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ottost

[其他信息] 2006年黑龙江省奶牛科技入户工程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08: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江省肉牛产业情况及发展趋势

黑龙江省肉牛产业情况及发展趋势
李伟1殷元虎1王芳2 王曾明1李红宇1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齐齐哈尔市,161005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嫩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市,1610412)
作者简介:李伟(1981-),男,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的研究工作
摘要:近20年来黑龙江省肉牛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肉牛业实现了役用向肉用的根本性转变。黑龙江省肉牛生产在全国名列前茅,肉牛业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牛业如何快速发展,如何与时俱进、整合资源和应用科技发挥肉牛业的潜力,使广大养牛户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成为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又一课题。本文对2006年黑龙江省肉牛产业情况及发展趋势做一概述,旨在为黑龙江省肉牛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肉牛  
前言: 就产业结构而言,现代肉牛业包括七大环节:品种资源、经济杂交、集约化育肥、屠宰加工(活牛出口)和肉牛市场。因而肉牛业是一个产业链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农业产品标准加工生产系统。黑龙江省1978年才解除禁止屠宰耕牛的禁令,肉牛业起步较晚。再加上整体经济水平落后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黑龙江省肉牛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怎样正确看待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发展黑龙江省肉牛业的中心任务。
1.        黑龙江省肉牛业发展概况
2006年年末,全省肉牛出栏达410万头,年深加工能力接近150万头,肉牛产业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我省畜牧业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省畜牧局制定了《加快肉牛产业带建设实施意见》,广泛动员各级政府、龙头企业和广大业户,努力构建我省肉牛产业发展新优势。近两年,黑龙江省的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省内外各大企业纷纷投资建厂。穆棱市与长春皓月集团在2004年合资,新上了年屠宰肉牛20万头的加工项目。北大荒集团2005年在红兴隆农垦分局新上了年屠宰肉牛10万头的加工项目,已经试开工投产。哈尔滨大众肉联公司、哈尔滨顶峰实业公司、河北华香清真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等,也各投资建设了年加工10 万头肉牛的工厂。各地围绕皓月、北大荒牛业、宾西牛业、龙江元盛和肇东大庄园等加工龙头企业,加强肉牛产业化建设。主要地级市肉牛业的发展情况如表1。
表1  2006 年黑龙江省主要地级市的肉牛业发展情况
        肉牛存栏        同比增长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50.2万头        1.0%
黑河市        25.66万头        7.2%
鹤岗市        4.43万头        -30%
双鸭山        27万头        11.5%
伊春市        18.4万头        15.7%
七台河        18.01万头        9.2%
齐齐哈尔市        165万头        5.1%
绥化市        176万头        9.5%
大庆        27.6万头        4.9%
牡丹江        23万头        4.5%
森工林区        12.48万头        7.8%
鸡西        50万头        17.0%
截至2004年底,黑龙江省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已达到32家,年设计加工能力达到69万头。截至2004 年末,黑龙江省有肉牛饲养专业户55 722个,养殖大户(场) 2 689 个(养殖肉牛23148万头) ,养殖小区346 个。“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要建设40个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逐步形成东部地区基地规模大,产业聚集度高的肉牛产业带,具体包括哈尔滨市东部五县(市) ,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佳木斯、双鸭山五市,农垦牡丹江、红兴隆、建三江3个分局及森工系统的3个管理局。在基地建设中,大力推广“三统二分”(统一修建牛舍,统一水、电、路三通,统一技术服务,分户投资建设,分户经营管理)的养殖模式; 推广优质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预计到2010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要建成年出栏优质育肥牛500头以上的育肥场或小区200个,年出栏100头的育肥场(户) 1 000个,年出栏50头的育肥户4 000个,使东部地区肉牛饲养业规模经营的比重由现在的40%提高到70%以上。
黑龙江省的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杂交牛、夏洛来杂交牛、利木赞杂交牛及复合杂交牛为主。出栏牛的品质稳定,兼具世界优质肉牛的优点和我国优质肉牛的特点。
2.存在的优势及问题
2.1 存在的优势
2.1.1 地理优势
黑龙江省与荷兰、丹麦、加拿大、美国北部各洲及日本的北海道等养牛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同处在被称为“世界奶牛带”和“世界玉米带”的范围内,具有发展肉牛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黑龙江省位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5′~53°33′,属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在-2~3℃,夏季气温一般在20℃,气候冷凉适宜,适合牛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发展肉牛业。
2.1.2 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又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耕地数量多,草原面积多,发展肉牛业有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全省2005年实际播种耕地面积近1.3亿公顷,粮食作物产量高达3600万吨。并以种植玉米、大豆、小麦为主,同时提供作物秸秆年产量近4500万吨。现有草原面积为650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4500万亩,年产饲草800万吨,主要植被西部为羊草,东部以小叶樟和五花草为主,为黑龙江省肉牛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1.3 市场优势
全国人均GDP已达到1090美元,正处于消费快速增长期。牛肉以其肉质鲜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特点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且,目前无论从肉牛的品质上还是存栏量,我省的肉牛养殖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牛肉价格比较稳定,不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
2.1.4劳动力优势
肉牛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通过繁殖母牛的生产,即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去向问题,又给农业相关产业如:饲草种植业、饲料加工业、运输业等带来生机,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机遇,同时对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述各项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有力地推动全省肉牛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肉牛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
2.2  存在的不足
2.2.1  我省肉牛良种产业化进程发展滞后
  良种繁育工作是肉牛产业的首要内容。其原因:一是肉牛生产周期较长,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优良肉牛品种的选种往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作过程;二是在于育种工作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往往一个品种的选育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方向性问题,就会造成前期工作徒劳无功。因此,育种计划一经确定就不能随便变动,特别是育种方向。
  在品种选择上,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基础存栏情况和发展规划有目的的引进优良品种,从而不断完善提高。牛的杂交效果如何,一是取决于杂交的两个亲本本身差异大小;二是取决于两个品种间配合力,不是任意两个品种都可以成为最佳组合,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严格论证,政府或单位和专业人员等紧密配合,从而减少盲目性。
2.2.2 对良种产业我省投资力度不大
  良种产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回报率低的企业工程项目,需要技术和资金的双重投入,靠企业独立完成从引种、育种到良种推广等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独立法人企业应从政策和经济上予以扶持,以便使其健康发展并在肉牛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其作用。目前在产业链中对屠宰、加工环节投资力度明显偏重,而忽略了基础环节-良种产业的投入,从而出现了许多重复建设、盲目立项等现象,而项目上马后很快出现资源紧张、经营无法正常运转等局面,致使大量设备还没有使用就已闲置,工厂还没生产就被迫停业,这都是在肉牛产业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进入了产业发展的误区,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以上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保种育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单位及科技人员、畜牧主管部门、企业单位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而且具体工作应有统一的协会组织协调开展。 
2.2.3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传统落后
  在我省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的今天,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养牛事业是必须的,但同时我们还应注重科技的投入,节约成本和增加投入应齐头并进。在实际生产中具体表现在:饲料方面把重视作物秸秆的利用与增加牧草种植、提高补饲技术结合起来;在饲养过程中把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结合起来,克服“重治轻防”的思想;在管理上把提高数量的增加和加强质量意识融为一体,把“绿色生产”带入到养牛环节当中去,从而使产业发展从起步阶段就步入健康轨道。
  肉牛生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产业,从品种选择、饲养技术、集中育肥到屠宰加工、市场销售都应有完善的专业生产体系。特别在饲养环节上,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经济效益状况。目前国内许多地方也提出了畜牧生产应沿“公司+基地”、“基地+农户”的路子进行。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遇到许多困难,多数情况是一旦“公司”这一个“龙头”摆不起来,其后面的基地和农户也就失去了依靠,结果是农民对产业化失去信心,产业发展无法持续、稳定地进行。
  基地与龙头结合,要有规范化、专业化程度很强的生产基地,打通渠道把资源与市场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靠充裕的资金实力支撑,彻底激活肉牛产业,实现高效生产;要沿着“农民-合作组织-基地-公司”的发展思路,把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金融部门要加打扶持力度,适当增加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周期,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发展养牛业提供支持。土管部门应用足用活国家关于畜牧业用地视同农业用地的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规模养殖事业。
2.2.4肉牛饲料工业尚待完善
肉牛的饲养离不开好的饲料,而当前饲料工业发展的重心全部放在猪、鸡等养殖上,而对牛、羊饲料的开发明显乏力,除较大型饲养厂能对饲料配方作出合理配置外,一般规模的养殖很难在配料方面选择科学的方法。这就要求饲料加工企业在肉牛生产用料方面加大科研力度,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制造各种类型、规格产品,满足群众养殖需求,从而把科技在生产中简单化,便于应用操作,这不但能给饲料工业带来效益,同时也能加快肉牛养殖发展的步伐,这一点从猪鸡等产业的迅猛发展的事实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印证。
2.2.5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肉牛产业特别是出口方面的瓶颈,而安全生产分布于肉牛业各个环节,在饲养环节尤其显得突出。2.2.5.1安全意识不强
  首先基层养殖户无安全生产概念。由于长期以来,肉牛饲养是在一种自发状态下进行,大众市场对肉牛的要求不严格,从而养成了群众对安全生产的麻木和不闻不问的习惯,认为无毒的就是健康安全的,对药物残留、动物疫病等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基本上没有认识,有的对防疫工作也不予以配合,从而加大了疫情发生的机会,给实际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其次官方防疫队伍七零八落,真正技术操作落实不到位,迫于形式或压力,畜牧主管部门虽然也建立了相应的防、检疫队伍,但过分注重流通、运输等领域,而对饲养过程中的防疫工作力度不足,并且人员基本技术水平不高,有的单纯为了收取防检疫费,真正操作的不多,对饲草、饲料等的安全问题官方也没引起足够重视,普遍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缺乏统一的宣传和指导;另外,对疫情的发生隐而不报现象也较突出,而国外对此却要求十分严格,在我国有些地方怕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声誉,而对发生的疫病、疫情往往采取“内部消化”的政策,从而人为加大了防治的难度。
2.2.5.2安全生产控制不力
  饲养过程中的药残、病残等问题的发生根源很多,要想达到彻底的安全生产需要从牲畜、饲草、饲料到添加剂、兽药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加大安全生产认识力度,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监测和控制为最终产品面对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殖基地只有按照技术规程和标准组织生产,才能切实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扩大肉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推行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应该培训指导与强制推行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测体系网络,并抓好宣传普及工作,提高群众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
