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6 20: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5.3寄生虫病
5.3.1蛔虫病(ascariasis)
病原 流行病学 症状 病变 诊断 防治
猪蛔虫病由的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寄生虫病,是仔猪的重要疾病之一,遍布全球各国。仔猪常因感染蛔虫而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僵猪,猪出栏期推迟,饲料浪费,甚至死亡等,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视频5-3-3)
病原 猪蛔虫(Ascaris suum),属蛔科(Ascaridae),其发育无需中间宿主,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发育为含第二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通过饲料、饮水或猪只到处掘土觅食经口感染。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内。成虫呈黄白色或淡红色,雄虫长150~250mm,直径约3mm,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200~400mm,直径约5mm,尾端尖直。虫卵大小为60~70μm×40~60μm。(视频5-3-4)
流行病学 本病发生普遍,主要危害3~6月龄的猪。猪由于吃入含有感染性幼虫的卵而染病。虫卵在小肠中孵出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血管,通过门脉进入肝脏,而沿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移行至肺,再由支气管上行到会厌,又被猪咽下,重新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这个过程约为2个月。(视频5-3-5)
症状 在幼虫移行时引起蛔虫性肺炎,病猪体温升高,咳嗽,呼吸急促。成虫寄生在小肠内,感染轻时无症状,感染重时病猪表现为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有时磨牙。发生肠梗阻时病猪可出现剧烈腹痛;在蛔虫毒素引起中毒时可呈短暂痉挛等神经症状。
病变 幼虫在肝肺移行时,可引起肝出血、坏死,最后形成星状白斑,称乳斑肝(图5-34),肺叶呈暗红色,细支气管与肺叶有出血点,肺内有大量蛔虫幼虫。成虫可引起小肠黏膜有出血斑,并有卡他性炎症,成虫大量扭结时,可见肠管阻塞(照片5-10),蛔虫进入胆管,阻塞胆道可引起黄疸(图5-35)。
图5-34
照片5-10
图5-35
诊断 本病常无特殊症状,除非见猪自行排出蛔虫,生前一般很难做出诊断。可取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后检查蛔虫卵来确诊。(视频5-3-6)
防治 平时搞好猪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猪的粪便与垫草应堆积发酵或沤肥(所产生物热可杀死蛔虫卵)。定期预防性驱虫,发病猪用左旋咪唑按猪8mg/kg体重,溶水灌服,或混料喂服,或配成5%溶液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也可用四咪唑按猪50~100mg/kg体重灌服,或按0.1%~0.4%的比例混拌饲料中喂服。还可以用丙硫苯咪唑按猪5mg/kg体重混于饲料中一次喂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