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20|回复: 0

[猪场管理] 后备母猪的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8 08: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责任编辑:河顺公司  张亚楠
如果后备母猪管理不善,导致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就降低了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实际上,只要刺激后备母猪发情的管理措施得当,后备母猪是很容易发情的。当然,每个猪场的情况都不相同。不过,请记住一点;一旦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体系,就必须严格遵循。  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后备母猪每隔21天呈现一次发情现象,环境的改变可能影响正常的发情周期。较大的环境变化或来自外界的刺激常会引起后备母猪发情,从而启动一个新的发情周期。
  对于检定的后备母猪,必须让它们同时接受一系列的刺激。这些刺激应有足够的刺激力使其启动一个新的发情周期,这样也能使后备母猪产生更好的同期发情效果。如果这一系列的刺激物在时间上不是同时出现而是分散出现,那么单个刺激也许不足以使后备母猪表现出充分的发情症状,或者只是激活了常规的发情周期,不能启动一个新的发情周期。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猪场不断有后备母猪群更新进来,却没有完整的刺激程序。从理论上讲,有足够的后备母猪满足配种需求;而在实际生产中,有些后备母猪不发情,无法配种,喂了很长时间,最终成为非生产性猪群。
  常规的刺激方法包括:
  (1)在环境适应期应与公猪隔离,接着让母猪经常看到公猪并听到其声音,闻到其气味,甚至有肉体接触。
  (2)从另一栋栏舍赶到了配种舍,大环境改变了,同时喂料方式也改变了。
  后备母猪催情程序:
  (1)后备母猪的引进必须经历两个明确的阶段:首先,使新引入的种猪熟悉本猪场猪舍环境;下一步,再将种猪放到育种群里,对它们进行催情。若猪场采用自繁自养的模式,那么自产或购买的后备母猪可以放到育成舍进行环境适应适应。
  若猪场只生产生长中猪(不育肥),那么需要有单独的栏舍对后备母猪进行隔离检疫。同时,要将一些快淘汰的母猪放入检疫舍,让新进的后备母猪充分接触猪场的微生物群。
  (2)要提前做好引种准备工作。
  引种的猪场:做好引种计划,引种间隔时间越长越好,这对于从别的种猪场引种尤为重要。每年引种3-4次,每次间隔最好在3个月以上。
  引进的种猪群:在检疫期、适应期满后,每周或每两周从购入的种猪中选择少量的后备母猪,对其催情。如果它们仍不发情,不能配上种,过一段时间就淘汰掉。
  (3)为保险起见,后备母猪应比计划中配种母猪多引起多些。比如,每周需配4头后备母猪,那么后备母猪群应为4/7*35=20(头),这栏其中有4头母猪必定发情。
  (4)后备母猪喂养期限不超过4周。一般来说,对引进的后备母猪,只要刺激方法正确,它们出现发情症状和在公猪前站立不动的比例大致如下:
  第1周:整群的40%-60% 第2周:整群的20%-30%
  第3周:整群的20%-30% 第4周:整群的0%-10%
联系方式:18638572560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23:3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