2.2.6肉牛生产效率低
  由于肉牛良种覆盖率低,饲养环节的科技水平不高,造成现有存栏肉牛生长周期较长,出栏率较低,可供屠宰的肉牛数量比例较小,从而造成可供加工的“原料”匮乏。据调查,一些大型加工企业的实际生产量与生产能力比例失衡,设备闲置现象比较严重,使基础生产进入“资源紧张 →掠夺性开发→资源更紧张”的恶性循环状态。
2.2.7肉牛加工产品竞争力弱
  没有品牌,就缺乏市场认可度,好的产品也会被大市场所淹没,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乳品行业的发展值得借鉴。在肉牛加工产品上,有的区域在国内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很难象乳品行业那样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3.发展趋势
3.1肉牛品种大型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结构发生了质的改变,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从而牛肉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餐桌。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牛肉的需求,多数国家从原来饲养体型小、早熟、易肥的肉牛品种转向饲养大型肉牛品种、体型大、增重快、饲料报酬高、优质肉比例大的夏洛来、利木赞、皮埃蒙特等肉牛品种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发达国家的肉牛头数约为5亿头,虽然肉牛数占整个牛数量的4%,但牛肉产量却占产肉量的53%以上。我国也引进了许多世界名种用于地方品种的改良,以提高我国地方黄牛的生产性能,现已选育出乳肉兼用型中国西门塔尔牛,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的选育工作也在全面开展,秦川牛的产肉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3.2 肉牛生产集约化
  我国肉牛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其生产从饲料的加工调制、饲养、疫病防治、清粪、屠宰加工都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我省也正在由农户的散放饲养逐渐转变为规模化养殖,千头以上规模的肉牛养殖场不断涌现,从而推动了肉牛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3.3肉牛养殖科学化
  近几年我国在肉牛的饲料加工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推广了许多先进实用的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肉牛的生产潜力,我国有些地区推行全混合日粮(TMR),全价饲养。我省广大农区的肉牛饲养仍较为粗放,距离科学化饲养有较大差距。而在集约化的规模养殖场现已基本上实现了精、粗饲料搭配饲喂,利用营养标准不断优化日粮,进行阶段性饲养,肉牛的养殖趋向科学化。
3.4粗饲料分布与肉牛生产区域化体系的建立
黑龙江省幅员广阔,地区间的自然环境、饲料资源等条件不尽相同。自然环境好、饲料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议以饲养高档肉牛为主,可以打品牌战,生产柔嫩、可口的高档牛肉。自然环境差、饲料资源缺乏的地区建议,以饲喂秸秆等粗饲料为主,应用短期育肥技术,在短期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5饲料原料多样化
自1992年农业部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开展“秸秆养牛开发示范”以来,已在推广麦秸氨化和玉米秸秆青贮养牛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高效低耗肉牛业生产的需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近及年又大力推广,优质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并推广全株青贮玉米技术。另外还可以利用其他行业的加工废料、提取物等开发新型饲料资源。
3.6牛肉生产优质化
  发达国家牛肉生产已实现了专业化,通过对牛肉的屠宰分割实现了高、中、低档牛肉的分离,使肉牛养殖的附加值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我省肉牛养殖只注重了产量,而质量未得到重视,致使牛肉中优质牛肉比重太小,达不到国内大宾馆、饭店以及外贸出口的标准,制约着肉牛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肉牛养殖者越来越注重肉牛的优质切块率及其产量,消费者的需求已由从量向质转变,从而使肉牛生产朝优质、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3.6.1嫩牛肉品种的饲养
  识别牛群中的嫩牛肉品种可减少饲料饲喂时间及育肥场的花费。美国的牛饲喂到能确保获得更小程度的大理石状(低选择质量等级)的育肥状况。但是,没有等级选择仍存在可达到一定水平嫩度品系的牛。
  最近的研究表明,区分嫩度不同水平能给牛肉加工业带来更大的价值。表2显示出,分割牛肉获得的经济效益。
表2    分割牛肉获得的经济效益  
名  称        价值(元)        备   注
下水        120.00/套        头、蹄、心、肝、肺、肠、肚
牛皮        300.00/张       
肥牛一号        600        25㎏/头×24元/㎏
上脑、眼肉        600        20㎏/头×30元/㎏
外脊        120        5㎏×24元/㎏
牛柳        100        2.5㎏×24元/㎏
腱子肉        180        10㎏×18元/㎏
原料肉        2430        135㎏×8元/㎏(腿肉、脖肉、腹肉、胸口等
其它副产品        70(骨、油、筋)        二次加工牛肉
合  计        4500       
3.6.2 精液的性别鉴定
   当前的技术分辨雄细胞或雌细胞的准确率为85%~90%。新鲜经过鉴别后直接导致的受胎率的结果,几乎与冷冻精液相反。但是,精子分类过程长且费用昂贵,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精液性别鉴定在生产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经过鉴定的精液可提高肉牛工业的效益。
  1 在某些条件下,经过鉴定的精液可能生产出更有价值的肉牛。
  2 专业化的母畜肉牛群能繁殖出F1代母畜,作为商品出售给终端父本群。
  3 初产母牛能用雌性精子进行人工授精来降低难产率。
  4 产品的单一性别系统可能变为切实可行的,在这个系统中每头母畜都可能自身进行繁殖,同时通过3个月的肥育就可出栏。
 3.6.3产双犊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
  尽管黄牛也产双犊(但有时会出现难产和犊牛的存活率较低),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双犊技术对于改善肉牛的生产效率有巨大的潜力。与产单胎相比较,产双犊母牛在断奶时比产单犊的母牛多产65%左右,断奶时每头母犊牛的平均体重约重58%,而至屠宰时平均日增重仅降低5%。产双犊时的难产率是产单胎的2倍,而到断奶时的犊牛的存活率降低了15%。假定劳力和医药的费用增加40%,在经济效益上,双犊生产力估计增加约24%。双犊率不超过40%时经济效益较高。母牛在目前的初期情,排卵数为中等遗传力性状(H2=0.35),这将会间接影响双犊率的选择标准,至于双犊率在公畜后裔上的测定也是肉牛业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3.6.4 克隆
  从经济和法律角度考虑,未来的克隆技术在农场的动物品种改良上前途不定。优秀的种公牛可能在克隆上是首选的,通过克隆技术可以用F1代代替母畜,从而拥有最优秀的复合性状,从而适应具体的环境和市场要求。这些母牛以胚胎的形式被购买进来,并移植到家畜体内进行培养。很多种牛群(或集约化管理商业牛群),确信能成为多胎群或提供胚胎进行育种的受体母牛群。在优秀的牛群中执行传统的育种方案时,必须借助于基因的改变,这种基因的改变需要用克隆技术进行育种。
 4.总结
    我省肉牛产业的发展与猪、禽、奶牛的产业化发展线相比还十分落后,仍存在很多不足,但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渠道多样。只要能够针对不足解决问题,必将走向合理发展,快速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08: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结构的日粮对奶犊牛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结构的日粮对奶犊牛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 伟1  苗树君2  李洪宇2  曹刚2  李哲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市,163319)
作者简介:李伟(1981-),黑龙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修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不同结构的日粮对奶犊牛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对奶犊牛饲养的研究方向,旨在使人们更好的掌握奶犊牛的饲养与管理。
关键词:结构   日粮   奶犊牛
前言:随着养牛业的发展,奶牛营养与科学饲养管理水平越来越成为养牛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不同结构的日粮(完全液体日粮、液体饲料占固体饲料不同比例的日粮、完全固体日粮)既要满足犊牛的营养需要又要符合犊牛生理、生长特点,它对奶犊牛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世界各国反刍动物营养学者们都对不同结构的日粮对奶犊牛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国外研究进展
在犊牛饲养方面:国外Sisson(1953),Tamate(1962),Warner(1965),玉手,大森等[1]等对正常饲喂条件下犊牛消化生理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反刍胃的发育受饲料种类的影响,尤其容易受固体饲料食入量的影响。Roy(1973)报道,犊牛喂液体饲料至219-270日龄,生长良好,但瘤胃发育较小。Gouet[2]、 Anderson[3]、Beharka[4]等对犊牛瘤胃内的不同菌种的细菌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指出不同日粮结构会影响奶牛瘤胃内微生物菌群的建立。在犊牛日粮配制方面:首先,犊牛日粮要满足犊牛营养需要,高脂肪日粮可以减少犊牛的冷应激,提高犊牛的存活率(Tikofsky [5],2003),但也不可过高,体脂肪沉积会影响小母牛的乳房发育和以后的产奶量(Sejrsen[6],1982)。其次,犊牛日粮营养要平衡,当犊牛喂以低能量和高蛋白营养日粮时,随着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率增加,其体增重中水和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减少(Donnely,1983[7])。其它方面:Arthington[8]证明早期断奶的犊牛的受胎率比一般的要高,且产后间歇短,日产奶量差异不大。Wang(1998)[9] ,对犊牛小肠和胰脏内的主要消化酶类的活性做了测定。
2.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在60年代初期,开展了大量的以减少犊牛哺乳量和缩短哺乳期为目的的试验,并且对正常饲喂下犊牛的体尺、体重等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10-12]。林诚玉(1981)[13]还对犊牛某些体尺或体重与出产奶量进行了相关的探索。80年代前期断奶技术以近成熟[12、14],此时的犊牛喂奶量从600-800公斤下降到了200-300公斤,并且2个月断奶技术以得到推广利用。此后人们对不同结构日粮的研究集中在对初乳的利用[15-20],犊牛代乳料的开发[21-24]和精粗饲料比不同对犊牛生长发育影响的机理上[25-27]。 付尚杰[28]还对全期泌乳的犊牛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并以此研究了奶公犊牛作为优质犊牛肉来源的可行性。在犊牛消化道酶活性的研究上李启鹏、寇占英[29、30]等,对不同日龄哺乳犊牛瘤胃微生物分泌酶活力及胰脏消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毛鑫智[31]对新生犊牛胰腺内分泌机能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姜卫红[32]等用切片法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酶类膜消化(触壁消化)进行了研究。
3.未来奶犊牛研究的方向
3.1犊牛早期断奶
随着我国乳业的发展,优质奶源日益紧缺。而传统的犊牛饲养方法易造成商品奶的大量消耗,从而提高了饲养成本。因此学者们近年来对犊牛早期断奶进行了大量研究。犊牛的早期断奶,可以大量节约鲜奶、降低培养成本,到成年时由于消化器官组织发育完善,使奶牛更具高产和长寿等优点。
3.2犊牛代乳料的开发与利用
早期断奶技术的核心环节是代乳料的开发与应用。代乳料,即根据营养需要配置的容易吸收的精饲料,它起着促使犊牛由以奶为主的营养转向完全以植物性饲料为营养的过渡作用,形状为粉状或颗粒状[33]。传统的代乳-包括脱脂奶、乳蛋白浓缩物、脱乳糖乳清粉和乳清粉[34、35]。大豆因其价廉易得而成为酪蛋白替代物,但其所含的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酸、醣等影响了它的利用。大豆中的丹宁和其他多酚类化合物也可通过与消化酶结合,使犊牛的生产性能降低。用酸、碱处理,瘤胃液发酵、乙醇浸提、膨化等方法,都能提高大豆粉的消化性,但因成本过高或瘤胃液不易大量获取,而很难广泛使用。实验证明,用高温处理的大豆粉代乳料替代40%牛乳饲喂13~25日龄犊牛是可行的[36]。据以上理论,王中群,岳永超(1997)[37]用代乳料饲喂犊牛,结果每增重1千克,节约饲料成本19.55元。
3.3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
酶制剂通常用于单胃动物的饲养,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近年来,以提高粗饲料利用率为目的,研究反刍动物利用外源酶的实验越来越多(Beauchemin等[38],1997;McAllister等[39],1999),并在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从而人们重新认识道酶制剂在反刍动物中应用潜力。但是,酶制剂在瘤胃及瘤胃后消化道中作用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一些专家认为简单地添加外源酶是否必要尚有疑问,并且,人们通常认为外源酶很难逃过瘤胃中蛋白酶的降解。这些认识大大影响了酶制剂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酶制剂应用于反刍动物仍需要大量的研究。
4小结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奶犊牛的研究,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果:初生犊牛的瘤胃、网胃、瓣胃尚未充分发育,与单胃动物一样主要靠真胃及肠道执行消化功能,这时要及时喂以初乳。饲喂初乳后应及时训练采食固体饲料,如果饲喂固体饲料过迟,就会引起瘤胃发育迟缓,甚至引起瘤胃乳头退化。所以随着犊牛的生长发育,应及时投给代乳料,精粗饲料,颗粒料等不同性质的饲料可以促进瘤胃乳头和容积的生长发育,尽早建立起瘤胃庞大的微生物群系和消化机能,以保证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但因奶犊牛的饲养要与当地的饲料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目前,国内各地牧场对奶犊牛的日粮组成结构、哺乳期与哺乳量的确定随意性很大,对奶犊牛的饲养管理仍需改善。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omponent daily food on dairy calves
Li Wei ,Miao Shu Jun ,Li Hong Yu,Cao Gang, Li Zhe
(HLJ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 Colla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 Qing 163319.)
Abstract: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mponent daily food on dairy calves in detail by analysing the national and oversea reference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dairy calves in future. Aiming at making the people master the method of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dairy calves for better.
Key word: component ,daily food, dairy calves

