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ony2005428

品管手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0 10: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全面的好资料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5-20 10: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全面啊,值得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8-5-20 10: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全面啊,值得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8-7-29 2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路很好
发表于 2008-11-14 22: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教材
发表于 2009-11-10 15: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very practica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5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品管工作流程

1、
采购审核

标签、包装材料采购前的最终审核定稿。

2、
标准制定

制定和修改《预混料原料质量标准》和《包装材料验收标准》。

3、
现场验收

对原料进行感官检测,并按操作规程进行合理有效地取样,杜绝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料进厂。

4、
批准使用

对合格原料按照采供中心提供的合同号和入库数量开具《原料批准使用单》。

5、
产品标识

掌握各种原料货位的品种、数量、质量状况、储存时间,负责确定可以投入生产的原料批次。并挂牌标识,填写《原料记录牌》。

6、
指导使用

指导仓库管理员对原料、产品进行合理码放,对原料正确使用;与生产人员沟通,协调使用不合格原料,使原料使用后不影响产品质量。

7、
生产品控

生产前备料的质量检查,监督检查生产作业程序,抽查作业质量。协调生产部处理回机料,控制回机料的生产和储存,填写《物品处理表》。

8、
原料评审

负责原料供应商的质量评审,填写《供应商质量评审表》,完料管理制度;负责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评审工作,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以及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

9、
质量推进

与采供中心沟通,协调处理不合格原料;负责不合格原料仲裁过程的取样、送样和处理过程;将原料质量控制推进到生产厂家。

10、
质量分析

撰写原料、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并向技术部经理汇报质量情况。

11、
质量评定

负责对供方的供货质量进行记录和监督,并向采供中心提出提高质量的合理建议。

12、
质量普查

负责库存原料、产品的质量抽查、普查。负责库存原料的质量检验。

13、
资料存档

编制并填写传递报表,整理资料,立卷存档。

14、
确保工艺

负责成品料抽包检斤,测试定量,定期检测混合均匀度,保证生产工艺的有效运行。

15、
体系管理

A、
发现品控流程中的不合格项,并发出《纠正预防措施表》并跟踪验证;制定原料和产品的《检验计划》,以实施整个产品测量的控制程序;

B、
制定和实施新产品或特殊产品的《质量计划》,并跟踪验证;

C、
组织相关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内审工作。

未命名.jpg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5 20: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岗位职责

一.品管主管

1.具备的素养:


坚持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尽职尽责。


熟悉原料营养知识和生产工艺。


良好的沟通能力,工作主动、认真、负责、积极、热情。

2.岗位职责:


负责制订原材料的采购、验收标准和收集整理各种技术指标,品质管理制度的制订、完善、执行、监督和检查。


安排指导品管工作,通过稽查、统计、现场监督等方式检查指导各质量环节的品管员和操作员的工作,并不断督促推进工作,达到对整个质量体系的监控。


有计划地对品管员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岗位技能培训,组织生产人员进行质量培训,向其他部门宣传品管知识,加强员工质量意识。


制定阶段品管作业计划和方案,组织计划的实施,负责验证方案及验证结论审核,建立原材料、产品的质量档案并作质量分析,找出质量体系中的问题,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队伍建设和品管体系的实施方法和实践总结。


根据原料质量分析报告,及时与原料部沟通,定期对供应商供货质量进行评审,剔除质量不稳定供货商。


协助技术部经理处理质量问题。在原料验收、中间品和成品等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下属不能解决时,以身作则,现场解决,并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二.原料品管员


现场验收原料,按照品管制度,合理有效地取样,根据原材料验收标准进行品质感官检验,并作出初步判断。


对入库原料进行挂牌标识,确保标识的唯一性和可识别性。负责对库存原料进行定期检查:是否有发热、结块、霉变、过期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主管汇报。


负责对包装物、标签的验收。


负责对原料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质量稳定供货商、质量不稳定供货商

⑪
协调处理不合格原材料,并进行标识和隔离,预防非预期使用。

三.生产品管员


掌握各种原材料的质量状况,负责确定可投入生产的原料批次,负责生产前的质量检查。


对原料使用的各个环节(投料、小料称量和添加、包装计量、堆码、标识)进行严格控制和质量监督并作质量记录检查。


与生产主管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事故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定期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质量验证,定期检测混合均匀度;抽包检斤,测试定量,有计划地丢产品进行检测,并作质量分析。


