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酵床养猪技术在中国被广泛推广,势如破竹。经过近几年的试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从实际情况看,发酵床养猪在适合的地区、在技术过关的前提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就发酵床养猪的利与弊分析如下,与广大养猪户共同分享。
一、 发酵床养猪的优点
1、环保:发酵床养猪最大的优点是解决了环保问题,真正做到了零排放,使用过后的垫料可以制成有机肥。但零排放不等于零污染,有些重金属类、微生物等进入土壤后仍存在生物安全问题,如:改变土壤元素的平衡,改变土壤微生物体系等,其长远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2、节水:养猪用水的80%以上是冲洗猪舍的用水,发酵床养猪不需要冲洗猪舍,所以节省了大量的用水,特别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意义重大。
3、保温:由于发酵床内部的温度可以维持在40—50度,所以在北方地区对于解决冬季猪舍温度不足的问题是极为有效的。从吉林地区的实际使用情况看,冬季保育舍、育肥舍的温度可以达到16--20度,个别猪舍温度甚至超过20度,满足了猪生长发育的需要。
4、有利于猪的生长:如果管理得当,在发酵床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是有利于猪的生长的,发酵床养猪符合猪的自然属性,猪会感到舒适,对生长发育是有利。
5、肉质好:因为发酵床养猪很少使用抗生素,药物残留问题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解决,安全性更有保障,肉色比一般养猪有所改善。
6、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蚊蝇的孳生,如果发酵状态良好,会抑制苍蝇幼虫的增殖,在一定程度上有减少蚊蝇的作用。
二、对发酵床养猪认识上的误区
1、懒汉养猪:一段时间内曾经把发酵床养猪称之为“懒汉养猪法”,实践证明,发酵床养猪一点都不能“懒”,而且劳动强度并不低,需要每天将猪粪散开、掩埋,每隔几天要全面翻动垫料,所以劳动强度并没有减小,省力、但不省功。
2、节省饲料,提前出栏:通过近二年来的饲养实际来看,发酵床养猪在节省饲料上并没有什么优势,料肉比也没有明显的下降,与原来的养猪差别不大。在北方的冬季,因为提高了猪舍的温度,减少了维持体温的消耗,有一定的省料效果。在育肥期上也与原来的养猪接近,提前出栏的说法不准确。 3、发酵床养猪不生病:实践证明,发酵床养猪对于猪病的预防无明显作用,该生病时还生病,有时生病还不容易被发现。笔者曾经见过有的猪场因为腹泻没有及时发现而延误了治疗。
三、发酵床养猪的不足之处
1、管理要求高:对于发酵床的管理,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要随时观察发酵状态,注意温度、湿度、透气性及对发酵菌营养的供应。需要有一定的经验,要根据发酵情况随进行调整,及时补充垫料及菌种,让发酵菌始终处于活跃的繁殖状态,否则会造成死床。从实际情况看,一般发酵床使用初期效果较好,随着时间的延长,管理的不善,效果也变差。一个周期(出一批猪)以后,必须大量添加垫料及菌种,重新发酵后才能使用。
2、夏季防暑降温是个大问题:在炎热的夏季,外界环境温度达30度以上时,发酵床层的温度一般不低于45度,高时超过50度,即使在夏季凉爽的吉林省,猪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热应激,挤在喂料台上,而不在发酵床上躺卧。那么在高温地区就更难以适应。
发酵床的湿度要求是45――55%,最高不能超过60%。而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环境的湿度就已经超过发了酵床要求的湿度,在高湿的环境中,透气性不好,需氧的发酵菌难以繁殖,结果是霉菌繁殖,垫料霉变,发酵失败。猪哄食后还会引发霉菌毒素中毒。
目前,发酵床养猪在南方尚无使用一年以上的成功案例。
3、疾病循环感染的问题:发酵床养猪无法彻底杀灭病源微生物,也不能彻底清除寄生虫虫卵,所以存在循环感染的问题,给疾病的防控带来了困难。
4、发酵不均匀的问题:发酵床的中间由于温度、湿度较好,发酵状态也较好,而边缘的温度、湿度往往难以满足发酵菌的要求,发酵状态不如中间好。猪集中排泄的地方,往往由于湿度过大,透气性差,发酵状态不好,容易霉变。
5、猪的占栏面积增大:由于发酵床的乘载能力有限,粪便过多时,发酵菌不能完全分解,所以猪的占栏面积增大,猪舍的利用率降低。从当前的经验看,育肥猪的占栏面积最少不低于1.5平方米/头(饲喂台的面积不包括在内),如果达到2平方米/头时效果好。
6、猪皮肤病增多:由于发酵床潮湿、闷热,所以猪的皮肤病增多,常常看到猪体表出现红斑、红点、湿疹等皮肤问题。
7、治疗影响发酵:在养猪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疾病,在用抗生素治疗时会影响发酵菌的繁殖,从而影响发酵效果。
8、垫料成本高:垫料中至少有40%以上需要用锯末。由于发酵床养猪一哄而上,导致垫料难买,价格抬高,增加了成本。
9、菌种问题:生产菌种的厂家很多,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真假难辨,万一菌种不过关,则整个发酵过程将面临失败。
结论:发酵床养猪尚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还缺乏成熟经验,技术上没有完全过关。从现实的养猪情况看,发酵床养猪比较适合于凉爽干燥的北方地区,而且主要适合于保育猪与生长猪,育肥猪如果控制好密度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冬季效果更好。而南方高温、高湿的地区难以成功,希望广大养猪户慎重,在没有足够经验的前提下不要大范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