参考文献:
[1] 大森照一郎等.日畜会报[J],1972,43(5):231-238
[2]Gouet,G.Fonty,J.P.Jouany,and J.M.Nebout.1984.Cellulolytic bacteria esta
blishment and rumen digestion in lambs isolated after birth.Can.J.Anim.Sci.
,64:163
[3]AndersonK.L.,T.G.Nagaraja,J.L.Morrill,T.B.Averry,S.J.GalitzerandJ.E.Boyer,1987. Ruminal microbial development in conventionally or early weaned calves.J.Anim.Sci.,64:1215
[4] BeharkaA.A.,T.G.Nagaraja,J.L.Morrill,G.A.Kennedy,and.D.Kleber,1998.Effects of form of the diet on anatomical microbial, and ferment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rumen of neonatal calves.J.Dairy Sci.,81:1946.
[5] J.N.Tikofsky,M.E.Van Amburgh,and D.A.Ross. Effect of varying carbohydrate and fat content of replacer on body composition of Hoistein bull calves .J.Anim. Sci.2001. Vol 79:2260-2267
[6]Sejrsen,K,J.T.Huber. Infiuence of nutrition on mammary development in pre-and postpubertal heifers. J.Dairy Sci.1982  65:793-800
[7]Donnelly P.E.N.Z..Effects of dietary carbohydrate:fat ratio on 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milk-fed calves. J.Agric.Res. 1983  26:71-77
[8]J.D.Arthington,R.S.Kalmbacher. Effect of early wean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year-old,first-calf beef heifers and calves reared in the subtropics J .Anim.Sci.2003.81:1136-1141
[9]X.B.Wang,T.Ogawa,Effects of Nutritional Level on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Pancreas and Small intestine of Calves Slaughtered. AJAS 1998 Vol.11(No.4) :375—380
[10]吴世林 等.新生黑白花母犊的行为观察及部分生理常数测定.中国畜牧杂志[J].1988(4) :30
[11]陆东林 等.黑白花公犊育肥屠宰试验. 中国畜牧杂志[J].1985(5):18-21
[12]陶淑贤.犊牛早期断奶在生产中的应用.中国奶牛[J].1985(4):15-18
[13]林诚玉,吕燕南.犊牛某些体尺或体重与出产奶量相关的探索.中国畜牧杂志[J]1981(4):39-40   
[14] 陆东林 等.母犊牛早期断奶生产推广小结.中国奶牛[J].1984(1):30-33
[15]李克驴 等.犊牛早期断奶的研究.中国畜牧杂志[J].1983(2): 13-16
[16]张昆,包振华.用发酵初乳饲喂犊牛的经验.中国畜牧杂志[J].1981(6):24-26
[17]邓伟 等.发酵初乳饲喂犊牛早期断奶与产奶性能的研究.中国畜牧杂志[J].1986(6): 44-45
[18]陈贵民等.低奶量人工乳培育犊牛饲养试验.中国奶牛[J].1986(1): 44-50
[19]宣世勋等.在较高气温下保存初乳和饲喂犊牛的初步试验小结.中国奶牛[J].1986(2): 24-26
[20]成都市东风乳牛场. 270公斤发酵初乳培育犊牛情况汇报.中国奶牛[J].1986(2): 27-29
[21]潘军.犊牛早期断奶开食料的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J].1995(8):8-10
[22]王中群 等.乳用犊牛代乳料应用效果研究. 畜牧兽医杂志[J].1997(4):
[23] 周建民.奥耐尔犊牛代乳粉代替全乳饲喂中国荷斯坦奶公犊的试验报告. 中国奶牛[J]•1997(6):13-14
[24]程伶.乳用犊牛的代用乳及其饲用.饲料工业[J].1994,15(2):17-18
[25] 王星凌,李世英.不同精粗料比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J].1997(5):45—46  
[26] 王星凌.精饲料喂量对肉犊牛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山东农业科学[J].1999(4): 38—40
[27]努尔尼莎 等.犊牛混合料饲喂对比试验.中国奶牛[J].1984(1): 33-36
[28] 付尚杰.全乳饲养中国荷斯坦公犊牛试验报告.黑龙江畜牧科技[J].2000(2):7-8
[29] 李启鹏,莫放等.不同日龄哺乳犊牛瘤胃微生物分泌酶活力的变化规律.2001 国际肉牛生产及科研学术会议论文集[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第一版:342—345
[30] 寇占英,莫放等.不同日龄对哺乳犊牛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2001 国际肉牛生产及科研学术会议论文集[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第一版:226—269
[31] 毛鑫智.新生犊牛胰腺内分泌机能的某些特点.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J]. 1994,10(2):173-175
[32]姜卫红,韩正康.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酶类膜消化(触壁消化)的研究.畜牧兽医学报[J].1991,22(2):111—116
[33] 玉手英夫.乳牛科学[M].农山通村文协,1981:42~48  
[34] 韩名堂主编.反刍动物营养与饲养[M].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5月
第1版 :534-536
[35] 邱怀主编.现代乳牛学.中国农业出版社[M].2002年6月第一版
[36]邓代君,黄锡霞.8~25日龄犊牛对牛乳和处理大豆粉消化性的研究报[J].动物营养学报.12(1):18-19
[37] 王中群,岳永超.乳用犊牛代乳料应用效果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 1997,16(4):22-23
[38]Beauchemin K A,et al.1997.Feed enzymes for ruminants[J].Feed Mix,5(3):17~21
[39]McAllister T A,et al.1999.Effect of exogenous enzyme on digestibility
of barley silage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feedlot cattle [J].Can J Anim Sci,79:353~360
青草搐搦,又称低血镁症、缺镁痉挛症、青草蹒跚,是牛羊等反刍家畜一种常见的矿物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多雨时节,尤以产后处于泌乳盛期的母畜多见。
  一、发病机理
  正常情况下,兴奋性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和抑制性离子(镁离子和钙离子)保持平衡,当动物大量采食含钾离子高的饲草饲料后,动物血液虽钾离子增高,则抑制机体对镁离子的吸收,导致牛羊血镁降低。另外,日粮中含氮量高,牛羊采食后在瘤胃内可产生大量氨,氨与镁易形成不深性的硫酸氨镁而使镁离子的吸收受阴,造成血镁过低,引起牛羊缺镁性痉挛。夏季,高温多雨,青草生长旺盛,尤其是生生在低洼、多雨、施氮肥和钾肥多的青草,不仅含镁量很低,而且含钾或氮偏高,牛羊长时间放牧或长期饲喂这样的青草,就会造成血镁过低而发病。
  二、症状
  1、急性型:病畜表现兴奋不安,突然倒地,头颈侧弯,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瞬膜外突,心动过速,出现隈发性或强址性痉挛,粪尿失禁。抢救不及进则很快死亡。
  2、慢性型:走路缓慢,活动不便,后倒地,也可由急性转为慢性,最后常因全身肌肉搐搦使病情恶化而死亡。
  三、诊断
  1、问询畜主了解饲喂青草及喂食草料的情况,结合出现搐搦、痉挛性收缩为主的神经症状,可初步诊断。
  2、测定血镁含量:血镁含量在1.1-1.8毫克为轻症,0.6-1.0毫克为重症,0.5毫克以下为严重型。
  四、治疗
  1、注意对病畜加强护理,停喂缺镁饲草及日粮。
  2、用25%硫酸镁注射液400毫升、25%硼酸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毫升,乳牛、肉牛1次缓慢静脉注射;病羊的用量为牛用量的1/10。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09: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公害牛肉标准及生产技术

