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799|回复: 147

道仁 董广林关于养猪中的观点以及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2 19: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基层养猪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1、养猪的理念问题 也就是怎么去养 没有统一的认识。

  2、对于科学和伪科学的辨别问题。

  3、对于自己遇到问题所需要的饿技术支持渠道问题。

  4、对于一些基本的基础性的东西的认识问题。

  5、养殖中遇到的问题和以往遇见问题的处理经验。

  本贴旨在普及养猪知识,交流自由,以方向性、实用性、经济性的、长久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和长远发展的目的普及科学知识,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共同提高,在养猪的冬季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走向春天。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70 收起 理由
暮雨撒江天 + 50
猪爪爬天下 + 20 【原创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20: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理念问题 ,更多的时候我们许多人养猪,对于猪的了解并不多,而且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去养猪能养好吗?
   我们养猪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对于猪了解有多少?
   猪的生活习性我们能了解多少?
  对于病我们又了解多少?
  对于引起病的外因和内因我们又了解多少?
  在治疗中我们的思路清晰吗?方案正确吗?
对于猪吃的东西我们了解多少?我们对于质量有把握吗?
我们的造肉成本是多少?我们的利润是多少?我们猪的健康状况怎么样?
我们在利润和成本以及健康的关系中找到平衡点了吗?
万物都是有规律的有正就有反,我们怎么去把握,怎么去平衡,都需要有基础的准确的数据,和冷静的头脑.
去思考 去总结去实践 ,俺在这里搭个舞台希望大家长来唱戏.
知识来源于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角度和思维决定你的学习范围,参与是您提高的捷径.

点评

这个 刚好跟现在翻了过来 以前是人养猪 现在是猪养人  发表于 2010-5-31 14:04
发表于 2008-11-12 20: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该好好想想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15: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第一讲基础原料的鉴别问题掺假豆粕的鉴别
目前,大豆价一涨再涨,豆粕也随之水涨船高。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的剩余物,所含的蛋白质含量通常都在40%以上,是加工饲料的最好植物蛋白原料。但如何才能采购到优质豆粕呢?请看---
  
  外观鉴别法。对饲料的形状、颗粒大小、颜色、气味、质地等指标进行鉴别。豆粕呈片状或粉状,有豆香味。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状,浅黄色到淡褐色,色泽一致,偶有少量结块,闻有豆粕固有豆香味。反之,如果颜色灰暗、颗粒不均、有霉变气味的,不是好豆粕。而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如果把样品粉碎后,再与纯豆粕比较,色差更是显而易见。在粉碎过程中,假豆粕粉尘大,装入玻璃窗口中粉尘会粘附于瓶壁,而纯豆粕无此现象。用牙咬豆粕发粘,玉米粉则脆而有粉末。
  
  外包装检查法。颗粒细、容量大、价格廉,这是绝大多数掺杂物所共同的特点。饲料中掺杂了这类物质后,必定是包装体积小,而重量增加。豆粕通常以60公斤包装,而掺入了大量沸石之类物质后,包装体积比正常小。
  
  水浸法。取需检验的豆粕(饼)25克,放入盛有250毫升水的玻璃杯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手轻轻摇晃则可看出豆粕(碎饼)与泥沙分层,上层为豆粕,下层为泥沙。
  
  显微镜检查法。取待检样品和纯豆粕样品各一份,置于培养皿中,并使之分散均匀,分别放于显微镜下观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纯豆粕外壳内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并有被针刺时的印记,豆仁颗粒无光泽,不透明,呈奶油色;玉米粒皮层光滑,并半透明,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著特点。另外,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呈桔红色。
  
  碘酒鉴别法。取少许豆粕(饼)放在干净的瓷盘中,铺薄铺平,在其上面滴几滴碘酒,过1分钟,其中若有物质变成蓝黑色,说明掺有玉米、麸皮、稻壳等。
  
  容重测量鉴别法。饲料原料都有一定的容重,如果有掺杂物,容重就会发生改变。因此,测定容重也是判断豆粕是否掺假的方法之一。具体方法为:用四分法取样,然后将样品非常轻而仔细地放入1000ml的量筒内,使之正好到1000ml刻度处,用匙子调整好容积,然后将样品从量筒内倒出,并称量。每一样品重复做3次,取其平均值为容量,单位为g/l。一般纯大豆粕容重为594.1g/l-610.2g/l,将所测样品容重与之相比,若超出较多,说明该豆粕掺假。
  