组织和生产密切相关的部门和人员不定期开展品质管理活动和竞赛,发现质量问题,推进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5 20: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l43802960 于 2010-1-5 20:58 编辑

第三章  原材料的验收和产品质量控制程序

第一节 包装材料采购、检验、入库质量管理制度

一、
目的


为保证生产的及时供应,确保包装材料品质,减少浪费,方便各岗位人员操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
范围

1、
本制度涉及岗位人员为生产部仓库班长、采供中心包装材料采购员、品管中心品管员、原料仓库保管员。

2、
包装材料包括珠光膜、铝箔袋、纸箱、基地袋、内膜、标签。

三、
职责

1、
生产部仓库班长:根据需要,向采供中心提交《原材料需求表》,注明所需材料名称、规格、数量、到货期限,最后仓库班长签字,写明填表时间。负责材料使用中发现的废品处理。

2、
采供中心:采购员接表后记录造册,然后通知供应商将铝箔袋和标签的文字内容传真至技术部品管核对,品管签字后传给供应商,双方签订合同后生产。珠光膜、纸箱、基地袋、内膜一般情况下不作改动,采供中心可直接签订合同。

3、
技术部:品管员对供应商提供的传真与标准对照,核对无误后签字交给采供中心。材料到厂后按照《原材料验收标准》进行检验,合格放行;不合格品立即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通知采供中心,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处理。

4、
原料仓库保管员:与品管员沟通,合格入库;不合格品按品管员要求处理。另作数量方面的清点,按实数入库。

四、
作业程序

1、
获取信息:生产部仓库班长应主动向车间班长询问生产需求。

2、
制表提交:仓库班长填制规范的《原材料需求表》,交给采供中心。

3、
记录造册:采供中心将表格保存,记录在册,以备查验。

4、
核对传真:采购员将供应商的传真交由品管员核对。

5、
签字回传:品管员按标准版进行核对,签字后交采供中心回传。

6、
签订合同:采购员按采购标准语句和品管签字的传真件签订合同。

7、
到货验收:品管员按验收标准检验,合格则放行;不合格则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通知采购员,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处理。

8、
仓库入库:原料仓库保管员点数过秤,按品管员要求和实数办理入库手续。

9、
废品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废品,由品管员和原料仓库保管员清点数量,以《不合格品评审表》的方式通知采购员,采购员按合同处理并报质量负责人批准。

第二节  原料的质量控制程序

一、原料验收:

1.
运输必须有遮盖物,避免日晒雨淋、受热,车辆应保持清洁。原料不得与有毒物混装、混运。因运输造成原料受潮、受污染,使原料无法使用的,品管拒收。

2.
车辆进入厂区前,用取样器在不同区域内先进行30%取样,进行感官检查,若无异常,方可允许进厂、卸货。

3.
卸货时监督检查,并抽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感官检查并送化验中心检测分析并留样。

4.
感官指标:

颜色:典型的、明亮的、相同的颜色。

气味:清洁的、有特征的气味,若出现异味:汽油味、腐臭味或焦糊味则表示已被污染或原料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手感:凉爽、无发热的迹象,倾倒时无异常流动现象。

湿度:松散、无结块、没有湿的斑点。

结构:颗粒适当、均匀

外观:是否与以前的同样原料的外观相同或是否与该原料所特有的标准中所描述的外观一致。

杂质:除了正常原料生产中所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杂质外,原料中不应含有其他异物。

原料本身所具有的质地、颜色、气味、粒度、口感、手感出现明显的变化不可使用时,品管拒收。

5.
所有袋装或桶装原料都应有标签。对袋装和桶装原料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标签与货物是否相符。如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规范或内外标签不一致者,品管拒收。

6.
每批药物和维生素类原料都应随货附一份清晰、规范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书》,进口鱼粉需有海关的检验报告,否则品管有权拒收。

7.
如遇到原料质量与要求的标准不相符合的情况,品管应立即向主管和技术部经理汇报;与原料部采购员联系并告诉该原料具体的质量问题和处理方法。轻微不合格原料,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经技术部经理同意并调整配方后可以批准使用,且须标记清楚如何使用。对于严重不合格原料坚决进行退货,严禁用于生产,具体见《不合格原料处置规定》。

8.
入库每批每垛原料,必须登记清楚其进厂日期、供应商、产品批号、原料编号、检验结果、是否可以使用。且在原料醒目位置挂牌,标明原料名称、生产厂家、原料编号、可否使用等内容

二、抽样规程:

(一)、目的:采用科学的取样方法,使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样品质量性状能反应整批原料质量情况,确保原料质量。

(二)、范围:所有进厂原料,包括A、B、C三种:

A类:载体、稀释剂、常量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大宗原料。

B类:维生素、药物、添加剂等微量添加剂。

C类:液体类原料。

(三)、操作步骤:

1、
器具准备:

1)、取样器:干燥、清洁无污染,易操作;

2)、样品袋:干燥、清洁无污染,且能有效保存样品的自封带、量杯、移液管等;

3)、刀具: 能轻易划开包装的刀具。

4)、锁扣: 取样结束后,扣紧袋口用,使原料能保存完好。

5)、不干胶和透明胶带:取样结束后,封好包装。

6)、记号笔:取样记号,表明该桶(箱)原料已被取样,尽快使用。

2、
取样数量:

1)
载体及大宗原料每批取样不少于40袋,样重500克以上。

2)
微量元素每批取样不少于50袋,样重500克以上。

3)
对于袋装和桶装药物、维生素类原料,每次购入的同一批号的料中任选一袋(桶)取样。
维生素、药物、添加剂及液体原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
对于袋装和桶装非药物、非维生素类原料如氨基酸、乳清粉等,每次购入的同一批号原料中任意选3-5袋(桶)取样,样重500克左右。

3、
取样位置:

A类:在货堆的不同方位选择取样区,并设定取样中心,采用“M”或“Z”形法取样,在卸货过程中可随机取样;

B类:采用随机取样法,石粉第一次取样采用“X”形或边缘取样法。

4、
取样重量:

A类:每批原料取样3Kg(1Kg品管留样,1Kg送化验室分析,1Kg化验室留样);

B类:每批原料取样重量0.5Kg,且应为检验所需用量的4倍,或据情况而定;

5、取样操作:

A类:取样钎槽口向下,从包的一角插向包的对角,样钎进入3/4料层,然后转动取样钎,槽口向上并取出,每包取样次数一致。

B类:打开包装袋后用勺子或取样器取样,取样完成后做好密封工作。

C类:用清洁、干燥的开口采样器从溶器内的全液位采样,将采样管慢慢放入液体中,使管内、外液面保持一致,分上、中、下三层进行采样,到目的样层时闭上管的上端,提出采样管,放入清洁的容器中。

5、
样品混合:按四分法处理样品,将最终取得的样品一式三份进行送样、留样。

6、
贴具标签:将样品贴上“样品标签”,封存好送往化验室检测。

7、
取样登记:样品送到化验室,作好记录后签字,同时交待好有关事项。

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
生产工人凭领料单到保管处领取原料。领料单必须清楚,写明所领原材料的具体名称,生产厂家和数量等。核对标签和包装袋是否一致,品管员监督检查。

2.
配料人员每天要对微量配料秤进行检查、校正、调平衡。

3.
微量元素、维生素、药物等微量原料,配料人员要严格按配方进行配制。称量前先检查原料与配方是否一致。称量发现异常原料应立即向生产主管和品管员报告,并停止使用。

4.
每种原料称量后,应立刻在配方表上作记号,以区别于尚未称取的原料。并记录其生产厂家、生产批号、原料编号等。使原料的使用具有可追溯性。

5.
微量添加剂称取后应立即盖好或扎紧袋口。

6.
投料工领用小料前应核对名称并检查总重量。根据中控员指令投料。

7.
进仓的大宗原料应根据中控员指令投料。投料过程中发现受潮、结快、霉变的原料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主管和品管报告。

8.
定期进行混合均匀度的测定,确定最佳混合时间,确保变异系数不高于7%。

9.
投料时必须先添加一半稀释剂或载体,后加微量组分,投放物料次序不得颠倒。

10.
混合量应不得低于设计最大容量的60%,也不得超过最大容量的80%,否则均匀度将受影响。

11.
每批次混合完毕后,卸料要干净彻底,搅拌器内不应保留有任何残留物,出产率应为98%~100%,若超出此范围,应解释原因,并报告主管。

12.
对配料仓的料要尽量做到当天进料当天用完,特别是上仓的微量元素类。

13.
接料工接料前应先检查、校对、调试打包秤,检验打包秤的准确性。确定包装的皮重,将打包称调节至正确的净重或毛重。核对包装袋、标签和产品是否一致,接料时随时密切注意所接产品的外观、颜色、粒度、气味,看是否有杂物,如有异常若发现产品感官异常,及时报告生产主管和品管。每批成品的头两包和最后不够整包的做回机处理。