无公害牛肉标准及生产技术


http://www.aohan.net    2003-12-7 10:23:37



  品种、育肥
  主持人: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农产品正逐步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国际市场上农产品食品安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对食品安全引起了关注,如何让老百姓能吃上“安全肉”、“放心肉”是近年人们最为关心的事情。农业部最近颁布了一系列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包括了无公害肉牛生产和无公害牛肉质量标准,这使大家都非常关心如何生产无公害肉牛,以及在无公害肉牛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问:人们现在为什么对无公害食品越来越感兴趣?农业部为什么要颁布无公害肉牛和牛肉标准呢?
  答:食品安全性问题(包括牛肉产品安全性问题)是近年国际上日益受到关注的新兴问题,由于国内外屡次发生的食品引起的疾病和中毒事件,以及近年不断开发的新型食物资源,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使食品安全成为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英国的“疯牛病”,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台湾和英国爆发的大规模的口蹄疫事件、以及动植物食品的化学污染(农药、重金属、核辐射等造成的污染)、病害菌虫污染(细菌、寄生虫、霉菌毒素)和药物残留(盐酸克伦特罗中毒、抗生素、性激素、砷制剂)等系列问题相继出现,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使畜牧业、饲料业和食品业中的安全问题上升到重要地位,日渐引起国际重视,所以对产品质量进行标准化生产,研究建立有效的、功能齐全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势在必行。
  另一个问题是我国食品质量管理监控存在诸多缺陷。拿畜产品质量问题来讲,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畜产品质量,颁布了《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农业、卫生等部门也建立了检测和检疫队伍和机构。但是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和优质化仍然无法实现,原因主要有:一是畜产品质量涉及诸多环节(包括养殖、饲料、兽药、防疫、加工屠宰、销售等),我国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比较差,分节管理,势必造成全程质量失控。二是我国农村以散养方式居多,屠宰分散多点,客观造成管理监督困难。三是老百姓对畜产品质量含义认识不够,缺乏直观认识,难以对畜产品作出选择,也就难以用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引导畜产品的优质、安全、标准的生产。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优质产品要参加国际竞争,必须与国际接轨,重视食品质量和安全。所以农业部近期颁布了无公害肉牛生产和牛肉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无公害食品标准来规范我国食品的安全生产。
  问:我们都知道,牛肉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肉类(尤其是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老百姓们希望吃到既质量好又安全的牛肉,那么如何生产无公害牛肉呢?
  答:无公害牛肉的生产主要注意肉牛品种、饮水、饲料、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疾病预防、废物处理、屠宰加工等几个重要技术环节,对照无公害肉牛生产和牛肉标准,掌握相关技术是关键。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生产无公害肉牛和牛肉的各个环节都很重要,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技术环节,否则生产不出合格的牛肉产品。
  问:无公害肉牛的生产技术涉及到这么多的环节,而且环环相扣,那肉牛有哪些优良品种呢?
  答:世界上肉牛品种约有50多个。按其来源、体型、产肉性能把肉牛品种可分为三类:(1)中、小型早熟品种:其体型较小,体格不高;生长快、早熟、肉中脂肪较多,皮下脂肪较厚。成年公牛体重550~700千克,母牛体重400~500千克。如英国的海福特、短角牛、安格斯。(2)大型品种:多产于欧洲,原为役用牛,后转为肉用。其体型很大,体躯很长,肌肉发达,骨骼粗壮,肉中脂肪较少,生长快,成熟晚。成年公牛体重可超过1000千克,母牛体重在700千克以上。如法国的夏洛来、利木赞,意大利的契按尼娜牛,德国黄牛,瑞士的西门塔尔牛、瑞士褐牛等。(3)瘤牛及含有瘤牛品种血液的品种: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瘤牛种,适于炎热、潮湿气候地区饲养。本品种对壁虱及其他血液寄生虫的抵抗力较强,耳大下垂,劲垂十分发达,肩峰高,皮表面积大而借以散发体热,对热带条件的适应性远远优于欧洲温带品种。因此热带地区多用欧洲品种与瘤牛杂交,以培育适于热带气候条件的高产品种。
  我国引进的国外优良品种有(1)夏洛来牛:产于法国,体型大、增重快、饲料报酬高、脂肪少。(2)利木赞牛:产于法国。生长发育快,早熟,产肉力强。该牛适应性强,体质结实,加上难产率低,适于生产小牛肉。(3)海福特牛:原产于英国的海福特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早熟中小型肉牛品种,具有早熟易肥、肉质好,饲料报酬高等优良特性。(4)安格斯牛:原产于英国的阿伯丁和安格斯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小型早熟肉牛品种。产肉性能好,牛肉品质好,大理石花纹丰富。(5)皮埃蒙特牛:原产于意大利北部,原为役用牛,经长期选育,现已成为生产性能优良的专门化肉用品种。(6)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及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是世界著名大型乳肉役兼用的优良品种。(7)短角牛:闻名世界的兼用型肉牛品种,产于英国。分为有角和无角两种。(8)丹麦红牛:这是中等偏大类型的乳肉兼用牛品种。
  我国有丰富的黄牛品种资源,虽然不属于专门的肉牛品种,但具有肉用性能。国内地方良种牛品种有:中原黄牛、北方黄牛和南方黄牛。中原黄牛以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为典型代表牛种,特征是体格高大,有肩峰,结构紧凑匀称,肌肉丰满。北方黄牛在肉用性能方面有突出潜力的为延边牛,其类型特征是:耐精饲,适应性强,体长宽深,骨粗壮,肩峰较低或无肩峰,抓膘能力强。南方黄牛指的是以温岭高峰牛及云南瘤牛为代表的含有瘤牛血液的品种,其类型特征是:体格矮小,公牛有高耸的肩峰,耐粗饲,耐潮湿,耐炎热,抗蜱等体外寄生虫病。
  问:肉牛的肥育都常使用杂交肉牛,这是什么原因?那又怎样开展杂交?进行杂交时又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不同品种间杂交,杂交后代生产性能超过双亲平均值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通过2个或2个以上不同品种的公母牛交配,将杂种后代用于生产中,能提高育肥的经济效益,其好处表现为:(1)杂交改良牛种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可提高20%左右;(2)屠宰率可提高3~8%,多产牛肉10%左右。(3)杂种牛体重大,能达到外贸出口标准,牛肉品质好,能提高经济效益。
  最常用的杂交方式有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二元杂交是指用两个品种的公母牛进行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用于育肥,一般多以本地黄牛为母本,选择理想的引入品种作父本,杂交优势率可高达20%。三元杂交是用A品种的公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产生杂种一代,从中选择优秀的母牛为母本,再与B品种公牛杂交,产生的杂种全部用于肥育生产。B品种牛的生产水平,应高于前两个亲本品种,否则会降低三品种杂交一代的生产水平。如果品种采用适当,选育合理,三元杂交可比二元杂交获得约高出2%~3%的杂种优势。
  问:肉牛的品种这么多,为达到无公害肉牛的生产,对于品种的引进应怎样严格把关呢?
  答:肉牛品种的引进很重要。根据无公害肉牛饲养标准,不要从疫区引进,引进种牛要严格执行《种畜禽管理条列》第7、8、9条,并按照GB 16567进行检疫。购入牛要在隔离场(区)观察不少于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转入生产群。
  问:据我了解有很多肉牛肥育场是直接从农户或外地买入小牛,而自己是不生产小牛的,是这样吗?
  答:是的。这种未经肥育或不够屠宰体重的牛我们通常称为“架子牛”。架子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肥育的效益,所以大家尽可能选择有育肥潜力的架子牛喂养。
  问:那我们在购买架子牛时特别要注意些什么呢?
  答:在购买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品种、年龄、体重、性别和体质外貌等。
  (1)品种:在目前比较好的选择是安格斯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皮埃蒙特牛、西门塔尔牛等国外引进肉牛品种的公牛与本地黄牛母牛杂交的后代。也可利用我国地方黄牛良种,如鲁西黄牛、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等。
  (2)年龄:1—1.5岁的未成年牛。
  (3)性别:阉牛为最好。
  (4)体重:体重应在250—350公斤以上。
  (5)体型:通过目测和触摸,选择体躯长,胸深长,背宽平,臀部宽平,颈部短粗,四肢粗壮,长方形体型,结构疏松匀称的架子牛育肥效果好。
  (6)膘情:膘情要适中。膘情过好,难以育肥,经济效果差;膘情太差,会影响育肥效果。尤其是架子牛往往是生长受阻,处于停滞状态,在选购架子牛时应特别注意牛生长受阻时间不能超过6个月,否则会影响肥育效果。
  (7)其他:要求架子牛精神状态好,两眼有神,鼻镜湿润,背毛整齐有光泽。
  问:牛是否阉割对于育肥有什么影响吗?
  答:有的。阉牛易于肥育,肌间脂肪增多,大理石花纹多,肉质也会变嫩,肉色较淡;公牛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优于阉牛,且胴体瘦肉多,脂肪少有较好的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如果选择已去势的架子牛,则在3~6月龄去势的为好,这样可以减少应激,提高出肉率和肉的品质。早去势的牛最后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比晚去势的牛高。如生产优质牛肉公牛一般都要去势。
  问:我们在了解了无公害肉牛生产的品种以后,我想我们大家接下来关心的是肉牛的肥育问题了,那么肉牛的肥育需要采取哪些方式呢?
  答:在肉牛生产中,肉牛的肥育方式:
  按照给料的方式分为(1)以精饲料为主的育肥方式。也就是在育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喂给精饲料,最小限度地喂给粗饲料,使肉牛快速生长发育,快速出栏。但是育肥中必须保证喂给一定量的粗饲料。前期为防止脂肪过早、过快沉积,粗饲料的比例应该在35%左右;育肥后期为了加快肌肉和脂肪地生长,粗饲料的比例应该在20%左右,最低限度不少于10%。粗饲料进行加工处理,进行粗粉碎或压扁加工。喂精料时,要混入10%~15%的粗饲料,以免肥育牛采食过多的精料,而引起消化疾病。(2)前粗后精肥育方式。即前期以粗饲料喂主,在低营养状态下维持体格生长;后期以饲喂精饲料为主,在高营养状态下,发挥代偿增长的优势,加速肌肉和脂肪的生长。
  按照饲养方式划分:牛的肥育有持续肥育(一贯肥育)和后期集中肥育(吊架子肥育)两种方法。持续肥育就使犊牛断奶后就地转入育肥阶段进行肥育,一直到出栏体重(12~18月龄,体重400~500千克)。后期集中育肥就是犊牛断奶后,以较低营养饲喂,首先搭成骨架,当体重达到250千克以上时,进行强度肥育,增加肌肉、脂肪的沉积,以改善肉质,一直到450~600千克时出栏。
  问:肉牛的肥育有哪些技术好吗?