  生熟豆粕检查法。饲料应用熟豆饼做原料,而不用生豆饼,因生豆饼含有抗胰蛋白酶、皂角素等物质,影响畜禽适口性及消化率。方法是取尿素0.1克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被测豆粕粉0.1克,加蒸馏水至100ml升,盖上瓶塞于45℃水中温热1小时。取红色石蕊试纸一条浸入此溶液中,如石蕊试纸变蓝色,表示豆粕是生的,如试纸不变色,则豆粕是熟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15: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玉米发霉的鉴别与危害
玉米霉菌毒素对畜群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肉眼的方法鉴别玉米是否发霉,从源头上防止霉玉米进入养殖场,防止发生霉菌中毒。

  最近的3—5年由于玉米霉变造成各大养殖场的群体发病,由于T2和呕吐毒素等毒素的影响,造成母猪的流产、发情配种率差,后备母猪和育肥猪表现外阴肿大,在家禽上表现,雏鸡的霉菌性肺炎,长期的呼吸道症状,产蛋鸡产蛋率下降,肉鸡育肥期生长缓慢,饲料装化率严重下降。所以,在原料的采购过程中,我们要提醒广大的养殖场,严格把握玉米的质量,不要贪图一时的小利,价格上的优惠,由于毒素的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相乘,即使极少的霉菌含量也可以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现总结以下几点,来从表观上鉴别发霉的情况,希望帮助大家在选购的时候严把质量关。

  霉玉米鉴别方法: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3、在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是很苦的;4、在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游漂浮的颗粒。另外,我们还要警惕不法商贩用口水油抛光已经发霉玉米并进行烘干的处理,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将已经发芽的玉米用除草剂喷洒,在进行烘干销售。

  玉米粒发黑的,是长时间高湿高温造成的;胚芽外皮有绿的,是脱粒早,来不及嗮造成的;胚芽皮内有绿的或黑的,是闷的时间长了。总之,霉变的主要愿因是湿度,这就要求我们在玉米的储存的时候要注意湿度和收割的天气情况,合理的使用防霉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15: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麸皮的快速鉴别


  怎样快速鉴别麸皮品质?


  麸皮常发现掺有滑石粉、稻谷糠等。将手插入一堆麸皮中然后抽出,如果手指上粘有白色粉末,且不易抖落则说明掺有滑石粉。用手抓起一把麸皮使劲握,如果麸皮很易成团,则为纯正麸皮。再用手抓起一把麸皮使劲搓,而搓时手有涨的感觉,则掺有稻谷糠;如搓有较滑的感觉,则说明掺有滑石粉。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15: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鱼粉 的鉴别


  鱼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但目前市场上鱼粉的质量参差不齐,掺假现象时有发生。


  1、常见的鱼粉掺假主要有哪些方式?


  常见的鱼粉掺假主要有:植物性物质如稻壳粉、麦麸、草粉、米糠、木屑,还有棉籽粕和菜籽粕等;动物性物质如羽毛粉、血粉,肉骨粉等;另外还有尿素、铰盐等含氮化合物以及砂石、石粉、黄泥等。


  2、通过感官怎样识别鱼粉品质?


  ⑴、肉眼鉴别 优质鱼粉颜色一致(烘干的色深,自然风干的色浅)且颗粒均匀。劣质鱼粉为浅黄色、青白色、或者黑褐色,细度和均匀度较差。如果鱼粉中有棕色碎屑,可能是棉籽壳的外皮;有白色及灰色或淡黄色丝条,可能是掺有羽毛粉或制革工业的下脚料粉。如果鱼粉颜色深偏黑,有焦糊味,可能是烧焦鱼粉。


  ⑵、鼻闻鉴别 优质鱼粉有浓郁的咸腥味,劣质鱼粉有腥臭、腐臭或哈喇味,掺假鱼粉有淡腥味、油腥味或氨味。如果掺假物数量较多,则容易识别。掺入棉粕和菜粕的鱼粉,有棉粕和菜粕的味道;掺入尿素的鱼粉略有氨味。


  ⑶、手摸鉴别  优质鱼粉用手抓摸感到质地松软,呈疏松状。掺假鱼粉质地粗糙,有扎手感觉。通过手捻并仔细观察,时而可发现被掺入的黄砂及羽毛粉等碎片。

  3、鱼粉中掺有麸皮、花生壳粉、稻壳粉或砂子如何检验 ?


