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45|回复: 22

研究下:蒸汽压力 与 蒸汽温度 的“变化”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1 15: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d19841106 于 2011-5-24 08:41 编辑

水蒸汽的压力越高,密度越大,温度也就越高,这是肯定的。而且相对应的数据也是可以查到的。

我这 帖子是想请教一下:

    当蒸汽在通过减压阀后,压力是立刻变化了,温度的变化速度和时间如何呢??
    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数据???

例如:减压阀前是0.8MP的压力,减压后为0.3MP,那蒸汽温度 从0.8MP时的温度变为0.3MP的温度 需要多长时间呢??

   据我说知,从减压阀后到制粒机调质器这段管道直径 应该是 减压阀前管道的 2倍以上,而且这段管道的长度应该在6米左右。其目的应该就是让温度尽快降到低压温度吧??也可以起到缓冲压力变化的作用吧??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

                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先谢谢啦!!!:D:::D::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5-21 16: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理,6米不一定能满足,要看你的空间够否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6: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  期待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2 13: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呢,希望有懂设备工艺的朋友来解答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3 10: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kdavid 于 2011-5-23 10:56 编辑

0.8Mpa减压到0.3Mpa时,温度是没有什么大变化的,0.3mpa时的蒸汽是过热蒸汽,如果要降为饱和蒸汽必须加水变成饱和蒸汽才能将温度从170℃,降低至134℃。
温度℃     压力 Mpa      密度
134        0.3041        1.672
170        0.7920        4.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3 12: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inkdavid 的帖子

很有道理,减压后温度变化不大,只是蒸汽密度变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3 14: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理解:
进入调制器的蒸汽压力一般控制在2-4Kg,同样的阀门开度,单位时间内进入调质器蒸汽量应该是压力越高的越多,且蒸汽的压力越高,含水量就越低,蒸汽压力越小,含水量就越高。可以通过调节蒸汽的压力来调整调质过程中增加的水分。
就调质温度而言,主要取决于蒸汽的质量及蒸汽量。

点评

压力越高,水会从气态变成液态通过输水阀排除,蒸汽被压缩饱和,水无藏身之地啊。雨水的形成也是同样的道理。 可以做试验试试然后跟大家分享你的结果。你分析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最终的结果未必是你想象的那样!  发表于 2011-5-27 09:35
蒸汽压力越高,蒸汽的密度就越大,总含水量即蒸汽重量越大。高压调质,相同调质时间,水分增加的多。蒸汽压力越低,蒸汽的密度就越小,总含水量即蒸汽重量越小。低压调质,相同调质时间,水分增加的少。  发表于 2011-5-24 16: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3: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inkdavid 的帖子

加水 在生产设备里是不可能了。

请问一下:
当0.3MP的过热蒸汽进入调质器后也就等于 进入了 常压状态,那么 密度骤减,温度也会降低,由130度减至100度(饱和温度),再继续降低则 液化 为水,与物料混合进入物料内部。

可否这样理解:
让进入调质器前的 蒸汽压力和温度 尽量接近 饱和压力和饱和温度(100度),减少温度由 当前温度降至100度这个过程 所消耗掉的 调质时间,越能使蒸汽的水分越快的进入物料 使调质效果越好呢??  

点评

调质温度越高,蒸汽压力越高,蒸汽水分才会更快进入物料内部,调质效果才会更好。  发表于 2011-5-24 16: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3: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d19841106 于 2011-5-23 23:57 编辑

听老师讲: 公理一:调质工段: 物料 温度上升 11℃,水分上升 1%。
                   公理二:水分达到18%的物料很难通过环膜,极易造成打滑式憋机。

现推断:因为 : 1、“上面老师的公理一”
                          2、假设调质前物料水分为13%、温度为15℃。
                          3、假设调质后物料温度为70℃,较调质前上升55℃。
              所以:调质后的物料水分应该=13+55/11=13+5=18%
              再因为:“上面老师的公理二”
              所以:我家制粒机应该严重打滑憋机呀!
              
              而实际情况是:我家制粒机正在24小时正常的工作着。

                                 这是为啥呢????:L:

点评

很多东西不是绝对,要看你的配方,你的调质时间(调质时间决定部分水的存在形式:游离水和结合水),辊模间距和你的喂料量等。很难通过环模不是指不能通过,也可能只是不能满负荷的通过,和你15%时的调质水分相比较  发表于 2011-5-27 0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00: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又听老师讲了个内容才发现原因。
老师讲:调质器内物料 温度达到目标值 所需的时间 远远 小于 水分达到对应目标值 的时间。
即:例如调质温度想达到70℃需要20秒,而相应的水分进入物料内部则需要40秒。

所以我推断:我家目前的调质器调质时间不足,未能提供 充足的时间 将蒸汽的水分彻底融入物料内部,因为有一些调制时间用来干我上上面说的 降低蒸汽温度至饱和温度(100℃)了,所以才会有这种结果 温度达到70℃,而水分还未达到18%,未造成憋机。


假设我说的有点道理,我还有个疑问:蒸汽所带来的水分虽未完全进入物料内部形成结合水,也不会凭空消失,应该会是附着在物料外部形成游离水,应该也会造成打滑憋机呀!这又是为啥呢????:Q::Q:

点评

2%左右的游离水有利于制粒的,多了容易打滑。  发表于 2011-5-24 1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5 00: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