  答:(1)小白牛肉生产。指犊牛出生后完全用全乳、脱脂乳或代用乳饲料喂,哺乳期3个月,体重100千克左右时屠宰,其肉质细致软嫩,营养价值比较高。(2)小牛肉生产。小牛肉是指犊牛出生后6~8个月内,在特殊饲养条件下育肥至250~300千克时屠宰。(3)架子牛快速肥育技术。一般架子牛肥育需120天左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过渡驱虫期,约15天;育肥前期,约45天;肥育后期,约60天。(4)高档优质牛肉生产。要求选择安格斯牛、利木赞牛等肉质好的国外引进品种与我国的方黄牛良种的杂交牛;1~1.5岁、体重300公斤,体形外貌良好的阉牛,进行6~8个月的强度肥育(前3~4个月日粮精粗比约为60:40;后3~4个月日粮精粗比约80:20),体重达到500公斤。等级评定达到我国牛肉标准的优二级以上。这些肥育技术还要加上严格的饲养管理,否则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第二集:水、环境
  问:对于无公害肉牛的生产,饮水有什么要求吗?
  答:水是牛体重要组成成分,是牛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水分供应不足,会影响到各种生理活动,严重时生产力下降,甚至威胁生命。肉牛水的需要量受环境温度、生产性能、肉牛体重、饲料类型和采食等因素的影响。气温对肉牛的饮水量影响很大,夏天饮水量增加,冬季饮水量减少。饮水是牛获得水的重要来源,要求水质清洁卫生,没被污染,符合一定标准,水的理化指标、细菌指标、农药含量、有毒物质含量等,不应超标。具体水质要求如下:
  表1 肉牛饮用水质标准
  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 色度不超过30°
  浑浊度,不超过20°
  不得有异臭、异味
  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以CaCO3计总硬度每升低于1500mg
  PH值在5.5-9
  溶解性总固体每升低于4000mg
  氯化物离子每升低于1000mg
  硫酸根离子每升低于500mg
  细菌学指标 总大肠菌群100mL,犊牛少于1,育肥牛少于10
  毒理学指标 氟化物(以F~计)每升低于 2 mg
  氰化物每升低于0.2mg
  总砷每升低于0.2mg
  总汞每升低于0.01mg
  铅每升低于0.1mg
  六价铬每升低于0.1mg
  镉每升水低于0.05mg
  硝酸盐每升水低于30mg
  表2肉牛饮用水每升水中农药限量指标
  马拉硫磷 低于0.25 毫克
  内吸磷 低于0.03 毫克
  甲基对硫磷 低于0.02 毫克
  对硫磷 低于0.003 毫克
  乐果 低于0.08 毫克
  林丹 低于0.004 毫克
  百菌清 低于0.01 毫克
  甲萘威 低于0.05 毫克
  2,4-D 低于0.1 毫克
  问:既然水有那么重要的作用,那肉牛场如何才能做到水质符合刚才您讲的无公害水质的要求呢?
  答:要保证这一点,首先牛场必须有一个可靠的水源。凡是经检验证明水质良好,没有污染的井水、河水等都是良好的水源,有条件的用自来水更好。打井的位置要避免在低洼沼泽和易积水的地方,水井周围20~30米内不得设置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在水井周围3~5米内应为卫生防护地带,禁止洗衣服、倒污水或让家畜接近。河水的取水地点应在污水排放口、牧场、码头等的上游,20~30米内不得设置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等,认真搞好水源保护。使用自来水也要注意水源保护。总而言之,要保证水源水质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不受周围环境污染。
  问:肉牛场环境控制对于生产无公害肉牛的重要性吗?
  答:在畜牧生产中,品种、饲料、防疫和环境是决定生产水平高低的四个主要因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但环境往往被养殖户所忽视。当品种、饲料、防疫问题基本解决后,环境对于肉牛的生长将起决定作用。肉牛的品种越优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越高,如果环境不适宜,其高的生产性能则不能充分发挥,使饲料转化率降低,造成浪费,这是饲料质量越好浪费越大;同时一些防疫措施难以控制疫病发生,影响经济效益。可见,环境控制是高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保证。环境控制主要包括肉牛牛场的设置、牛舍的环境控制以及牛舍内的空气调节。
  问:那怎样才能设计一个符合无公害肉牛生产的牛场呢?
  答:肉牛场的建设关系到肉牛能否获得适宜的环境、饲料管理操作方便的程度及固定资产投资多少,而且一经建成,改造十分困难。在筹建肉牛场之前,必须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本着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根据牛的数量、种类和发展规模决定。牛场场址的选择要求地势高燥,地下水位要在2米以下,最高地下水位需在青贮坑和地窖底部0.5米以下。地面坡度以1%~3%较为理想,最大坡度不得超过25%。地质均匀,抗压性强,透气透水性好,稀释性和导热性小,以砂壤土质最好。要有充足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保证生产,便于保护水源。对于地面水源尤其要注意保护。考虑到饲料饲草的来源,要注意选择土地广阔、适于种植优质牧草的场地。架子牛和大批饲料的购入,育肥牛和粪肥的销售,运输量很大,因此,肉牛场应建在铁路、公路附近等交通方便的地方。要求距交通主干道在300米以上,距村庄、居民点500米以上,主风向的下风向。离开居民点污水排出口,远离化工厂、屠宰厂、制革厂。牛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周围建立绿化隔离带。
  场地的规划和布局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管理的原则,有利于生产管理和便于防疫、安全为目标。专门化肉牛场的建筑物主要有:育肥牛舍、病牛舍、饲料库、饲料加工间、氨化池、青贮窖、兽医室、水塔、车库、行政管理区和职工生活区等。自繁自养式的牛场,应有各龄母牛(犊母牛、青年母牛、育成母牛 和成年母牛)舍及产房。还有三个功能区:生产区、管理区和病畜管理区。小规模牛场以生产区为主。大规模牛场则三区配套,功能齐全。牛舍的建筑要根据当地全年的气温变化,牛的类型、性别、年龄等而确定。
  问:牛场建筑布局有哪些要求?
  答:具体的要求有:牛场的布局设计应选择避风和向阳,建在干燥、通风、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点。饲养区内不应饲养其它经济用途的动物。饲养区外1000米内不应饲养偶蹄动物。牛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粪便处理区应分开。牛场生产区要布置在管理区主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隔离牛舍、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牛处理区设在生产区主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场区内道路硬化,裸露地面要绿化,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并及时清扫和定期或不定期消毒。实行按生长阶段进行牛舍结构设计,牛舍布局符合实行分阶段饲养方式的要求。种牛舍设计应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和消毒,有利于废弃物排放和处理的设施。牛场应设有废弃物贮存、处理设施,防止泄露、溢流、恶臭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问:净道和污道指的是什么?
  答:净道就是指牛群周转、场内工作人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污道是粪便等废弃物运送出场的道路。要求净道和污道分开主要目的是防止交叉污染或疾病传播。
  问:那怎样控制肉牛舍温度?肉牛舍最佳温度是多少?
  答:适宜的温度对肉牛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一般肉牛舍的适宜温度,犊牛生产的环境温度为15~30℃,育成牛和成年牛的环境温度为5~30℃。夏季气温过高,不仅影响肉牛的采食和增重,而且可能导致中暑直至死亡,因此必须采取降温措施。方法有经常向地面喷洒凉水、圈外搭凉棚、设置洗浴池,通风,供足水等,防止中暑。另外,搞好绿化也有助于改善肉牛舍环境温度。冬季气温低,用于维持体温的能量增加,使饲料消耗增加,肉牛的增重减慢。采取保温措施,减少维持消耗,是提高冬季饲养效果的关键。
  问:怎样控制肉牛舍的湿度呢?肉牛舍最佳湿度是多少?
  答:湿度大小对肉牛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和温度一起发生作用。牛舍空气的水汽主要有几个来源:(1)由大气带入。带入的数量,决定于大气湿度的高低。(2)牛体排出。牛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不断向外散发水汽,散发量随体重增大和气温升高而增多。(3)墙壁、地面等物体表面蒸发。蒸发量决定于物体表面的潮湿程度。封闭式牛舍空气的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最高不超过75%。冬季防止舍内潮湿是个比较困难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应该采取综合措施:①妥善选择场址,牛舍建在高燥的地方。牛舍的墙基和地面应设防潮层。②加强牛舍保温,使室内空气温度始终保持在露点温度以上,防止水汽凝结。③尽量减少室内用水量。④对牛排的粪尿和污水应及时清除出去,避免在舍内积存。⑤保证通风系统性能良好,及时将舍内过多的水汽排出去。⑥厚铺垫草。可以有效地防止舍内潮湿。
  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肉牛因体散热困难,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显著减少,甚至中暑死亡。此外,空气湿度过高,有利于病原性微生物繁殖,使肉牛抵抗力降低,易患湿疹等皮肤病;如果环境湿度过低,也会导致牛体皮肤干燥、干裂。
  问:怎样改善肉牛舍空气环境卫生呢?
  答:由于牛的呼吸、排泄以及排泄物、垫料等的腐败分解,使牛舍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同时产生一定量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及臭味。此外,肉牛舍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和微生物。如果舍内空气潮湿污浊,有害气体、灰尘和微生物含量过高,会严重影响肉牛的食欲、健康和生长,常引起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所以,封闭式肉牛舍要经常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绿化、粉碎饲料应远离肉牛舍,避免干扫肉牛舍地面,均可减少灰尘。
  问:饲养密度对肉牛有什么影响吗?
  答:饲养密度指的是牛舍内单位面积能饲养的牛头数,用平方米来表示。饲养密度直接影响肉牛的生长、精神和牛舍的空气卫生状况,包括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灰尘和微生物等,所以给肉牛足够的空间是非常必要的。采用散放饲养的肥育牛,包括室内和室外场地每头肉牛所需面积为:繁殖母牛为4.65平方米;犊牛1.86平方米;断奶小牛2.79平方米;一岁小牛3.72平方米;平均体重340千克的肥育牛4.18平方米;平均体重430千克的育肥牛为4.65平方米;分娩母牛牛栏面积9~11平方米。饲养密度大,肉牛散发出来的热量多,舍内气温高,湿度大,灰尘、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增多,噪声加大。为了防寒和降暑,冬季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可降低密度。
  问:肉牛场的废物怎样处理才能够有利于环境保护呢?
  答:近年来,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肉牛场的环境保护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护肉牛场环境,避免受到外界污染物质(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农业化肥、农药等)的影响;这个在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另一方面是防止肉牛场的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清除污染源,保护环境。牛场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牛粪、尿、尸体及相关组织、垫料、过期兽药、残余疫苗、一次性使用的兽医器械及包装物和污水。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 牛粪尿的合理利用。