14.
每班对成品验重不得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10袋,标准包应为:净重+包装袋重量,误差超过±50克者不准出厂,误差在±50克以内的包数不少于90%。

15.
封口时,缝纫线走线应直,不得有断线、跳线、封口不严等现象,胶带封口要整洁、美观,不得有缝包线露在外面。

16.
更换品种时,特别是含有药物的原料,必须用载体清洗,同时亦对输送设备清洗。清洗用过的载体能以0.5%加入量用于生产。

17.
生产区的卫生和清理应维持高水平。所有设备如秤盘、投料口、预混料秤等应保持清洁,以防止微量原料遗留。操作人员一律带防毒口罩。

18.
品管员对于整个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检查,杜绝发生质量事故。对称重进行不定期检验;有计划地对成品进行检测,并做质量分析。

第四节  检验计划

一、
目的


为使产品始终处于有效的测量和监控状态中,特制定本计划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二、
适用范围

适用于技术部品控室和化验室对质量的测量和监控活动。

三、
职责

1、
化验室负责检测设备的可使用性和精确性以及饲料样品的化验;

2、
品控室负责制定和修改检验计划,保证测量和监控全过程的有效运行。

四、
检验计划

(一)、原料检验计划

1、
抽检原料:供货质量稳定的合格供方提供的原料:如维生素、氨基酸类原料, 

采取两批样品取其中一次检测。

2、
全检原料:易出现问题的原料,实行每批检测全部指标:石粉、磷酸氢钙、微

量元素、鱼粉、豆粕、稻糠、胆碱、盐等。

3、
重点检验原料: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如微量元素。

4、
以下情况考虑到权威检测机构对原料进行检验:

a)、 供方对我厂的原料检验结果有异议时,由双方送检;

b)、 我厂无力检测的原料,但该原料使用量大或在产品中的作用大;

c)、 我厂能检测的原料,但该原料一段时间未送检,可考虑送检以验

证我处检测的可靠性。

(二)产品检验方案

一、预混料成品检测计划(2004)

未命名.jpg

 2、有如下情况进行型式检验(国家权威机构可以检测的项目)

a)、原料、配方、生产工艺及设备有重大变化时;

b)、停产半年以上时;

3、判定原则

检验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允许加倍抽检,复检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者,即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三)、检验方法及检验标准

1、
检验方法执行各种营养成份测定方法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2、
原料判定标准依据本企业的《预混料原料质量标准》,产品判定标准依据本企业

的《复合预混合饲料企业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5 21: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原材料的验收标准

第一节 包装材料验收标准:

1.复合袋(珠光膜)验收标准

1.1材质构成

1.1.1内袋:全新袋60克全木浆纸,重60克,无残损、节点或受潮霉变等现象。

1.1.2外袋:全新料聚丙烯编织袋;

1.1.3最外层:珠光膜,材质为PP合成纸,重23克,乳白色。

1.1.4其它:复合重为10-12克,封口纸重为2-5克。

1.2外观:

印刷后OPP盖光,外袋复合后平整光滑,手感平滑无编织袋的网格感、粗糙感,无气泡、剥离、折皱现象。封口严密无漏缝,粘贴牢固。

1.3重量及尺寸

包装规格

适用范围

尺寸

重量

30千克

3%预混料

50cm×86cm

外袋重80克,整袋重180克。

25千克

5%预混料

50cm×86cm

外袋重80克,整袋重180克;

巨农加膜袋重210克。

20千克

0.
1%、0.5%、1%、

1.
2%、4%预混料

50cm×83cm

外袋重70克,整袋重170克;

