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海时间刚刚平息,六和又被央视报道,
无可非议,中国的畜牧行业存在问题,但当看到报道说 养户是用地塞米松来增肥时,想必每个行业人员都知道,这个完全不可能的事,先不讨论从理论上来说地米能不能在短短几天内使肉鸡增肥,单单说成本问题,地米需要多大的量才能达到增肥效果?如果使用,要花多少钱,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吗?养户是傻瓜?他愿意白花钱?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不知道新闻的审核程序是什么,但这种可笑的报道难道应该出至我们央视媒体吗?
行业人员都知道,我国的白羽肉鸡在世界的生长水平并不是最快的,是因为我们的品种是进口外国的,难道外国的肉鸡长的比我们快是他们吃的激素更多?
这几年,大豆行业已经被外国油企控制价格,
三聚氰胺 又让外国奶粉成功占领我国高端市场,中国奶企奶农效益受到至今都受影响。
面对这个行业,我们这个行业的监管部门、参与企业、行业媒体等,都应该做点什么。
我们的央视媒体作为权威媒体又应该做点什么?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