  牛粪含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其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2%,粗纤维20.7%,无氮浸出物47%,粗灰分18.1%,所以牛粪经过干燥、发酵或化学处理后可用作畜禽饲料,目前常用牛粪和秸秆类饲料青贮后饲喂牛羊,效果较好。
  粪尿中含较多的氮、磷、钾等,所以粪尿可用作有机肥料,将牛的粪尿直接施入农田,或将粪尿堆放腐熟,利用好气性微生物对粪便与垫草等废气物进行分解,既能使土壤直接得到肥料,又具有杀菌、杀虫的作用。采用腐熟堆肥要有足够的氧气,所以通气腐熟堆肥效果良好。
  粪尿污水可作为原料生产沼气,从而节省能源,这对牛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沼气是厌氧微生物(主要是甲烷细菌)分解粪污中的有机物而产生的混合气体,主要是甲烷。沼气是一种能源,可用于照明、作燃料和发电等,发酵后的残渣还可作肥料。使粪污产生沼气的条件是:首先保持无氧环境,利用不透气的沼气池,上面加盖密封;需有足够的有机物;有适宜的碳氮比,一般为25:1;温度要适宜,以35℃细菌活动最为活跃,产气多且快;沼气池的酸碱度保持中性,pH值在6.5~7.5时适宜,酸度大可用石灰石或草木灰中和。沼气积累到一定容积后产生压力,通过管道即可使用。
  (2) 病、死牛的处理。需要处死的病牛,应在指定地点进行扑杀,传染病尸体要按照国家《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GB16548)进行处理。有使用价值的病牛应隔离饲养、治疗,病愈后归群。
  第三集 饲料
  问:目前,一些牛肉中的药物残留、饲料中毒、某些疾病传播等问题好像都是由肉牛吃的饲料引起的,生产无公害牛肉过程中对于饲料需注意哪些问题呢?
  答:饲料问题对于生产无公害牛肉至关重要,正如你讲的,一些不合格牛肉中的药物残留和有害化学物质含量超标均由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或没有规范使用添加引起,还有饲喂一些霉变或细菌超标饲料引起牛疾病等。所以生产无公害牛肉需严格遵守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之规定,严把饲料原料质量关、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浓缩料和全价配合饲料。
  问:肉牛生产中常用的饲料原料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肉牛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产活动均需要各种营养物质供给。肉牛所需的营养物质大致可分为六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除水可通过饮水或饲料中所含的水供应外,其他都需要通过采食饲料来获得,饲喂的饲料营养成分全面、充足,肉牛的生产性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肉牛常用的饲料原料根据其营养特性一般可分为八大类,即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1)青绿饲料是一类来源广泛的饲料,包括各种牧草、蔬菜、水生饲料、树叶和野菜等。青绿饲料含水60%以上,干物质总量相对较低,但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尤其是豆科牧草,维生素、矿物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平衡,适口性好,易被消化吸收。青绿饲料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老化,养分含量减少,不易消化的粗纤维增加,因此要注意及时收割和贮存。利用青饲料时要防止亚硝酸盐中毒,不可堆放过久,煮熟后不要盖锅盖焖放过夜。水生饲料含水在90%以上,营养价值低,寄生虫或虫卵多,不提倡用来喂牛。
  (2)青贮饲料是将青绿饲料采用青贮技术保存饲料中主要营养成分的一类饲料,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青绿饲料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菌,降低饲料酸碱度(pH值),抑制其他微生物繁殖,从而达到保存饲料营养成分的目的,可以全年平衡的供应青饲料。青贮饲料在喂牛前要检查其品质,品质好的应当是呈绿色或黄绿色,具有酸香味,质地柔软湿润,茎叶基本保持原样,凡是发霉变质的、腐烂的不能喂牛。
  (3)粗饲料是指水分含量在45%以下,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的饲料,粗纤维含量高,营养价值低,难于消化,主要包括干草和农作物秸秆等。对于牛、羊等草食动物,因瘤胃发达,瘤胃微生物可产生多种消化粗饲料的酶,所以这类饲料是牛和羊重要的基础日粮。
  (4)能量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在20%以下的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一类饲料。这类饲料消化率高,粗纤维低,能量高,但蛋白质品质差,必需氨基酸少且不平衡,矿物质也不平衡,钙少磷多,维生素也不高。由于这类饲料可提供牛所需的较大部分能量,所以是牛日粮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和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青粗饲料、维生素等搭配使用,配成营养全价日粮。包括谷类籽实、糠麸、块根块茎、油脂等,谷类籽实和糠麸是最主要的能量饲料,如玉米、高粱、大麦、小麦、糙米、麸皮、米糠等。对于糙米和米糠用时还要注意贮存,防止氧化或变质。块根块茎饲料主要是甘薯和马铃薯,但要注意甘薯腐烂时不可喂牛,马铃薯发芽时,含有毒素(龙葵素),饲前必须去芽,否则会引起中毒。
  (5)蛋白质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20%,而粗纤维小于18%的饲料。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和非蛋白氮等。常用的有全脂大豆、大豆饼粕、棉籽饼粕、菜籽饼粕、花生仁饼粕、亚麻籽饼粕、鱼粉、豆腐渣、酒糟、酵母、尿素等。生大豆含有抗胰蛋白酶等不良因子,影响消化,不宜生喂;豆饼(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蛋白质饲料之一,粗蛋白质含量42%以上,生豆饼(粕)含有抗胰蛋白酶、血细胞凝集素等有害因子,需经浸泡、加热处理后喂畜禽;棉籽饼含有棉酚,去毒后可安全使用,一般用硫酸亚铁去毒法;菜籽饼含有芥子苷等毒素,也需去毒,一般用氨水、坑埋、硫酸亚铁法等。
  (6)矿物质饲料是补充动物矿物质需要的饲料,包括人工合成的、天然单一的和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补充常量元素的矿物质饲料主要有食盐、钙磷补充料。微量元素补充料通常是作为营养性添加剂加入日粮中。
  (7)饲料添加剂是为了满足畜禽的营养或保健需要而在饲粮加工、贮存、调制、饲喂过程中添加的微量或少量的物质。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加入比例小,但这些物质可以补充或平衡日粮营养成分,提高饲料适口性和利用率,促进生长和预防疾病,防止饲料在贮存过程中质量下降。正确合理的使用饲料添加剂,可以明显的提高生产性能,畜产品品质。饲料添加剂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营养性添加剂,添加目的是为了补充和平衡营养成分,维持基本生理功能,主要有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天然矿物质和稀土等。第二类是非营养性添加剂,这类添加剂可以增进健康,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畜产品品质等。根据其功能又可分为:抑菌促生长剂、驱虫保健剂、酶制剂、益生素、寡聚糖、中草药制剂、酸化剂、抗氧化剂、防霉剂、调味剂等。
  问:生产无公害肉牛对饲料原料有哪些规定?
  答:无公害饲料要求饲料的原料来自非污染地区,感官上应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没有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及异嗅。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另外,制药工业的副产品不允许用作肉牛饲料原料。严禁在肉牛饲料中使用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蛋、乳制品除外),其主要目的是预防疯牛病在我国蔓延。一些工农业副产品饲料原料应来自无公害产品的副产品。一些转基因饲料原料应严格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未经允许不得使用。
  问:这么多的饲料原料都要复合标准才能配制无公害牛肉生产需要的饲料,这些饲料原料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答:比如饲料中使用最多的黄玉米一定要干燥无霉变、虫蛀,玉米发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危害牛的健康和牛肉质量,虫蛀的玉米营养成分含量会降低。原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含量不能超标,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是农药残留、重金属离子、细菌、还有就是霉菌毒素。青绿饲料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农药残留和发霉问题。石粉、磷酸氢钙等矿物饲料原料容易出现的是重金属离子超标或者有毒物质超标,比方说磷酸氢钙中的氟超标,大家都知道人吃多了含氟元素多的食物,会造成氟斑牙,在牙齿上形成很多斑点,非常的难看,在一些地下水含氟高的地区经常见到氟斑牙的人群,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那里的水质情况。磷酸氢钙中氟超标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不同的矿山生产的石粉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不同,在选择使用石粉的时候要进行化验。
  豆粕是优质的不可缺少的原料,配饲料时蛋白质饲料原料以豆粕为主,使用杂粕的量不宜过大。杂粕主要指棉粕、菜子粕、花生粕、葵花子粕等,由于杂粕的价格低,所以有些饲料企业使用比例很高,测出的饲料粗蛋白含量符合要求,但是消化率低。这些杂粕有些氨基酸失衡,有些含有象上面讲的有毒物质,比如棉粕含有的棉酚长期大量饲喂对繁殖性能有害。
  禁止在饲料中加入抗菌素或生产抗菌素的药渣来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如土霉素、土霉素渣等是严禁向饲料中添加的。
  问:无公害标准对饲料添加剂都有哪些规定?
  答:感官上应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异味和异嗅。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及相关标准的要求。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产品应是农业部颁发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品种(见表3),或已取得试生产产品批准文号的新饲料添加剂品种。不得使用违禁药物,如砷制剂、激素类、β~兴奋剂类、催眠镇静类等。饲料添加剂的选用要遵循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方便的原则。使用前要注意添加剂的质量、有效物质含量、有效期,还要注意限用、禁用、用量、用法、配合禁忌、停药期等规定,对药物添加剂一定严格遵守使用剂量和停药期。饲料添加剂用量小,所以饲料生产上要注意与其他饲料原料混合均匀。
  表3 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类别 饲料添加剂名称
  饲料级氨基酸7种 L-赖氨酸盐酸盐;DL-蛋氨酸;DL-羟基蛋氨酸;DL-羟基蛋氨酸钙;N-羟甲基蛋氨酸;L-色氨酸;L-苏氨酸