  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子中,加入5倍体积的水,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鱼粉中掺入该类物质。


  4、鱼粉中掺入尿素如何检验 ?


  部分进口及国产鱼粉掺入尿素,以提高化验结果的蛋白质含量,冒充高档鱼粉。鉴别方法可用灼烧试验:将20g左右鱼粉放在干净的铁片上,用电炉加热至70℃后,如散发出刺鼻的氨味则极可能掺入尿素。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16: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骨粉  掺假的骨粉常常含磷不足,易引起畜禽瘫痪。未脱胶的骨粉易腐败变质,常引起畜禽中毒。假骨粉常掺有石粉、贝壳粉、细砂等杂物。


  1、怎样通过肉眼鉴别骨粉品质?


  纯骨粉呈灰白色粉状或颗粒状,部分颗粒呈蜂窝状,散发出固有气味;掺假骨粉仅有少许蜂窝状颗粒,或无蜂窝状颗粒,掺石粉、贝克壳粉的骨粉色泽发白。


  2、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骨粉的真伪?


  骨粉在水中浸泡不分解,有的假骨粉浸泡时间较长就变成粉状,静置后沉淀。另外,蒸过的骨粉和生骨粉的细粉漂浮于清水表面,搅拌也不下沉;而脱胶骨粉的漂浮物很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16: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花生粕的品质鉴定与掺假识别

