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5 2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亲鳖的选择
选择优良的亲鳖是人工繁殖鳖苗的重要环节。亲鳖应先选成熟年龄适宜的成鳖,一般应在6龄以上,最好16~20龄,体重1.5kg以上,这样的雌鳖每批可产50个,年产卵200个以上,且卵子较大,孵化率也高。亲鳖应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体形正常,背甲后缘裙边较厚,行动敏捷有力,若将其掀翻在地,能立即恢复原状,并迅速逃跑。否则不能作亲鳖。
雌雄比例一般为3~5:1,雄鳖不宜太多,以免占用池塘和消耗饵料,在繁殖季节还会因争夺配偶而相互咬伤,干扰雌鳖的正常发情产卵。
二、亲鳖的雌雄鉴别
选择亲鳖必须准确判别亲鳖的雌雄。性成熟的雌鳖尾粗短,长度不超过背甲后缘裙边,背甲较圆且厚,中部较平,背椎稍向内凹,后肢间距较宽,产卵期泄殖孔有红肿现象。雄鳖尾粗长,能伸出裙边外,体较薄而窄,背甲为长椭圆形,背椎稍向外凸,后肢间距较窄,泄殖孔无红肿现象。在生产中进行繁殖配组时,一般是通过挤压法来最后确定其性别。具体作法是:以两手拇指及食指堵住鳖头颈及四肢(或将头颈挤到桌子侧面,仅用手指挤压四肢),向体内挤压。雄性者尾部伸直后从泄殖孔内有紫黑色的两个交接器伸出,雌性则不会出现。
三、发情交配与产卵
开春后经过1个多月的优饲,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亲鳖就开始发情交配。白天晚上均可进行交配。交配行为表现为雌鳖在浅水区潜游,雄鳖在后面用力追逐,然后雄鳖爬到雌鳖背上交配,时间持续5min。然后各自分开,完成交配过程。首次交配约半个月后,雌鳖开始产卵。产卵期因地区和水温而异,长江中下游在5~8月,产 4~ 5批;华南地区在 4~ 9月,产 5~6批;在海南可产 6~ 7批。 85%的雌鳖产卵集中在6~7月。雌鳖产卵的最适气温为25~29℃,产卵时间从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4点。此时最安静也最安全。雌鳖爬到池边产卵沙床上,用后肢扒土挖穴,用约20min的时间,挖出一个卵圆形的产卵洞,洞口直径在4~8cm,洞深15~20cm,产卵洞的大小与鳖的大小和产卵的多少有关。挖好洞后,再用约10min的时间,将卵全部产入洞中。每穴产卵量8~40枚不等,然后用后肢把掏出的泥沙再填到洞中,将洞口盖好,并用腹甲把沙土压平,使产卵坑不留下明显痕迹,防止敌害生物对卵的侵袭。
四、卵的收集与人工孵化
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鳖卵受大气、环境条件和敌害生物的影响,其孵化率并不高,一般孵化率仅在50%左右。孵化时间长达 60~80天而人工孵化,在人为控制温度下进行孵化,孵化率可达 90%以上,并能将孵化期缩短到 45~ 50d。
(一)卵的收集
在亲鳖产卵期间,每天清早到产卵场仔细查看鳖的脚印和沙土翻动过的痕迹,便可确定产卵的位置,插上标记。刚产出的卵不要采集移动,需经8~36 h后,胚胎已完全固定,卵上的白色动物极和黄色的植物极明显出现,方可采集。采卵前要准备好采卵箱。采卵箱边长为45cm。高10cm左右的正方形木箱,箱底有若干漏水小孔,箱底先铺上3~5cm细沙。采卵时用一拨沙竹片,轻轻地将产卵穴上的沙土拨开,取出鳖卵。装箱时,将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整齐地排到采卵箱中,卵与卵之间保留1cm左右的间距,其上撒一层沙子与卵相平,然后在第一层卵的间隙处再放置第二层,同样处理后再放第三层,并在其上覆盖3~4cm细沙。卵收完后应清理平整采卵场,使之不留痕迹,以便雌鳖再次来挖穴产卵。在标明产卵时间和数量后,将采卵箱移到孵化室内木架上让其孵化。收集鳖卵时,应检查其是否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优良受精卵卵壳颜色鲜亮,卵大且圆,动物极胚胎所呈的白色斑点边缘清晰圆滑。未受精卵或受精发育不良的卵,动物极无白点,或白点呈大块不整齐的白斑,这样的卵应予剔除。
(二)人工孵化
鳖卵的人工孵化分室内孵化和室外孵化。
1、室内孵化 孵化室要求光线明亮,通风良好,可以控温控湿,无蛇、蚁、鼠洞。顶部最好用玻璃(或透明薄膜),温度保持在28~35℃之间,晴天靠阳光照射加温,阴天和夜间用白炽灯近距离照射加温,有条件的也可用热水管间接加温。并保持相对湿度在75%~ 80%之间,使沙子的含水量保持在 7%~ 8%之间,孵化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蚂蚁侵袭和蛇鼠偷食鳖卵。从受精卵到稚鳖出壳,约需40d。如人工繁殖的规模很大,可将每五日产出的卵分为一组,放人一个孵化箱内,进行人工集中引发出壳。孵化时,先在箱底部铺约3cm厚的经过消毒的沙子,再将鳖卵放在沙上,动物极向上,卵间距1cm,在卵上盖1cm厚的沙,可多层排放。在孵化箱的一端,埋置一个与沙面平齐的大塘瓷碗,内装少许清水,鳖出壳后会自动爬人碗内,便于收集,也可人工引发出壳。当植物极卵壳的黑色即将消失时,将鳖卵从沙中取出,放入盆内或桶内,缓缓倒入与孵化沙温差小于3ºC的清水,完全淹没鳖卵,几分钟后就有大批稚鳖破壳而出。刚出壳的稚鳖脐带尚未脱落,或还有豌豆大小的卵黄尚未吸收完毕,可将其放入盆内暂养壹日,待卵黄吸收完毕,脐带脱落后,才进行浸洗消毒和其他处理。如经5~10min浸泡,稚鳖尚未出壳,则就将卵取出,放入下一组孵化,待与下一组卵一起进行引发出壳。
2.室外孵化场孵化 一般在亲鳖池内向阳靠近防逃墙、地势高、通风干燥的地方建孵化场。面积约2平米,周围砌上高约 1.2米的围墙,墙的四周有排水孔和通气孔。底面坡度5--10度底层铺碎石或粗沙10cm厚然后再铺上细沙5cm厚,并在最低处埋一个小水缸或水槽,上沿与沙面平齐,其内盛清水。围墙上面搭架,并盖上帆布以避风雨(或塑料布)
孵化时,鳖卵的摆放,温、湿度要求等与室内孵化相同,室外温差大,一般应在26~33℃,切勿超过37℃,或低于22℃,否则孵化率低。特别注意,雨天渗水排水要畅通,以防孵化沙床积水,另外,要防止蛇、鼠等危害受精卵。
(三)稚鳖处理
刚出壳的稚鳖比较娇嫩,有的还有脐带,待脐带脱落,卵黄吸收后,需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30min,对己患水霉病的稚鳖可浸泡1~2h,然后在室内盆中清水中暂养1-2天.再放入稚鳖池。 |
|