  饲料级维生素26种 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A乙酸酯;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乙酸酯;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二甲基嘧啶醇亚硫酸甲萘醌;维生素B1(盐酸硫胺);维生素B1(硝酸硫胺);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烟酸;烟酰胺;D-泛酸钙;DL-泛酸钙;叶酸;维生素B12(氰钴胺);维生素C(L-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钙;L-抗坏血酸-2-磷酸酯;D-生物素;氯化胆碱;L-肉碱盐酸盐;肌醇
  饲料级矿物质、微量元素43种 硫酸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碳酸钙;氯化钙;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磷酸三钙;乳酸钙;七水硫酸镁;一水硫酸镁;氧化镁;氯化镁;七水硫酸亚铁;一水硫酸亚铁;三水乳酸亚铁;六水柠檬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甘氨酸铁;蛋氨酸铁;五水硫酸铜;一水硫酸铜;蛋氨酸铜;七水硫酸锌;一水硫酸锌;无水硫酸锌;氨化锌;蛋氨酸锌;一水硫酸锰;氯化锰;碘化钾;碘酸钾;碘酸钙;六水氯化钴;一水氯化钴;亚硒酸钠;酵母铜;酵母铁;酵母锰;酵母硒


  饲料级酶制剂12类 蛋白酶(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地衣芽孢杆菌,黑曲霉);支链淀粉酶(嗜酸乳杆菌);果胶酶(黑曲霉);脂肪酶;纤维素酶(reesei木霉);麦芽糖酶(枯草芽孢杆菌);木聚糖酶(insolens腐质霉);β~聚葡糖酶(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甘露聚糖酶(缓慢芽孢杆菌);植酸酶(黑曲霉,米曲霉);葡萄糖氧化酶(青霉)
  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12种 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屎链球菌;乳酸片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啤酒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
  饲料级非蛋白氮9种 尿素;硫酸铵;液氨;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缩二脲;异丁叉二脲;磷酸脲;羟甲基脲
  抗氧化剂4种 乙氧基喹啉;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酸丙酯
  防腐剂、电解质平衡剂25种 甲酸;甲酸钙;甲酸铵;乙酸;双乙酸钠;丙酸;丙酸钙;丙酸钠;丙酸铵;丁酸;乳酸;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山梨酸钾;富马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磷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氢氧化铵
  着色剂6种 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辣椒红;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虾青素;β,β-胡萝卜素-4,4-二酮(斑蝥黄);叶黄素(万寿菊花提取物)
  调味剂、香料6种(类) 糖精钠;谷氨酸钠;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血根碱;食品用香料均可作饲料添加剂
  粘结剂、抗结块剂和稳定剂13种(类) α-淀粉;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丙二醇;二氧化硅;硅酸钙;三氧化二铝;蔗糖脂肪酸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酸钙;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聚丙烯酸树脂Ⅱ
  其它10种 糖萜素;甘露低聚糖;肠膜蛋白素;果寡糖;乙酰氧肟酸;天然类固醇萨洒皂角苷(YUCCA);大蒜素;甜菜碱;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葡萄糖山醇
  农业部, 1999年7月26日
  问:市场上售有商品全价配合饲料、浓缩料、复合添加剂预混料,其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选用?
  答:根据肉牛的营养需要,按科学配方原则将多种饲料进行配合,并按一定工艺进行加工(粉碎、混合等),所得产品叫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根据其成分可分为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和精料补充料等。全价配合饲料含有肉牛所需的全部养分,各种养分相互间的比例适当,能满足肉牛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需要。复合添加剂预混料主要由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和一些促生长剂、保健剂、抗氧化剂等非营养性添加剂及一些载体组成,用量少,但作用较大,添加量一般为1%。浓缩料主要由添加剂预混料、矿物质饲料(钙、磷补充料和食盐等)和蛋白质饲料组成。一般占到全价料的5~50%,这类饲料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因为根据厂家提供的推荐配方,只要加上少部分原料即可配成全价配合饲料,如用5%的浓缩料,只要加上一定比例的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便可成全价配合饲料,30%~50%的浓缩料更为方便,只要加上农家的玉米、小麦、麸皮或米糠等能量饲料即可。农民朋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购和识别。而精料补充料则是为补充肉牛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的营养不足,而用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饲料,也就是习惯上讲的精料,它和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组成肉牛营养全面的日粮。
  问:那生产无公害肉牛对全价配合饲料、浓缩料、复合添加剂预混料和精料补充料有什么要求吗?
  答:对于饲料的卫生指标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标准,限制用药和禁用药物在无公害肉牛生产用药中也有规定。当然饲料的感官、营养成分、加工过程、包装以及标签等也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其中饲料的感官、粗蛋白含量、钙含量、总磷含量、水分等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并在标签中标出基本营养物质的含量。饲料包装用带防水膜的编制袋或者防水纸袋,无漏洞、无污染、无异味,包装印刷的油墨要求无毒。
  一般需要检验的判定合格的项目有:粗蛋白质、钙、总磷、水分、黄曲霉毒素、砷、铅、镉、汞、氟、亚硝酸盐、六六六、滴滴涕、马拉硫磷、对硫磷、甲胺对硫磷、沙门氏菌、霉菌、细菌总数、氰化物、游离棉酚、异硫氰酸酯等。如果检验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应重新取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应做无害化处理,不应存放在饲料贮存场内。
  第四集 兽药、防疫
  问:肉牛生产中一定要使用一些兽药吧?
  答:是的。
  问:那兽药包括哪些呢?
  答:兽药指的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疾病,有目的地调节畜禽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包括药物饲料添加剂)。兽药主要分三种类型,一是血清、疫苗(或菌苗)、诊断液等生物制品;第二类是兽用的中药材、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第三类是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常见的有抗寄生虫药、抗菌药、疫苗和消毒药等。
  问:生产无公害牛肉过程中对于兽药的使用有什么规定吗?
  答:有的。规定兽药使用准则的目的是减少牛肉中的药物残留,不危害人体健康。允许使用的所有兽药均应符合国家有关兽药质量标准和使用规范,产品应来自具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经销商。允许使用疫苗预防疫病,允许使用符合相关规定的消毒剂,允许使用中药制剂和微生态制剂。
  对于抗寄生虫药、抗菌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中要严格遵守用法、用量和休药期。
  对于国家已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要禁止使用,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此外,还要建立肉牛免疫程序记录,建立并保存患病与用药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患病肉牛的畜号或其他标志、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物名称、给药途径及剂量、治疗时间和疗程等。
  问:什么是休药期?为什么要遵守休药期的规定呢?
  答:休药期也叫停药期,是指用于牛肉生产的牛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上市之间的间隔时间。“是药三分毒”,即使是允许使用的兽药若在牛肉中残留的过多也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所以停药期是为了避免供人食用的动物组织或产品中残留药量超量而规定的。在休药期间经动物代谢,排泄使动物组织或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到“安全浓度”以下,即低于“允许残留量”。如果食用了残留药量超量而规定的牛肉,即使当时不表现为急性中毒,但倘若人经常摄入低剂量的同样残留物,那么在超过一定时间之后,则可由于残留物在体内的逐渐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病变,甚至癌变。如抗寄生虫药物三氯苯唑;抗菌药青霉素钾,土霉素,复方磺胺嘧啶钠等的休药期要达28天。不同的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的速度不同,休药期当然也不同。药的种类很多我就不一个一个的说了,具体的规定请参照无公害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问:肉牛生产中有哪些药物是国家禁止使用的呢?
  答:禁止作为促生长剂的药品有:性激素中的甲基睾丸酮、丙酸睾酮、苯丙酸诺龙、苯甲酸雌二醇;硝基咪唑类的甲硝唑,地美硝唑;催眠镇静类的氯丙嗪,地西泮(安定)等。
  禁止用做杀虫剂的有:林丹(丙体六六六)、毒杀酚、呋喃丹、杀虫脒、酒石酸锑钾、锥虫胂胺及各种汞制剂如:氯化亚汞、硝酸亚汞、醋酸汞、吡啶基醋酸汞。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禁止使用的药品有:β~兴奋剂类中的克仑特罗、塞曼特罗、沙丁胺醇及其盐、酯及制剂,性激素类中的己烯雌酚及其盐、酯及制剂,催眠镇静类药物安眠酮,此外还有氯霉素,呋喃唑酮、硝基酚钠等。
  这些在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药使用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我在这里不一一详述了。
  问:原来无公害牛肉的生产对兽药的使用还有这么多要求。
  答:对,如果不按照该准则要求就不能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牛肉。
  问:要是牛不生病就好了。
  答:这就要求广大朋友注意疫病的防疫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问:生产无公害牛肉在疫病的防疫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吧?
  答:是的。首先在选址上要考虑到防疫方面的要求。牛场在选址上要距离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500米以上。有些地区人和牛生活在一起,既不利于牛群防疫,又会不利于人的健康。远离大型化工厂、采矿场、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厂、饲料厂、活畜交易市场和畜牧场污染源1000米以上。牛场的布局设计应选择避风和向阳,建在干燥、通风、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点。牛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粪便处理区应分开,隔离牛舍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牛处理区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场内道路硬化,裸露地面要绿化,进料道和出粪道严格分开,互不交叉,并及时清扫,可防止交叉污染和疾病传播。牛场周围应有高于1.5米的围墙或宽于2米的防疫沟,周围建立绿化隔离带。牛场和牛舍前均有消毒池,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并定期对牛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消除牛场附近的水坑等蚊蝇孽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物,消灭蚊蝇。使用器具药物灭鼠,及时收集死鼠。
  引进牛时,应有当地检疫证明,车辆进行彻底消毒,引入后至少隔离饲养30天,观察确认健康后再合群饲养;对于常见疫病要选购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根据说明书要求的方法和程序进行。规模较大的牛场还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督抽查,做到心中有数。常规监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口蹄疫、结核病、布鲁氏菌病。
  饲养区内不应饲养其他经济用途的动物。饲养区外1000米内不应饲养偶蹄动物。
  问:为什么到牛场去一般都谢绝参观,就算要进牛场参观,也必须先消毒,说是防疫的需要。
  答:不让进牛场参观一方面对人有好处,防止人感染一些人畜公患病,另一方面对牛有好处,防止人把病带给牛。即使人进牛场前消毒再严格,也不可能一点病菌也不带入,通过人的呼吸、说话或吐痰都有可能传播病菌。
  问:这么说还是不要去牛场参观了?
  答:最好不要去参观。
  问:牛场不让参观也不能代替消毒吧?
  答:是,牛场禁止参观,当然也要搞好消毒。对牛场的消毒,标准从消毒剂和消毒制度两方面进行规定。由于消毒剂具有腐蚀性和破坏性,因此规定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牛安全、对设备没有破坏性、没有残留毒性、消毒剂的任一成分都不会在肉或肉里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问:标准当中对消毒剂是怎么规定的呢?
  答:可用的消毒剂有:松油、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碘附)、酒精、过氧乙酸、生石灰、火碱、新洁尔灭、硫酸铜、季铵表面活性剂、高锰酸钾等。福尔马林和酚类虽然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消毒剂,但是对人体有致癌的副作用,因此不建议使用。现在有很多牛场还在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或者用酚类消毒剂进行洗手等消毒,建议以后逐渐改为其他消毒剂。
  问:这是对消毒剂的规定,在消毒制度上是怎么规定的?
  答:为了保持牛场消毒的有效性,对牛场的消毒制度规定了以下5个方面,并且要认真执行:
  1、环境消毒:牛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消毒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牛场、牛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2%火碱或煤酚皂溶液。主要目的是消灭环境周围的病原体,外来病原体是造成牛场疾病流行的重要原因,牛场自身的病原体一般都有一定抵抗力。
  2、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出生产区净道和牛舍要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经紫外线消毒。目的是防止病原体被人员带入。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应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经紫外线消毒,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在一些不规范的牛场或庭院养牛,根本没有任何消毒防疫措施,也没有消毒池,人员自由出入,全靠给牛免疫疫苗和饲喂抗菌素预防疾病,效果不仅不理想,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牛肉污染。
  3、牛舍消毒:进牛或转群前将牛舍彻底清扫干净,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或进行喷雾消毒。前面讲了不建议使用福尔马林消毒,但是现在还找不到更有效的熏蒸消毒措施,在用福尔马林消毒是要戴放毒面具,避免对人体的伤害。总之通过牛舍的彻底消毒,目的是给牛一个干净的环境。
  4、用具消毒:定期对饲喂用具进行消毒,先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30分钟以上。目的是防止用具传播疾病。
  问:如果牛舍内有牛,可以带牛消毒吗?
  答:这就是标准中规定的带牛消毒:定期进行带牛消毒,目的是减少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和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常用于带牛消毒的消毒药有0.3%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0.1%的次氯酸钠等。
  问:要进行这么多的消毒一定要增加成本的?
  答:很多养牛户在这一点上存在认识上误区,标准中规定的消毒剂、消毒制度和消毒方法都是可操作的,牛场按照规定进行消毒,有利于传染病的控制和牛的健康。虽然消毒药要花钱,比牛得病以后治疗的费用低得多,加强牛场及牛舍内的消毒,就能够降低发病率,而且牛肉的品质不会受影响。
  问:具体的消毒方法有哪些呢?
  答:消毒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消毒对象不同的消毒药使用的消毒方法不同。消毒的方法一定要保证消毒的效果,同时对人体和牛无害。
  (1)喷雾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牛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牛消毒、牛道和进入场区的车辆消毒。
  (2)浸液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有机碘混合物、新洁尔灭或煤酚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
  (3)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封闭熏蒸24小时,福尔马林熏蒸牛舍应在进牛前进行。
  (4)紫外线消毒。在牛场入口、更衣室常用紫外灯照射消毒杀菌。
  (5)喷洒消毒。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培育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来杀死病菌或病毒。
  (6)火焰消毒。用酒精、汽油、柴油和液化气喷灯,在牛拦、牛床等牛经常接触的地方,用火焰依次瞬间喷射,对产房、培育牛舍使用效果更好。
  问:如果发生疫病的怎么办呢?
  答:肉牛饲养场万一发生传染病时或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要及时诊断。诊断时,必须采取综合方法,根据发病的时间、数量、饲养管理情况,卫生条件,饲料来源,水源,过去曾发生的疫病,疫苗注射情况,症状、死亡剖检等做出可靠的诊断,如果农民朋友们不能判断应找兽医或专家帮助,确诊后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蔓延。
  第二要隔离和封锁。牛发生传染病时,应将患病牛、可疑感染牛和健康牛隔开,区别对待。在彻底消毒的情况下,将单独隔离在原来的牛舍,专人护理和紧急治疗;可疑牛,应在消毒后转移,专人管理,并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经1~2周不发病时,可取消限制;健康牛与病牛、可疑牛分开饲养后也应立即进行免疫接种。当爆发口蹄疫、牛瘟、蓝舌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时,肉牛饲养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牛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检疫、扑杀措施。若发生牛海绵状脑病时,除了上述措施外还要追查病牛的亲代和子代。所以说建立完善的记录对于无公害肉牛场的疫病防治是很重要。
  第三要紧急消毒和尸体处理。牛患传染病时,为了能迅速消灭病原微生物,对全场、用具等进行消毒。死亡的牛尸体,在农村通常采用在偏僻地方掩埋方法,深度要在2米以上。发生炭疽时要焚毁病牛对可能污染点彻底消毒。
  还有一点是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肉牛饲养场内不准屠宰和解剖牛只。
  问:牛海绵状脑病就是“疯牛病”吧?
  答:是的。
  问:我国现在有没有此病呢?
  答:没有,但要充分重视。疯牛病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采取预防措施。严格禁止从发生过疯牛病的国家进口活牛、牛精液、胚胎、牛肉及其制品、肉骨粉等。牛场禁止使用反刍动物蛋白饲料添加剂、反刍动物加工制成的骨粉。对可疑的病牛要进行神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拒疯牛病于国门之外。
  问:活牛从屠宰到餐桌还要注意哪些重要环节?
  答:以上讲的都是如何生产无公害肉牛。肉牛到我们老百姓餐桌上的牛肉或牛肉制品还有几个环节,即活牛定点屠宰,要求宰前卫生检验、屠宰、牛肉等级评定、牛肉分割、宰后卫生检验(包括一些无公害牛肉要求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验合格后才进入牛肉市场供老百姓购买或进入牛肉食品加工厂进行肉制品加工。所以生产无公害牛肉还要在上述几个环节进行规范和监控,做到全程质量控制,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09: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牛肉、羊肉、兔肉卫生标准 GB2708-1994
Hygienic standard of  beef,mutton   and  rabbit  meat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4-08-10批准   1994-08-10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肉、羊肉、兔肉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牛、羊、兔屠宰加工后,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允许市场销售的鲜牛肉、羊肉、兔肉和冷冻牛肉、羊肉、兔肉。
2 引用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
  GB 5009.17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
GB 5009.44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3 技术要求
3.1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见表1:
表1