  花生粕是以脱壳花生果为原料经有机溶剂提取或预压浸提法提取油脂后的副产品。
  1 特征
  1.1 感官特征 花生粕为淡褐色或深褐色,有淡花生香味,形状为小块状或粉状,含有少量花生壳。
  1.2 显微特征 体视镜下可见种皮纹理、分枝和脉脊,种皮颜色为红色、粉红或棕黄色;花生粕主要由碎果仁组成,也可见一些种皮、外壳存在,破碎外壳表面有成束纤维并成网状结构,外壳的内层为不透明白色,质软且有光泽。
  生物镜下,外壳纤维呈明显的网状结构,内果皮有小孔,中果皮为薄壁组织,其中有特殊的纤维层(纤维形态各异交错排列);种皮表皮细胞有4~5个边的厚壁,壁上有小孔,正面观察可看到细胞上有许多指状突起物;子叶细胞大,壁多孔,含油滴。
  2 营养特性
  花生粕的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8%~47%,粗纤维为4%~7%,粗脂肪含量约为0.5~2.0%,钙含量约为0.2%~0.3%,磷为0.4%~0.7%,多数为植酸磷。花生粕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可利用能含量也较高,对鸡而言代谢能可达3.00兆卡/千克。花生粕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不甚合适,跟谷物籽实蛋白质的组成类似,即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较低,分别为1.35%和0.39%,而精氨酸和甘氨酸含量却分别为5.16%和2.15%。因此在使用时宜与含精氨酸低的饲料如菜籽粕、鱼粉或血粉搭配使用,在补充这些氨基酸的同时,还必须补充维生素B12和钙,在猪和鸡的饲粮中这种搭配尤为重要。
  3 质量标准
  4 品质鉴定
  4.1 感官鉴定 花生粕有特殊的香味,不应有焦糊酸败等异味,色泽应新鲜一致,无霉变。
  4.2 显微镜鉴定 根据其种皮等特征用体视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鉴别,详见GB/T14698-2002饲料显微镜检查方法。
  4.3 化学鉴定 通过测定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以及氨基酸组成和有毒成分的含量来鉴定花生粕品质优劣。花生粕易感染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高温、高湿季节不应久贮。保管和使用过程中,最好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具体检测方法详见GB/T13078-1998。
  5 掺假识别
  花生粕常见掺杂物有泥土、砾石等较重的物质以及花生壳粉等,使其蛋白质含量下降。
  5.1 感官识别 正常的花生粕除通过看、嗅等方法外,用手抓有疏松感觉,掺假花生粕颜色暗淡,用手抓感觉较沉。
  5.2 盐酸法识别 正常花生粕加入适量10%的盐酸,不产生气泡;掺假花生粕加入10%的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
  5.3 成分检测法识别 通过检测粗蛋白质含量判断是否掺假,正常花生粕粗蛋白含量一般在37%以上,掺假花生粕粗蛋白含量较低。
  5.4 四氯化碳法识别 称取5~10克花生粕放入梨形分液漏斗或小烧杯,加入100毫升四氯化碳,用玻璃棒搅拌,静置10~20分钟;分离沉淀物,放入已知重量的称量盒中,将称量盒放入110%烘箱中烘15分钟,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称重,计算土沙的粗略含量。
  5.5 掺花生壳粉识别 取样品1克,置于500毫升三角瓶中,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毫升,煮沸30分钟后加水至500毫升,静置,弃去上清液,再加200毫升水,再煮沸30分钟。取残渣在50~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如见到不定形的黄褐色乃至暗褐色破片,在外表皮上斜交叉有细纤维,则掺有花生壳粉。
  6 注意事项
  6.1 花生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加热120℃左右可破坏,若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影响蛋白质的利用率。
  6.2 花生粕易感染黄曲霉,在订购和使用花生粕时最好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黄曲霉毒素对热相对稳定,从饼粕中除去毒素也较麻烦,但最好的办法就是贮存期不宜过长。
  6.3 花生粕在加工时热处理不当或贮存管理不善,很容易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黄曲霉毒素,对于雏鸡、肉鸡前期和哺乳期的牛最好不要使用,对于其他畜禽的用量以不超过10%为好。
  6.4 由于花生粕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低,所以在使用时,或考虑与其他蛋白质饲料搭配使用,或人工补加赖氨酸和蛋氨酸,这样有利于提高饲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花生粕的使用效果。
  6.5 花生粕对猪的适口性较好,但在饲粮中的用量不宜超过20%,否则易引起腹泻和软脂屠体。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16: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蛋氨酸、赖氨酸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且价格高,社会需要量大。另一方面市场上假冒氨基酸坑害养殖户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了解掌握防伪辨假方法很有必要。现将真假蛋氨酸、赖氨酸的鉴别检测介绍如下:
       一、感官鉴别
       (一)视觉 蛋氨酸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或片状,具有反光性;赖氨酸为白色或淡褐色小颗粒或粉末。
       (二)嗅觉 蛋氨酸有特殊气味,赖氨酸无味或微有异性酸味,假冒赖氨酸气味不正,有些带有芳香味。
       (三)触觉 蛋氨酸手捻质地滑腻。
       (四)味觉 蛋氨酸放入口中略带甜味,赖氨酸带酸味,口无涩感。假冒氨基酸一般口味不正,具有杂质样涩感。
       (五)溶解 取少量样品加入100毫升水中,搅拌5分钟后静置,能完全溶解无沉淀物为正品,若有沉淀残渣或漂浮物则为掺假或假冒产品。
       二、化学检验
       (一)燃烧 蛋氨酸、赖氨酸含量高于98.5%,燃烧后能迅速燃尽,基本无残留。若燃烧不完全,有明显燃烧残渣则为掺假或假冒。纯正的蛋氨酸、赖氨酸点燃后散发出一种难闻的特殊臭味,类似于烧羽毛味,而假冒的氨基酸一般不具有这种气味。
       (二)试剂反应 蛋氨酸25毫克,加无水硫酸铜饱和硫酸溶液1毫升,在试管中呈现黄色为真品;赖氨酸1克,溶于100毫升,取此溶液5毫升加1毫升苯三酮溶液加热3分钟,然后加水20毫升,静置15分钟呈红紫色为真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3 09:2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