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孟经理和各位的发言, 有同感,
1. 今年全国缺玉米,玉米霉变, 小麦发芽, 大麦带壳, 木薯?空前感到能量饲料的紧张;
2. 在此状态下, 企业有两个倾向,
2.1 坚持玉米-豆粕配方不变, 打造持久高品质, 将成本上涨传递给销售团队, 向下游;
2.2 大胆尝试替代品, 被饲养成绩的降低困惑;
3. 我建议
3.1 不能墨守成规, 积极寻求副产品, 非成规原料的替代应用;
3.2 评估净能和净能相关的淀粉, 粗纤维, NDF, ADF等数据, 单纯使用DE/ME不是很准确, DE/ME/NE和化学指标结合使用;
3.3准确计算替代品的使用, 根据每日营养需要量, 调节蛋能比等指标, 采食量调控, 确保生产成绩不降低, 制定最经济原则的配方
3.4 重视评估碳水化合物酶(淀粉酶+NSP酶)的使用, 提高淀粉利用率, 酶制剂不能再骗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