  鲜牛肉、羊肉、兔肉 冻牛肉、羊肉、兔肉
色泽 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乳白色或微黄色 肌肉有光泽,红色或稍暗,脂肪洁白或微黄色
组织状态 纤维清晰,有坚韧性 肉质紧密,坚实
粘度 外表微干或湿润,不粘手,切面湿润 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或外表湿润不粘手,切面湿润不粘手
弹性 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 解冻后指压凹陷恢复较慢
气味 具有鲜牛肉、羊肉、兔肉固有的气味,无臭味,无异味 解冻后具有鲜牛肉、羊肉、兔肉固有的气味,无臭味
煮沸后肉汤 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具特有香味 澄清透明或稍有浑浊,脂肪团聚于表面,具特有香味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表2: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挥发性盐基氮mg/100g             ≤ 20
汞(以Hg计),mg/kg                   ≤ 按GB2762执行


4  检验方法
4.1挥发性盐基氮按GB 5009.44操作。
4.2汞按GB 5009.17操作。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防疫站、陕西省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林、王鸿、师邱毅。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09: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一一牛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牛肉的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来自非疫区的无公害肉牛,屠宰后经兽医检疫合格的牛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了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l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08  牛肉、羊肉、兔肉卫生标准

GB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测定

GB/T5O09.l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T5O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5009.15   食品中镐的测定方法

GB/T5O09.17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

GB/T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5009.44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9960  鲜、冻四分体带骨牛肉

GB/T12694   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

GB/T14962  食品中铬的测定方法

NY467  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

NY5029-2001  无公害食品  猪肉

3 技术要求

3.l  原料 活牛原料必须来自非疫区,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验合格。

3.2  屠宰加工  屠宰加工规范及卫生检验要求按NY467和GB/T9960规定执行。

3.3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应符合GB2708规定。

3.4  理化指标 NY5O44-2001

3.5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4  检验方法

4.1  感官检验 按GB/5009.11 规定方法检验。

表1            无公害牛肉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解冻失水率,%                      ≤ 8

挥发性盐基氮,mg/100g              ≤ 15

汞(以Hg计),mg/kg                    ≤ 按BG/T9960

铅(以Pb计)mg/kg                 ≤ 0.50

砷(以As计),mg/kg                ≤ 0.50

镉(以Cd计),mg/kg                ≤ 0.10

铬(以Cr计),mg/kg                    ≤ 1.0

六六六,mg/kg                      ≤ 0.10

滴滴涕,mg/kg                      ≤ 0.10

金霉素,mg/kg                      ≤ 0.10

土霉素,mg/kg                          ≤ 0.10

磺胺类(以磺胺类总量计),mg/kg    ≤ 0.10

伊维菌素(脂肪中),mg/kg     ≤ 0.04


表2        无公害牛肉微生物指标

项      目
指      标

菌落总数,cfu/g              ≤ 1×106

大肠菌群,MPN/100g           ≤ 1×104

沙门氏菌 不得检测


4.2 理化检验

4.2.1  解冻失水率 按NY5029-2001中附录A执行。

4.2.2  挥发性盐基氮 按GB/T5009.44规定方法测定。

4.2.3  铅 按GB/T5009.12规定方法测定。

4.2.4  砷 按GB/T5009.11规定方法测定。

4.2.5  镐 按GB/T5009.15定方法测定。

4.2.6 汞 按GB/T5009.17规定方法测定。

4.2.7 铬 按GB/Tl4962规定方法测定。

4.2.8 六六六、滴滴涕 按GB/T5O9.l9规定方法测定。

4.2.9 金霉素 按NY5029-2001中附录B规定方法测定。

4.2.l0 土霉素 按NY5029-200l中附录C规定方法测定。

4.2.11磺胺类 按NY5029-2001中附录E规定方法测定。

4.2.12 伊维菌素 按NY5029-2001中附录F规定方法测定。

4.3 微生物检验

4.3.1 菌落总数 按GB4789.2检验。

4.3.2 大肠菌群 按GB4789.3检验。

4.3.3  沙门氏菌 按GB4789.4检验。

5 标志、包装、贮存、运输

5.1  标志  内包装(销售包装)标志应符合GB7718的规定执行,外包装的标志应接GBl91和GB/T6388的规定执行。

5.2  包装 包装材料符合相应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5.3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

5.4 运输 应使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专用冷藏车(船),不得有对产品发生不良影响的物品混装。
发表于 2010-6-2 14: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辛苦了,谢谢楼主。不过为何不直接上传附件呢,方便大家下载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 15:5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