—3天后,皮肤上出现红斑点,过1—2天,形成绿豆大硬结节,然后变成蓝白色水疱。再经3—5天,水疱化脓破裂。以后逐渐结痂,然后脱落,留有疤痕。
防治:在疫区对绵羊每年定期注射羊痘疫苗有一定的免疫作用。对羊群要经常检查,检出病羊,立即隔离。对病羊加强护理,对症治疗,水疱或脓胞破裂后,可用3%来苏儿或3%石炭酸水冲洗,再涂以碘甘油或紫药水。为防止并发肺炎等病,可注射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
(4)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传染病,多突然发病,病程较短,急性死亡,真胃(第四胃,皱胃)发生出血性炎症。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潮湿、低洼以及沼泽地带为多发区。在秋、冬和初春季节,羊寒冷饥饿或吃了冰冻带霜的饲草而抵抗力减弱时,容易诱发本病。最急性型病羊突然停止采食和反刍,腹痛,呻吟。弓背,后躯摇摆,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带泡沫的液体,痉挛倒地,四肢呈游泳状运动,2—6小时即死亡。急性型,病初期精神不好,食欲减退,行走摇摆不稳,离群喜卧,排粪困难,继之卧地不起,腹部膨胀,呼吸急促,当体温上升到40℃以上时,不久即死亡。剖检可见皱胃粘膜呈出血性炎症,底部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胸、腹、腔和心包积液,十二指肠粘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甚至形成溃疡,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防治:本病可用羊梭菌病三联四防灭活苗进行预防,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免疫期可达半年。对病程稍缓的可以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早期有一定的效果。
(5)羊猝疽: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毒血症,临床上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本病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的绵羊发病较多,常流行于低洼、潮湿地区和冬春季节,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呈地方性流行。由于该病的病原与羊肠毒血症同属魏氏梭菌属的细菌,仅为不同型的细菌,所以该病的的症状、病理变化与羊肠毒血症相似。
防治:可以参照羊快疫、羊肠毒血症进行。
(6)羊肠毒血症(软肾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经消化道感染。多发生于夏初至秋末。发病急,病羊常突然死亡,呈散发性。发病较慢者,生前可见兴奋症状,呈转圈运动全身痉挛,倒卧昏迷,虚弱而亡。剖检可见胃肠粘膜出血。肝肿大质脆,胆囊肿大。一侧肾脏肿大松软如泥状,故又称“软肾病”。
防治:在常发病地区,三羊开肽肌肉注射治疗量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流行季节,羊群出牧时间不宜过早,并防止过食嫩草和精料。病程稍长的病羊,口服或注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均有一定疗效。
(7)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病原主要为B型魏氏梭菌,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后可加重病情。本病多发于出生后一周龄的羔羊,2—3日龄的发病率较高,7日龄以上的仅个别发病,一般春季发病较多。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母羊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均可促使发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主要特征。
防治:秋季注射三羊开肽血清抗体免疫,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口服土霉素0.15—0.2克,每日一次,连续口服三次,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治疗以清理肠道、杀菌消毒为主。先口服6%的硫酸镁溶液20—30毫升,经6—8小时,口服0.5%高锰酸钾溶液20—30毫升/次。磺胺脒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32克、碳酸氢钠0.2克混合加水一次内服,3次/日。在使用上述药物时,还应对症治疗,强心、补液、镇静。
(8)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本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的绵羊,以2—4岁绵羊最易感,多发于春夏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与肝片吸虫感染密切相关。死后皮下静脉显著淤血,羊皮呈暗黑色外观,故称为羊黑疫。
防治:预防此病的关键是防止肝片吸虫的感染,为羊创造一个干燥的环境。本病可用三羊开肽肌肉注射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免疫期可达半年。对病程稍缓的可以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早期有一定的效果。
(9)羊传染性脓疮:又称羊口疮,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通过病羊、带毒羊或病羊用过的料槽由皮肤或粘膜擦伤传播。羔羊、幼羊发病最多,常群发性流行。本病常可在羊群连续危害数年。
防治:定期进行羊传染性脓疮疫苗注射接种,严防创伤感染,发病后对全群羊多次彻底检查,病羊隔离治疗,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10%石灰乳等彻底消毒用具和羊舍。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6 07:5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