巨农加膜袋重210克。

1.3.1
外袋长度误差不得小于±0.3厘米,标准18扣:内外袋长度相差不得大于2厘米。

1.3.2下口封条两端必须长出袋体至少2厘米。

1.4印刷

1.4.1以双方审核后最后确定的彩稿为准。

1.4.2文字部分完全按需方技术部指定内容制作,印刷准确无误。

1.4.3批间颜色、布局保持一致(以肉眼无法区分)。

1.4.4色彩鲜艳,不掉色,套色准确,具有较强反光,六个月内在需方正常仓储条件下不变色,不变质。

1.5破坏性实验

装上叁拾公斤石粉以后,从三米平台上平铺自由落下至水泥地面后,保持不破。

1.6打包要求

整捆合格品不得夹带废品、次品,不同品种、不同批次、不同版本复合袋分开打包。

2.内膜验收标准

2.1材质构成:全新料制袋,透明无色。

2.2外观要求:无花纹或小颗粒。

2.3重量:大于26克/个。

2.4厚度:5丝以上,袋的两个面厚度均匀一致。

2.5尺寸:52厘米×98厘米,误差小于1厘米;下口封口处宽2.0厘米。

2.6破坏性试验:拉力均匀,用力拉断时断口处不是光滑断口;每个内膜单独装叁拾伍千克水时,可以提起来而不漏水并能保持30秒。

3.铝箔袋验收标准

3.1材质:三复合镀铝袋26丝厚,或二复合铝铂袋22丝厚。

3.2外观:复膜无划伤、粘连、异物及分层,轻微折皱小于产品总面积5%,无明显气泡及烫伤;无明显脏污、残缺、刀丝,文字清洁完整,印迹边缘光滑,网纹清晰均匀无明显变形和残缺。z

3.3尺寸(包括封边):长及宽误差均不大于±2%,封口宽度误差不大于±2%,,具体尺寸见下表:

规格

大北农牌

绿色巨农牌

龙农牌

厚度

尺寸(厘米)

5千克

S512~S516

BD5912、BD5913;

S5811~S5814

24

33×47

5千克

多维素

24

39×50

4千克

S411~S416

S4811~S4814

NS4085~S4088

24

32×45

2.5千克

通用;S511~S516

18

28×37

2千克

S411~S414

S4811~S4814

NS4085~S4088

18

26×35

3.4印刷:以技术部最终签字确认件为准;印刷准确无误,色彩鲜艳亮丽,套色准确,整洁。批间颜色布局保持一致(以肉眼无法区分)。

3.5破坏性试验:装上标量石粉以后,从六米高度平托自由落下,掉在平坦的水泥地板上,保持不破。

3.6打包:成品包装标识正确,符合需方要求;整捆合格品不得夹带废品、次品;不同品种、不同批次、不同版本分开打包。

1.
标签验收标准

4.1材质构成:以80克/平方米铜版纸,加国产胶制作。

4.2外观:表面光滑雪白,颜色鲜艳。

4.3尺寸:10×15cm。

4.4文字印刷内容:以技术部最终签字确认件为准。

4.5印刷:印刷准确无误,套色准确,边框居中;批间颜色、布局保持一致(以肉眼无法区分)。

4.6粘度:不干胶黏度适中,既易从原底版上揭开,又能保证在目标物上粘贴牢固。

4.7打包:整捆合格品中不得夹带废品、次品;不同品种、不同批次、不同版本分开打捆、打包。

5.基地袋验收标准

5.1材质和外观:整袋为全新料,无折皱现象,封口严密无漏缝;内膜透明无色,无花纹和小颗粒,用力拉断时断口处不是光滑断口。

5.2尺寸:50×83厘米,误差小于0.5厘米;下口封口处宽2厘米;内膜52×94厘米,误差小于1厘米,厚4丝以上。

5.3重量:外袋大于60克,内袋大于20克,整袋总重大于80克。

5.4印刷:文字部分完全按需方技术部指定内容制作,印刷准确无误;批间颜色、布局保持一致;色彩鲜艳,不掉色,套色准确,具有较强反光,六个月内在需方正常仓储条件下不变色。

5.5破坏性实验:装上贰拾公斤石粉,从六米高度平托自由落下,掉在平坦的水泥地板上保持不破;内膜单独装贰拾公斤水时,可以提起来而不漏水并能保持30秒。

5.6打包要求:整捆合格品不得夹带废品、次品。

6.包装箱验收标准

6.1规格和材质




大多维箱

38cm×28cm×37cm

(内经)

美国牛卡300克,楞纸:高强瓦楞190克,合板300克,日本牛卡300克。

兽用多维箱

40cm×32cm×18cm

太阳白面纸300克,牛皮300克,楞纸:高强瓦楞190克。

6.2印刷:文字部分完全按需方技术部指定的内容制作,印刷准确无误;批间颜色、布局保持一致(以肉眼无法区分);色彩鲜艳,不掉色,套色准确,具有较强反光,六个月内在需方正常仓储条件下不变色。

7.白签验收标准

10mm×54mm;单排,圆角(直径4mm),无齿线;间隙3mm;正常粘贴,无开裂,开掉现象。8.碳带验收标准:

60mm×153mm;卷芯直径25.4mm;符合双方指定样品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8 16: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